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
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同学们联系原有知识经验,主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并验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和表达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练习:在一节手工课上,同学们用同样大小的纸张折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小明用这张纸的1/2折了一只小船;小红用这张纸的1/4折了一只小鸟;小李用这张纸的1/5折了一架小风车;小张用这张纸的2/5折了一架小飞机。
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数学问题吗?请说出你的算式?
提问:生说出算式后师课件出示。
追问:在这些算式中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有哪些?
引入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相加的两个分母分数不同又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师: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要怎么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1/2+1/4
追问这道计算题与复习题的口算题有什么不同?
师指出:因为相加的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我们就称为异分母分数加法。
(2)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并尝试解答。
(3)学生展示。
(4)师展示小课件。
(5)师:如果要求“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了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要怎么列式?
(6)学生同桌交流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教学“试一试”。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
(2)练习一。
(3)数学小诊所。
四、联系实际、拓展提高
五、师生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课件出示)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知识巧记:
异母分数相加减,通分环节是关键。
变成分母相同数,再来计算真简便。
分子加减来计算,最简分数是答案。
特殊情况还要看,分子是“1”有巧算。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巩固分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并指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含有几个分数单位:4/72/3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
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
②一批水果卖出了2/5
③一条公路,已修了1/4
④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
⑤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做1/20
(3)分组练习P128(1)
2、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1)视算。
1/2+1/21/2+1/32/3+1/63/4+1/6
1/2―1/21/2―1/32/3―1/63/4―1/6
(2)说说计算方法。
(3)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5)通分时,经常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公分母各应怎么求?
(6)“竞赛”
看谁做得对又快ρ129(3)
二、综合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P129(4)并补充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3)1减去3/10的差,再加上1/10,和是多少?
(4)1/4加上2/5,再减去3/20,差是多少?
2、题组训练(比较后再列式)
教学过程
备 注
(1)红领巾花圃、计划1/3亩种月季节,1/4亩种杜鹃花,剩下的'1/2亩种菊花,这种花圃有多少亩?
(2)红领巾花圃,计划1/3种月季花,1/4种杜鹃花,剩下的种菊花,种菊花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了2/5,还剩多少没有修?
(4)修一条1千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没有修?
3、独立作业:P129(5)
三、提高练习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20天,乙队单独做需15天,丙队单独做需18天,三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1)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甲队独做20天完成,每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队呢?丙队呢?
(2)学生练习
异分母分数连加如何计算?
2、讨论思考题。
(1)1/()+1/()=5/12
想:把5/12分拆成()与()的和,再约分。
5/12=1/12+4/12还可以5/12=2/12+3/12
=1/12+1/3=1/6+1/4
1/(12)+1/93)=5/121/(6)+1/(4)=5/12
(2)1/()+1/()+1/()=13/18
A、学生讨论拆分方法
B、反馈13/18=1/18+6/18+6/18
=1/18+1/3+1/3
13/18=(1/18+3/18+9/18)
1/18+1/6+1/2
你能说出几种?有什么规律吗?
(三个加数的分子都应是18的约数)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还能正确解答从整数里减去真分数的应用题。学生解决思考题的能力比较差,今后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