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2025/08/29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除法的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3、推理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

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前几天复习的多位数乘、除以一位数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和小亚、小巧、一起继续去乘除嘉年华玩好吗?(出示课题)”

生:“好!”

师:“今天他们来到了模拟宇航中心,同学们你们对宇航知识有哪些了解?”

(媒体展示我国神五神六发射及简介)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小亚2分钟发送48字,小巧2分钟发送72个字母。

师:“你们认为谁发送的快些?谁发送的慢些?”

生①:“小亚和小巧都发送了2分钟,小巧发的比小亚多,所以小巧快。”

生②:“小亚每分钟发送24字,小巧每分钟发送36字,小巧快。”

…………

小结:通过同学们证明发现,相同时间内谁发射数量多,谁的速度就一定快。

师:“根据例题,你还能举些例子吗?”

生①:“8÷2=4;10÷2=5”

生②:“9÷3=3;15÷3=5”

…………

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探究二

师:“再观察表格又有什么新的信息?”

生:“他们都发送了72字,但小巧用了2分钟,小玲用了3分钟。”

师:“谁发送速度快?为什么?”

生①:“他们发送的字一样多,但小玲用了3分钟,而小巧只用了2分钟,所以小巧快。”

生②:“小巧每分钟发送36字,小玲每分钟发送24字,小巧发的快。”

72÷2=36 72÷3=24

…………

师:“如果是90÷6 90÷5 结果谁大?”

生:“90÷5的结果大。”

小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

探究二(练习)

师:“仔细观察,你能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吗?”

比较大小

⑴ 87÷3( )78÷3

⑵ 75÷5( )75÷3

⑶ 756÷7( )756÷8

⑷ 64÷4( )572÷4

探究三

师:“现在谁发送的最快,最慢?”

生①:“小亚和小巧发送的时间一样,小巧发的字母多,小巧比小亚快。

生②:“小巧和小玲发送的字母一样,小巧用的时间少,小巧比小玲快。”

…………

师:“小亚和小巧用时间也不一样,发送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办?谁是最慢的?谁是最快?”

生:“比一比,他们每分钟发送多少字母。”

小亚:570÷6=95(个)

小巧:672÷6=112(个) 小巧是最快的

小玲:672÷8=82(个) 小玲是最慢的

所以三个人速度:小巧>小亚>小玲

小结: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我们可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当然除数,除数不相同,可以通过计算来正确判断商的大小。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比较下面各组商大小

⑴ 610÷5( )738÷6

⑵ 650÷5( )990÷9

⑶ 96÷8( )84÷7

⑷ 75÷5( )75÷3

⑸ 75÷3( )7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小结:除数或被除数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当然除数,被除数都不相同,可以通过计算来正确判断商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①:“小丁丁用的时间比小胖多,打中的也比小胖多。”

生②:“小丁丁花的时间是小胖的3倍。”

…………

师:“那么,小胖如果也用72分钟的话,能打中多少发?”

生:“48×3=144(发),小胖的打中率比小丁丁高。”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谁的射中率高?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小机灵10分钟打中24发,20分钟打中48发,比小胖用的时间少,小机灵的打中率高。”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规律,来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掌握哪些新的内容?”

生①:“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生②:“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

五、课后习题

完成并复习课本66-6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3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4元16元 ()元 ()元

①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②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③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问题: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64(户) 64+20=84(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除法的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3、推理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

体会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前几天复习的多位数乘、除以一位数请同学们小结一下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和小亚、小巧、一起继续去乘除嘉年华玩好吗?(出示课题)”

生:“好!”

师:“今天他们来到了模拟宇航中心,同学们你们对宇航知识有哪些了解?”

(媒体展示我国神五神六发射及简介)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你们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小亚2分钟发送48字,小巧2分钟发送72个字母。

师:“你们认为谁发送的快些?谁发送的慢些?”

生①:“小亚和小巧都发送了2分钟,小巧发的比小亚多,所以小巧快。”

生②:“小亚每分钟发送24字,小巧每分钟发送36字,小巧快。”

…………

小结:通过同学们证明发现,相同时间内谁发射数量多,谁的速度就一定快。

师:“根据例题,你还能举些例子吗?”

生①:“8÷2=4;10÷2=5”

生②:“9÷3=3;15÷3=5”

…………

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探究二

师:“再观察表格又有什么新的信息?”

生:“他们都发送了72字,但小巧用了2分钟,小玲用了3分钟。”

师:“谁发送速度快?为什么?”

生①:“他们发送的字一样多,但小玲用了3分钟,而小巧只用了2分钟,所以小巧快。”

生②:“小巧每分钟发送36字,小玲每分钟发送24字,小巧发的快。”

72÷2=36 72÷3=24

…………

师:“如果是90÷6 90÷5 结果谁大?”

生:“90÷5的结果大。”

小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

探究二(练习)

师:“仔细观察,你能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吗?”

比较大小

⑴ 87÷3( )78÷3

⑵ 75÷5( )75÷3

⑶ 756÷7( )756÷8

⑷ 64÷4( )572÷4

探究三

师:“现在谁发送的最快,最慢?”

生①:“小亚和小巧发送的时间一样,小巧发的字母多,小巧比小亚快。

生②:“小巧和小玲发送的字母一样,小巧用的时间少,小巧比小玲快。”

…………

师:“小亚和小巧用时间也不一样,发送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办?谁是最慢的?谁是最快?”

生:“比一比,他们每分钟发送多少字母。”

小亚:570÷6=95(个)

小巧:672÷6=112(个) 小巧是最快的

小玲:672÷8=82(个) 小玲是最慢的

所以三个人速度:小巧>小亚>小玲

小结: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我们可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当然除数,除数不相同,可以通过计算来正确判断商的大小。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比较下面各组商大小

⑴ 610÷5( )738÷6

⑵ 650÷5( )990÷9

⑶ 96÷8( )84÷7

⑷ 75÷5( )75÷3

⑸ 75÷3( )72÷3

师:“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小结:除数或被除数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当然除数,被除数都不相同,可以通过计算来正确判断商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①:“小丁丁用的时间比小胖多,打中的也比小胖多。”

生②:“小丁丁花的时间是小胖的3倍。”

…………

师:“那么,小胖如果也用72分钟的话,能打中多少发?”

生:“48×3=144(发),小胖的打中率比小丁丁高。”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比一比,谁的射中率高?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小机灵10分钟打中24发,20分钟打中48发,比小胖用的时间少,小机灵的打中率高。”

小结: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规律,来解决很多生活实际问题。

四、课后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掌握哪些新的内容?”

生①:“当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就越大。”

生②:“当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大,商反而越小。”

…………

五、课后习题

完成并复习课本66-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