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此篇文章小学艺术教学计划(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工作思路
新学期,我校将继续以推进音乐、美术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研的中心工作。在深入研读修订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修订版教材,帮助教师充分、灵活的运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认真学习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并用以指导学科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改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教研机制,提升音乐、美术学科的教研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艺术教育整体水平,推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
二、主要教学工作
(一)研训结合,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组织培训活动。遵照市、区的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教师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将组织以本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分享式的二级培训:包括“中小学合唱训练”、“音乐新体系系列培训”和暑期延期的专题培训,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抽象类作品欣赏”等专项培训,培训活动将以单独的培训会议或结合专题研究活动形式开展。
2.开展专题研究。本学期将延续上学期的相关专题,深入持续的开展研究。指导高中教师完善集体备课,为顺利过渡到新版课程标准,做好必要的过度;初中小学段将围绕“民歌类歌唱教学策略”开展课题研究”;美术学科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素养”开展研究。
3.组织好学段之间的衔接与关联的研究。紧密结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暑期《艺术素养考评办法》的专题培训,本学期将组织初中和小学美术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以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二)引领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1.做好调研的设计和跟踪。针对音乐美术学科特点,设计好符合学科特点的调研项目,全面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理念、行为方式、基本功训练等情况,观察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学科素养的发展状况,且做好纵向上的比较与反馈。
2.围绕重点开展研究。指导学校教研组围绕本区域的研究重点或本校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在课程与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研修与完善。
3.丰富个体研修形式。提倡运用观摩优秀录像课例、模仿改造优秀课例等多种方式开展研修、记录教学反思等。培养个体研修的意识和掌握研修的多种方法。
4.提高群组合作质量。协助教研组和协作片加强研修活动的过程管理,明确研修目标和主题,运用录像、录音、文字等方式对于研修过程进行认真记录,积累资源,形成共享。
5.积极搭建网络研修平台。推荐“教学新时空”、“常州微课”等优秀网络资源,开展观摩学习;发挥“学科教师群”在研修中的重要作用,扩大教师参与面和受益面。
(三)提高艺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
1.发挥教学协作片中心组长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协作片组长的沟通与合作,协助协作片开展活动,逐步形成推动课程发展的合力。
2.组建“阶梯式成长团队”。吸引不同年龄段发展基础好的教师加入“阶梯式成长团队”,通过开展系列主体参与式的活动,促进不同层次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3.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扩大教师参与面,改进活动方式,设计教师体验式的参与环节,力求使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到内化。
(四)大力营造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氛围。
1.发布20xx年中小学美术基本功比赛的项目和基本要求,增强各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的意识,进入基本功训练的常态。
2.组织发动音乐教师观摩省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实况,结合区教学评优和研究活动,将基本功的要求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和教学中。
3.结合特定项目,开展基本功比赛的赛前指导和培训。
(六)做好其它工作。
1.协助市教育学会做好市音乐教学论文的征集与选送工作。
2.协助其他部门、科室做好艺术教育的相关工作。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2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精选5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艺术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数同学对美术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创新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艺术教材共有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希望的田野,第二单元祖国,您好,第三单元欢腾的大西北,第四单元大自然的小卫士,第五单元翠竹声声,第六单元照片里的故事,第七单元军旗飘飘,第八单元三个和尚,第九单元艺术家的故事。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田野的热爱和向往,在制作或绘画中,进一步体会画面的空间感、层次感、及构图中的大小、虚实关系以及造型中的细节描绘等。
2.积极参加由歌曲、诗歌引发的表演活动,能根据歌词和诗歌内容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形象。
3.通过搜集、观察、整理、合作、交流与探究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手工制作。
4.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5.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总目标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对童谣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2、学生在以“马”为内容的艺术作品欣赏、表现活动中,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点。
3、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手段进行绘画和制作。
4、有兴趣关注世界其他民族与地区的艺术,初步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搜集常见的艺术符号,初步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通过对童谣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单元:通过绘画、立体制作、歌曲演唱、乐曲欣赏、舞蹈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单元:以不同的视角,审视、赏析小动物的造物天性,了解动物们的生存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品质,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学生们心中的动物家园。
第四单元:通过生活体验、感受、欣赏、制作、表演、歌唱等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模仿、制作、表演与创造的能力。
第五单元:通过欣赏壮、苗、侗三民族的地域风光以及服装、佩饰、歌舞、民俗等艺术活动,了解他们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与生活,运用绘画、手工制作、歌曲、舞蹈表演等艺术活动,同时感受情感在艺术表现中的意义。
第六单元: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在对先烈的崇敬和思念中,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
第七单元:通过“小小旅行家”的学习,运用演唱、欣赏、模仿、创作等艺术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与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强其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爱生活、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第八单元:以鲜艳的色彩、美丽动人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唤起学生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了解不同艺术手段的表现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高雅情趣和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点
1、 将自己对某些生活和自然现象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观赏或倾听表现民族风格、动物感情、童话等常见情感的作品,将不同情感,用语言、身体、声音等即兴表现出来,并将它们与自己曾体验到的同种情感联系起来进行讨论。
四、教学难点
1、 参与班级、学校、社区、家乡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了解其中出现的民族民间音乐、歌舞、戏曲、剪纸、装饰品,尝试模仿或参与一项活动。
2、比较嗓子唱出的歌声与扩音器扩大后的歌声的区别;区别和比较自然景色与摄像镜头中的景色;尝试用某些媒体制作简单的道具,配合身体动作、声音、绘画等形式表现身边的自然变化。
五、教学进度(略)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工作思路
新学期,我校将继续以推进音乐、美术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研的中心工作。在深入研读修订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修订版教材,帮助教师充分、灵活的运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认真学习有关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并用以指导学科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改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教研机制,提升音乐、美术学科的教研品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区艺术教育整体水平,推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
二、主要教学工作
(一)研训结合,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1、组织培训活动。
遵照市、区的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区教师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将组织以本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分享式的二级培训:包括“中小学合唱训练”、“音乐新体系系列培训”和暑期延期的专题培训,包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抽象类作品欣赏”等专项培训,培训活动将以单独的培训会议或结合专题研究活动形式开展。
2、开展专题研究。
本学期将延续上学期的相关专题,深入持续的开展研究。指导高中教师完善集体备课,为顺利过渡到新版课程标准,做好必要的过度;初中小学段将围绕“民歌类歌唱教学策略”开展课题研究”;美术学科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素养”开展研究。
3、组织好学段之间的衔接与关联的研究。
紧密结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暑期《艺术素养考评办法》的专题培训,本学期将组织初中和小学美术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以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二)引领校本研修,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1、做好调研的设计和跟踪。
针对音乐美术学科特点,设计好符合学科特点的调研项目,全面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过程中的课程理念、行为方式、基本功训练等情况,观察学生的基础状况和学科素养的发展状况,且做好纵向上的比较与反馈。
2、围绕重点开展研究。
指导学校教研组围绕本区域的研究重点或本校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在课程与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研修与完善。
3、丰富个体研修形式。
提倡运用观摩优秀录像课例、模仿改造优秀课例等多种方式开展研修、记录教学反思等。培养个体研修的意识和掌握研修的多种方法。
4、提高群组合作质量。
协助教研组和协作片加强研修活动的过程管理,明确研修目标和主题,运用录像、录音、文字等方式对于研修过程进行认真记录,积累资源,形成共享。
5、积极搭建网络研修平台。
推荐“教学新时空”、“常州微课”等优秀网络资源,开展观摩学习;发挥“学科教师群”在研修中的重要作用,扩大教师参与面和受益面。
(三)提高艺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
1、发挥教学协作片中心组长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协作片组长的沟通与合作,协助协作片开展活动,逐步形成推动课程发展的合力。
2、组建“阶梯式成长团队”。吸引不同年龄段发展基础好的教师加入“阶梯式成长团队”,通过开展系列主体参与式的活动,促进不同层次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3、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扩大教师参与面,改进活动方式,设计教师体验式的参与环节,力求使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到内化。
(四)大力营造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氛围。
1、发布20xx年中小学美术基本功比赛的项目和基本要求,增强各教师加强基本功训练的意识,进入基本功训练的常态。
2、组织发动音乐教师观摩省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实况,结合区教学评优和研究活动,将基本功的要求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和教学中。
3、结合特定项目,开展基本功比赛的赛前指导和培训。
(六)做好其它工作。
1、协助市教育学会做好市音乐教学论文的征集与选送工作。
2、协助其他部门、科室做好艺术教育的相关工作。
三、主要活动
9月份
1、组织高中音乐美术教师开展暑期延期专题培训。
2、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第一、第二轮比赛活动。
3、召开区“民歌类歌唱教学策略”课题成员会议。
10月份
1、组织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基本功比赛第三轮比赛。
2、组织区高中音乐教师开展集体备课。
3、组织开展小学“民歌类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活动。
11月份
1、组织区初中音乐专题研究活动。
2、中小学美术“核心素养之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策略的研究”专题活动。
3、重点指导推送区基本功比赛选手参加常州市比赛。
4、区年会论文征集活动
12月份
1、组织区音乐教师观摩省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实况。
3、组织区中小学音乐“阶梯式成长团队”成员开展研究汇报活动。
1月份
1、承办市小学音乐四校联动活动。
2、召开区音乐、美术理事会。
小学艺术教学计划 篇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教育局推进“规范、有效、校本和特色”建设的思路,提高全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质量,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以体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贯彻力度。结合我校实际,认真规划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以认真贯彻实施新课程为重点,突出“改革、发展、创新”的要求,积极推进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程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体卫艺工作水平。
一、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1.坚持体育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编排上课。尽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简陋,但各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还是尽量利用场地,创造条件坚持上好课。活动类课程正常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进一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抓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测试工作,继续扎实开展学生乒乓球赛、跳绳比赛、踢毯子比赛,丰富了学校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使95%以上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抓好体育训练,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竞赛水平有突破性进展,迈上新的台阶。
3.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认真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素质。
5.切实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规,加强学校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和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为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
二、工作措施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1.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教学常规的教研活动,老教师要向年轻教师和新调进教师传授常规教学管理经验,使其尽快熟悉常规教学的方法和规律,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2.按照教导工作计划,完成所规定的研究课、汇报课和展示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有关领导每月至少要听每位教师一节课,检查教师备课情况,掌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督促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共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重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体育教学常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水平。
1.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足各年级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
2.成立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制定《标准》实施方案,落实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确保每年的测试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落实教材教学内容,提倡一课一练,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会基本的锻炼方法,增强锻炼兴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95%以上。
3.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1)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保证活动时间,拓展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保证活动实施。本学期,继续规范校园集体舞的动作,提高校园集体舞的质量。
(2)抓好年级小型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学期每个年级要进行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增添学校锻炼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