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此篇文章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少年,是个晶莹剔透的梦。梦里的天地明朗纯净,梦里的人儿单纯善良,没有喧嚣,没有争吵,没有勾心斗角。少年用纯真的眼眸,静静地看着这浑浊的世界。他们不懂大人的成熟,大人也不懂他们的单纯。少年能轻而易举地看到,那形形色色的外表下跳动着的脆弱的心。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这是《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对自己的故事所写的序言。她因为想念童年的时光,就回到了英子的童年,回到了北京城南的那条小胡同里,回到了故事的开始。
她忆起了天真烂漫的英子,忆起了在惠安堂前苦苦等候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总是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打理事务的宋妈,严肃的德先叔叔,还有井边的小伴侣妞儿,以及到最后都分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年轻人。在英子纯真的眼中,世上没有大人们所谓的那些危险与邪恶。她觉得秀贞贤淑又善良,是她亲切的三婶,并非人们口口相传的“疯子”;她觉得草堆里的年轻人勇敢又坚强,虽然是个小偷,但英子年幼的心里,对他抱着满满的友善。在英子的童年里,她并未看到平凡世事下的不平凡,她感觉到的,是周围人的亲善友爱和未知世界的无限美好。这双清澈的眼眸中,可能充满了对现实的懵懂,所以不曾领悟人心的黑暗,但正是这种单纯的观察,洞悉了大人们所看不到的真实。
淡淡的笔墨中,作者流露出一股轻松与随意,像是在茶香弥漫中,向人娓娓道出自己的童年,她所深深怀念的童年。可在一番回忆之后,文字中又流露出一股莫名的哀愁。
曾经的英子是多么的单纯与善良,她可以毫无畏惧地接触大人们口中的“疯女人”,从而感受到她疯癫的外表下对女儿无尽的思念与慈爱。在迁居新帘子胡同后,她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为了供弟弟上学而不得不偷窃的年轻人。她分不清他是好是坏,但内心却很喜欢他。因为单纯,她可以毫无顾忌地与他做朋友,而不会因为他偷窃的表象便排斥、厌恶他。但是,在生活的磨砺下,英子渐渐看到了现实的阴险与残酷,并逐渐在现实中长大、成熟。当父亲因病去世时,英子默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一刻,英子正式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有人说,告别童年,意味着自己已经褪去无知的内心,趋向成熟、懂事。是否领悟了现实的阴险,才算是所谓的成熟?是否懂得为自己戴上面具,冷眼旁观悲欢离合,才叫做懂事?少年时,我们因为单纯,不懂世界的复杂,眼睛也还未被偏见蒙上布纱,所以才能够正视一切,不会因为片面之词便怀抱敌意,不会人云亦云看不清事实。少年时,我们纯粹地接近别人,不为任何目的,只是单纯地想要了解某个人。少年时,我们清澈无暇,所以看见了大人们所看不见的事实。奈何现实总是在不断的泪水与哀痛中,将我们一点一点地从少年梦中抽离,无奈我们,不得不将自己融入这片浑浊之中。
当少年不再少年,《城南旧事》告诉我们,我们只能秉持一颗纯粹的心,回忆自己的少年,然后告诉自己:我们也曾少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在半个世纪的别离中,城南的落花依旧,我拾起地上飘零的片段,恍然间仿佛穿梭到了二十年代末的老北京,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穿着厚重的棉袄倚在院门口,背着手高声诵读着:“我们看海去!”
我最喜欢的就是《城南旧事》里的“我们看海去”。年幼的小英子总是用童真的眼光看世界,她分不清哪个是疯子,哪个是傻子,哪个是骗子,哪个是贼子,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她在一次偶然中与一个奇怪的大人相识,那个大人会与他在草丛里念诗,那个大人会与她约定“我们看海去”,那个大人会和她讲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那个大人会送她佛珠,那个大人会用平等的眼光看她……她对这个大人的身份有颇多猜疑,却独独没有想过他是个“坏人”。
还记得他问小英子:“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坏人?嗯?”在小英子的世界里没有好人和坏人的概念,于是她便茫然地摇头,当他认为小英子否定了他是坏人的时候,“他笑了,眼泪从眼屎后面流出来。”一个成年男人竟会因一个否定而落泪,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是让我为之动容的。我想,世上本没有好坏之分,一个“好人”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坏人”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好人”并不是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坏人”也并不是做的所有事都是坏事。童年时,分不清好坏,而当妈妈告诉小英子这个人是个小偷,是个坏人时,小英子依在妈妈身边,无比悲伤。她不愿接受大人的那一套,不愿长大。
翻看了多遍“我们看海去”,书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像溪流缓缓,像在读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像老式黑白电影放映,有着那个年代的宁静。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同样纯粹且没有一丝杂质的大院,似乎大院中的每个人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是纯粹的。我淡淡地笑,似乎也约定过“我们看海去”那般约定。长大后,忘了到底是什么约定,也不会再说“我们看海去!”
《城南旧事》是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一次轻启,隔绝现世喧嚣,跃入眼中的又是那篇“我们看海去!”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今天,我把《城南旧事》也已经读完了,就好像陷入一个复古的相册,在一片泛黄之中去寻那些那一份关于童年记忆。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留念的,每个人的童年都各不相同,那在林海音的童年里,又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英子对人很热情,又温柔体贴,就比如:英子刚认识疯子秀贞的时候,我也很是害怕英子受到无比的伤害,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英子却帮着妞儿和秀贞母女认识,竟然还送非常贵重的礼物给了她们,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觉得英子特别的大方,竟然把妈妈送给自己贵重的东西给了别人,很少人才会这样做的,就连我也得先考虑一下。
英子在小学毕业的时候,“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就这样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担负起了生活的责任,可是,她还要照顾着弟弟和妹妹,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英子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人,那个人就是:宋妈。只可惜,宋妈最后走了,英子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来撑起幸福了,在想想我们,我们总比英子那时候的生活幸福多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城南旧事,那些善良和童真的“聚集”之地;城南旧事,发生在作者林海音身上的趣事。
初看《城南旧事》我印象最深及最不解的地方是“惠安馆”这里。里面讲了小时候的林海音帮一位和她年龄相差大的'秀贞找她的孩子“小桂子”。后来找到了,那小桂子就是她的好友“妞儿”,她把***妈的金镯子给秀贞当盘缠,让她们离开。我最不解的地方来了,金镯子最后又回到妈妈的手中了,我猜想是秀贞还给她的吧。从这里,我感受到小英子的善良,从跟秀贞聊天、帮她找小桂子,把镯子给她们当盘缠都可以看出。小英子还在妈妈、宋妈、爸爸等人物的制止下,继续与秀贞做朋友,依然认为秀贞不是疯子,依然陪她聊天,说明了小英子的童真与善良是那么的圣洁,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不被“海水淹没”。
当小英子搬到新家时,她的童真与善良依然没变。她去捡球时,看到了一个小偷,但她不知道的情况下,不认为他是坏人,信任他。还替他保守秘密,不动他的物品。在她信任小偷的同时,小偷也信任了她。
真正的善良与童真就是这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与人物的情况下,都不会变。永远不能被淹没……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城南旧事》是作者林海音自己的童年回忆,通过阅读我看到了她的纯真、善良。和她一样,我们的也简单而快乐。一本书,一个玩具,一次游戏,一场争吵……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追求和梦想。
可童年不是耐用品,一次性消费,很快就会失去。善良真诚的英子、薄相的妞儿、失子发疯的秀贞、草垛里的小偷、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兰姨娘、知识渊博的德先叔、保姆宋妈、严肃的爸爸、善良的母亲……作者童年里的一幕幕也让我想到自己童年中的很多人和事。他们都像书中的人物一样,一个个从身边走过,越行越远。英子在失去中渐渐长大,我呢?
我觉得:我们要珍惜童年的每一分每一秒,生命只有一次,童年也只有一次。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也补救不了了。学会珍惜,才能不怕失去,才能在失去中逐渐成长。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习成长。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6
每当听见悠扬而又沧桑的《送别》旋律,就会想起那个时代北京的胡同,与《送别》一样,是岁月被打磨,成了一页页泛黄、古老的故事……
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就是一个浓缩了的时代,一切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都在这个既小又大的北京胡同里留下了足迹。
全书以小女孩英子的视角叙述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老北京的人和事好像都是彩色的:从爸爸带我看骆驼到爸爸去世,中间,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了英子的内心世界,带给她许多感悟,也是教会英子成长的人。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惠安馆》那章:疯姑娘秀贞有一个女儿,叫小桂子,刚生下就被抛弃了,英子结识了秀贞,听了小桂子的身世,觉得与自己的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一天,英子发现了妞儿脖子后的一块胎记,便确认了她,就是小桂子!她让秀贞母女相认,并把妈妈的金镯子送给了她们,当做寻找妞儿爸爸的路费,就在那天晚上,秀贞与妞儿死在了火车轮下……
书中,惠安馆的妞儿与秀贞;那个做小偷的人;以及与命运抗争的兰姨娘……他们教会英子的,是争取、追求、奉献、不屈……
秀贞真的是疯子吗?那个小偷真的是个坏人吗?书中有过这样的疑惑。我认为,都不是!有人说,秀贞疯疯癫癫是疯子没错;偷东西的人肯定不是好人,我则不这么认为:秀贞生下妞儿被人认为是傻。其实,在我看来,那是执着!妞儿是她纯真爱情的见证,而且也是一个生命,秀贞认为,妞儿有权利来到这个世界!秀贞只是因为思想上与她人不同,便被人排斥、被人认为是异类,这让我不可思议,心底浮起了一丝丝怜悯与忧伤……还有那个小偷,我觉得,他不是个坏人。英子说过,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就像她分不清海和天一样。是呀!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的好人和坏人的。如果,一个一贯做好事的人不得已做了坏事,他就是坏人吗?况且,那个小偷也是生活所迫啊!我相信,英子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吧!
《城南旧事》里,几乎没有完美的结局,英子在经历了离别后,也长大了。书中,温暖的文字掺和着对人情冷暖的叹息,令人回味无穷……英子用自己纯真的双眼看杂乱的北京,心灵却未受到影响,倒是发现了那时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中的真情,温暖着她的童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北京的胡同还在,可是,一切好像已被翻去,只有说变不变的百味岁
月依旧诉说着世态炎凉,百味中少了一味,童年的味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这首《城南旧事》中的歌,与《城南旧事》一起涤荡行走在匆匆社会中的人心,也让人沉醉在那古老的北京小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