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此篇文章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乌塔》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文中主要讲述了年仅14岁的乌塔独自一人周游欧洲的故事。
学完课文,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外国的少年儿童竟有如此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识。乌塔小小的年纪,竟然能把这么复杂的事情做得这么有计划,有条理,她超强的生存能力,对事情考虑周到和热情活泼的生活态度让我对她有了深深的敬佩之情,从她的身上我也明白了不少道理。
和乌塔相比,她才比我大四岁,可是我在家里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准备好的,更别提一个人出门了。而乌塔却可以只身一人,分文不拿,自己一边挣钱一边旅游看世界,自己遇到困难自己解决,什么都不依赖父母,她实在是太勇敢,太坚强了。而我,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一遇到困难马上依赖父母,一个人出门在外打工挣钱这样对乌塔来说轻易就拿下的事情对我来说比登天还难!乌塔,我敬佩你!
从你的身上,我还明白了,从书本上,电视上,网络上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多么完美的世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所以,只有像你一样亲眼看到,才能增长更多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看到最完美的世界!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试着自己去解决。
读《乌塔》有感 篇2
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独自游历欧洲,她胆大心细,有思想有主见,即懂得保护自己,又懂得与人接触,她就是一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这个故事是我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很大,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父母竟然 放心让她独自出国旅游,这在我们国家父母肯定不让也不会放心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两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在国外,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会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会伸手去帮助,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在我们国家的家长大多给与孩子的是过多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使孩子像一个温室里的花朵,时时依赖着父母,自理能力非常差,有的上了大学还不能自理,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们将如何养活自己呢,国家培养这样的大学生又有什么用呢。
这篇课文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我佩服乌塔的勇敢和勇气,佩服她待人接物的智慧,佩服她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所以我要向乌塔学习,不做温室的小花,要自理自立,学习本领,自强不息,做生活的强者
读《乌塔》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感触很深...
乌塔只是一个小孩子却能够自己独自出去旅游,实在了不起...这不单单说明了
乌塔了不起..更说明了我们中国小孩子缺乏独立自主...
外国的孩子跟我们中国的孩子就是不大一样,就像乌塔一样吧..她的父母可以放心的让她出去旅游,锻炼自己,为什么我们中国的父母就不可以呢?同样是父母却有这么大的区别为什么?因为外国的父母们思想都非常的开放。。而我们中国的父母思想却太。。他们只知道疼爱孩子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爱。。爱有很多种方法可我们中国绝大部分的父母都一致选择溺爱 。。整日孩子们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也随着父母的脚步。什么事情也都不干了。。
小鸟总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你要是把它关在笼子里那它可能有最基本飞都不会了更何况是找食物吃。你们说呢?有的老师也说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干。其实这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溺爱孩子们的父母他们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孩子们除了吃喝玩乐其他什么都不会干。。
看看这些我们连乌塔的四分之一都比不上。还谈什么旅游阿。大家说对吗?
我看要让广大的父母们都看看《乌塔》这篇课文。。再来教育你们的孩子吧!
读《乌塔》有感 篇4
昨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热情待人,胆大心细,令人敬佩。然则,我最敬佩的是她热情待人。“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每次读到这儿,我都会有一种心酸溜溜的感觉,也会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因为我自愧不如啊。
乌塔见到一个外国大人都那么热情,相比之下,我看到邻居都只会如同哑巴般傻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声不吭,更别说是一个不曾相识的外国人了。我觉得我和乌塔相差十万八千里,既然乌塔在旅途中对外国人那么热情,那么对家人、客人、邻居肯定更加热情,而我呢?
往事如烟,我也只能记住几件事,可我的脑海之中,这件事常出现并一闪而过、稍纵即逝:暑假,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也烤得火辣辣,我刚刚回家,看见楼下的婆婆正在帮我们清扫楼梯,我一声不吭地从她身旁走过,甚至连正眼也没瞧一眼,就匆匆上楼了。学习了《乌塔》之后,我就开始审问自己。“为什么不叫人?”
现在,我这个“见人变哑巴”的坏习惯已经得到了改善。我相信,不光是我,世界上所有冷漠待人的小朋友都会改掉这个“见人变哑巴”的坏习惯,学会热情待人。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读《乌塔》有感 篇5
上学期我们学习《乌塔》这一篇课文,文中14岁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胆大、心细的品质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讲了“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乌塔。在“我”和乌塔的攀谈中,“我”知道了乌塔在读小学,已经独自游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等地方这一次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危险事情时情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叫爸爸妈妈给我整理,也从来没有想过独自旅行,警察局的电话我也没有想过。只有在玩累后才到想家,才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吧。
许多孩子也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当里,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长辈们把我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们这一代都缺少独立,要想独立就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遇到困难不放弃。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争做一个自理、勇敢、坚强的人。
读《乌塔》有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啊!乌塔还很有计划,她为这次旅游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挣足了钱。为了自身的安全,她还知道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有,乌塔独立能力强,只在作者和她说了几句话的时间,她已经穿好衣服,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瓶矿泉水。这一切都是普通同龄孩子所不能做到的。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自己,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我们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敢自己旅游。别说欧洲,就连一个离家很近的景点也不敢去。就说我吧,一天到晚,除了上学就是睡觉、吃饭,有空就是看看电视、玩玩游戏。连一些简单的家务爸妈都不让我做,更别提让我一人外出了。说来惭愧,我上三年级时还不敢一个人睡觉呢!难道我们真的不如乌塔吗?都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此依赖父母的我们长大后又怎么建设祖国呢?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锻炼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了。
快快努力吧,中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