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地理的教学设计

2025/08/29教案

此篇文章地理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地理的教学设计 篇1

有效的教学才能使教学提质,何为教学中的有效呢?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有预期的教学目的;第二,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师生双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要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1、常规的学期教学计划要有始有终,同时要实时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学期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2、详细的课时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每一课时都必须有对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课时、课的类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教学的辅助教具、具体的教学过程、课后的作业、课后教学反思等这几个方面。

二、“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把握好“三个步骤”和“三个环节”的教学,实现“三步、三环”的“双赢”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

1、“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双赢三个环节

2、“三步”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第一步:课前的有效准备。包括教师的课前有效准备和学生的课前有效准备两个方面。教师的准备:

(1)思想上的准备:备课。(2)物质上的准备:指的是各种实验器材,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试用,相关教具的准备。

第二步: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有效组织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对新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第三步:课后有效练习课后的有效练习,是针对章节性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的巩固练习。

(1)教师所设计的练习要精选。(2)题量以30分钟以内的题量来设计。(3)教师要认真批阅,使作业有效。

3、“三环”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有效教学的提质。

(1)新课导入的'有效性问题新课导入的有效性,关键是导入的艺术性问题。导入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知识性的承上启下导入法;②音视频、图文导入法;③生产生活实例的导入法。

(2)具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有效课堂的实施,新课导入是基础,过程讲授是关键。过程讲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问题、能力问题和主动性问题。

(3)课堂小结及巩固练习,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梳理所学的内容。第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第三,反思教学活动,便于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第四,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目标,让学生想学、会学到愿学,最终学以致用。

三、“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质的保障

“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具体教学中的“讲授新知和学习新知”两个部分。

1、从高中地理教师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是一个外因的作用。

2、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三环”,学生是一个中心体,是一个内力因素,他(她)得通过外力才能起作用。

3、从师生的角度看“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对内因(学生)产生影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真正的有效性。

只有外因起作用了,“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障。“三步三环双赢”教学模式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师德的发展,完善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备课、反思的水平;提升了教师评阅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技能。“三步”“三环”必须双赢,缺一不可。

地理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2【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三、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地理的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内容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七章-了解地区;第八章-走进国家

二、复习时间

16-18周:六个课时

三、复习步骤

16周: 第一课时——复习提纲六单元+单元测试

第二课时——试卷讲评+查漏补缺

17周: 第一课时——复习提纲七单元+单元测试

第二课时——试卷讲评+查漏补缺

18周:第一课时——复习提纲八单元+单元测试

第二课时——试卷讲评+查漏补缺

地理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

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

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

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6.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7.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比较法,发散思维,归

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1页/共5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

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一块儿复习四

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课题。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读图、思考,在自学基础上生与生、

师与生交流)

①本区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地形。 ②本区河流、地貌、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③分析原因。

④完成活动1和2(课本第12页) 2、拓展思维:

①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②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第2页/共5页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5.东西向降水差异使本区

自然景观出现什么差异?由东向西由草原递变为荒漠●板书设计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根据第一册书所学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读图P13 5-17,思考后,生与生交

流,师与生交流)

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本区气候特点。简单分析成因。 A地势高,气温低。

B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

第3页/共5页

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3、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出现的现象(课本P14活动2) 4、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无影

响。(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读图P15 5-21,思考后,生与生

交流,师与生交流)

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

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分布面积

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

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4、完成P16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

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第4页/共5页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活动2(由生交流完成)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

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

第5页/共5页

地理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认识城市,理解三大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合理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城市三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对城市有所了解,但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了解很少,所以讲解时需要细致。对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了解更少,讲解时应多提供一些合适的案例。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城市图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七、课时安排:

1--2课时

八、教学总结

关于地理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地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