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教案
此篇文章《走向生活》教案(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走向生活》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1。
2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戴维.科宁斯是如何进行“采访”的,学习采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综合实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理解罗斯福夫人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提问
2.学生朗读课文,自主讨论交流
四课前准备
1.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并查出文中所用到的成语的意思。
(附:供教师参考)
初出茅庐:比喻刚踏进某一领域,还缺乏经验。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气非常大。
成竹在胸: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玩儿一笑:微笑。
始料未及:没有预料到。
无拘无束:一点儿也不受拘束。
座右铭:写在座位右边,做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赋予:交给,给予。
2.搜集并积累有关采访的资料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如图)
广阔的社会生活
个人的小圈子
㈡再读课文,让学生们想一想,以戴维的采访为线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自然段)采访前心情紧张,认真准备
第二阶段:(9~14自然段)采访时轻松愉快,自如交谈
第三阶段:(15~16自然段)采访后受益匪浅
(总结原因:走向生活即走向社会)
㈢难点分析
罗斯福夫人的话“……强迫自己欢迎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强迫自己走向生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是多么使人精神振奋。”告诉我们要敞开心扉,突破心灵的封闭固守,要走向生活,即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才能接触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㈠从查出的成语或词语中,任选五个词,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
㈡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教师或他人,通过课文启发学生体会采访前如何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在采访中如何大胆与陌生人
交谈,并做好采访记录,采访后如何整理材料,并将过程写下来。把这次活动作为“走向生活”的尝试。
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采访前:紧张准备
采访时:轻松自如,原因:走向生活
采访后:受益匪浅
《走向生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启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给足10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教师巡回指导。学生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可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
二、自学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写感想。完成了上述任务还可以自己提出疑问,默读思考,勾画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三、精读课文
1、师生共同确定精读部分:“我”采访罗斯福夫人时的谈话。
2、用“~~”画出罗斯福夫人说的话。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再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熟悉对话内容。
四、创设情境,模拟采访。
2、假如现在是在电视台,正在进行“走近名人”栏目的现场采访与拍摄,谁来扮演作者戴维科宁斯”淮来扮演罗斯福夫人?那么老师是什么身份?(主持人,用书卷作话筒)同学们呢?(现场观众)
2、请两位“嘉宾”——“戴维科宁斯”、“罗斯福人”上台就座(可拿书,能不拿书更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六语文走向生活教学设计3》。)
3、教师主持。
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美国前总统夫人、举世闻名的罗期福夫人(欢迎)和(西部报)记者戴维.科宁斯先生(欢迎),还请来了现场观众××小学××班的同学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戴维先生将现场采访罗斯福夫人。(两学生即兴表演采访的对话,用自己话说,谈话主要内容要以书上为主。即兴表演课前不排练,一次不行可指导,再来一次。)
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听了两位嘉宾的谈话,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对两侠嘉宾提出什么问题吗?(教师走入学生中,随机“采访”,并将话简交给想发言的学生。)
生:戴维先生,祝贺您,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我也想现场采访您:罗斯福夫人的话对您有什么启发呢?(可联系到最后两段)您的采访非常成功,是什么原因呢?(可联系到他做的准备工作。)
生:尊敬的罗斯福夫人,您的话真是太精彩了。请问:您为什么那样回答呢?(可联系第13自然段。)
掌声欢迎两位“嘉宾”回答到座位上。
4、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练习模拟采访。
五、课后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采访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材料,做好准备,采访后,把采访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以记者身份,采访两会热点话题。如: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学生交流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①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②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
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
(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及时点拨学生注意采访记者和罗斯福说出不同的口吻、语气。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揭示主题。
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科宁斯的收获。
2、指导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四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走向生活》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赋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
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
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全班讨论
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
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
4、什么是“始料未及”?
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
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
二、总结课文
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决定:初出茅庐 采访
准备:扎进 寻觅 吮吸 迫不及待
采访:走向生活 广交朋友
收获:获奖 座右铭
《走向生活》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向生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向生活》教案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向生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