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虞美人说课稿

2025/08/30教案

此篇文章虞美人说课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虞美人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虞美人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从教材角度,《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性质。

本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虞美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表达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且篇幅短小,又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诵读本单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二接下来,从学情角度,我发现在诗歌鉴赏时存在三大问题:1忽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2缺乏鉴赏兴趣,对鉴赏技巧把握不足;3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或分析不透。

三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重在让学生解读诗歌,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作品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在教法学法中,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以及根据学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运用文言导读法及分析讨论探究法,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解决本课的`相应问题。

五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导入、知人论世、反复诵读、逐句赏析、能力拓展等。

1在导入中,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及介绍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学生理解本词奠定幽怨凄婉的感情基调。

2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文如其人,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与作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

3诵读是本课的重点、亮点,包括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听名家朗读、全班齐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营造愁情氛围,加深感悟。同时,利用词眼导读法赏析本词,为此我设置了“李煜之愁有哪些”、“如何展现愁情”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课的鉴赏思路,又组成的板书的主要框架。

4逐句赏析中,我试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炼字、意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等角度理解词意,揣度词人的无奈、忧伤、凄凉之感,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5赏析重点是本词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本句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6基于此,我设置两个能力拓展,①让学生展示关于名家写愁的句子,设计意图,提高课堂参与意思,增加文学知识积累。②列举几首运用文眼导读法进行鉴赏的例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明白,诗眼是读诗悟情的一扇窗户。

7对本词进行基本解读后,让学生归纳本词主旨,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接下来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特有的时代、特有的经历铸就了不朽的作家,不朽的作品,要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8接下来是本课作业的预设,①背诵本词②吟唱愁情。目的巩固本课基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9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词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提纲挈领的把握主旨。

虞美人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虞美人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3、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歌曲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

1、李煜其人其作;

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说教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情境教学法教师播放FLASH歌曲,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李煜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原则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李煜为何而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诵读、吟唱、书写、鉴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一听(3)

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欣赏FLASH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也正体现了词和乐而唱的特点欣赏过歌曲,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诵读吟唱 读一读,唱一唱(9分)

听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后,1、指导诵读,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2、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3、然后请2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播放FLASH歌曲,大家学唱,然后请一名唱歌好的同学演唱

(吟唱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高中生大多喜欢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唱歌带动背诵,寓教于乐)

(三)书法展示写一写

语文教学要培养大家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不仅指写作,也包括书法请同学们推选班级中书法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虞美人》这首词,竖写,更具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知人论世 说一说

1、老师先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

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启发学生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李煜,老师补充,并出示李煜小档案

姓名李煜 性别男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忌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籍—南唐 职业——国君 词人 信仰——佛教 特长——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

(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环节,而用个人档案的形式介绍李煜,新颖易于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五)置身诗境 想一想

请学生闭上双眼,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现在时光隧道已经启动,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你就是李煜,故事开始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 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的铁蹄之下,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一路呜咽,北上东京,过着被囚禁的生活,朝夕以泪洗面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着一弯残月,他慢慢回转身来,眺望南方千里河山,失落的泪水滑落在他的手臂上,多年郁积的愁绪喷薄而发,吟唱出最为绝望的悲歌宋太宗闻之大怒,一杯毒酒,结束了年轻君主的生命

亡国之君李煜外貌、衣着、神态表情如何呢?

大屏幕出示影视剧中的李煜:眉宇间忧郁的眼神 剧中李煜的身份发生了巨变:由帝王而沦为阶下囚,内心承受太多的恶痛苦面对这种天上人间的变化,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中,于是凄怨哀婉的《虞美人》诞生了

(六)问题探究 议一议

1、请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 (抓住诗眼,整体把握)

2、春花秋月是美景,李煜为什么要追问“何时了”?

点拨:从李煜的身份变化入手,由君王变成了阶下囚,美景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如期开放,一岁又一岁的高悬碧空的明月,只不过意味着他囚徒生活的 无限延续罢了明月依旧,美景写哀情可见李煜因被囚禁,失去自由而愁(板书)( 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由意象入手,进而把握情感)

3、词中两次提到月亮意象,用意何在?

月亮——思念 李煜用月亮来 寄托自己对故国的眷恋

4、往事指什么?

帝王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三千九五之尊,威风八面,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回忆往事,李煜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他做皇帝的尊严

5、只是朱颜改,改字好在哪里?

改,改变的意思 改变的不只是朱颜,还有一国之君的地位,由尊容显贵到忍辱蒙羞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恋故国的繁华热闹,慨叹现处境的无限悲凉(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设问 比喻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绵绵不绝 愁之深、多、长

7、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大怒,赐了毒酒,结束了李煜年轻的生命那些词句触怒了宋太宗?

1何时了 2故国 3朱颜改

(体会词中李煜的愁之深,恨之深)

(七) 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六、说板书

虞美人

李煜

身份:君王————阶下囚

意象:月 美景反衬哀情

情感:愁 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设计意图 突出诗眼愁,突出李煜身份的变化,这是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环节板书醒目,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诗歌主旨这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强调难点。

虞美人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 础。

二、 说教学目标

《虞美人》为古代诗词鉴赏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唯一的一首词,属于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因声求气,吟咏词韵,仔细揣摩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痛和悲愁情怀,体会词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生平、词牌、及写作

背景还有文体知识

2. 抓关键词语,体悟语言,理清思路,熟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 体悟词的意

境,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词的艺术特点及结构

(三)情感目标: 知人论世,理解词作所表达出来的词人

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教学重点] 1 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悟词的结构之妙,理解词作的词眼,掌握词的艺术特色 说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三、 说教学方法

《虞美人》的教学是古诗词鉴赏的唯一一首词,选择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李煜的词作流传至今的不过三四十首,但其人却获得了“一代词人”的美誉,这正是由于他的词作能融情景为一体,着意刻画一幅幅美的意境,具有高度的美感,因此对以后词的教学有着领导和师范的作用。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鉴赏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问答,讨论,情景导入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朗读法(诵读是学生体会诗意、品赏意境的重要方法,是诗词教学的必经之路。)

问答法

讨论法 (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启发诱导、开展课堂讨论、整合研究性学习成果。)

情境导入法

四、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我设计用课件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五、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运用多媒体,展示几张美丽的虞美人的图片。让同学猜猜这是什么花?

生:虞美人

(如果不知道就告诉同学这是虞美人)

师:对,这就是虞美人。南唐后主曾经以它为词牌名,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后人给这首词普上了曲,一直流传至今。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歌坛皇后邓丽君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初步感受一下这首词的基调。(五分钟)

师:同学们觉得这首词的基调是什么样的?

生:哀怨、沉郁、凄凉······

师:对不对呢?咱们先来读一读课文,一起去解读它?

(展示图片是为了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虞美人,可化抽象为具体,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为下面讲词牌名作铺垫;听歌,是通过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诵读课文

1.朗读指导

字音: 砌(qì)犹(yóu)堪(kān)

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同学朗读,然后大家评议好坏及原因。(注:感情基调----低沉、凄凉;声调的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3.教师范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学生齐读

(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指导,结合赏析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和艺术特点。并且在诵读中学生能更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介绍词牌名,词,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 (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同时在了解作者及其生平和写作背景

上,有助于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让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结合背景、作者去看文章,体会词人心中的情感。)

(四)逐句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天的花和秋夜的月什么时候才能完了? (它们勾起那难忘的)往事,不知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昨夜又吹进东风(提醒我又过了一年),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下的故国江山。

上片写春花秋月勾起怀旧之情,亡国之恨。“春花秋月”只是诸多诱因中最撩拨人情思的,只要昔日南唐宫廷的那些“往事”不能忘怀,随便什么都可使人触景生情。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饰的栏杆和白玉台阶(的南唐宫殿)应该还在, 只是宫女的容颜在没有原来红润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若要问我(到底)有多少愁怨? 正像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滚滚向东奔流。

下片由怀想转为直抒胸臆。结句形象的比喻,写尽了“愁”的深重,“愁”的难以遏制,“愁”的无可奈何。他多么想冲击奔突,脱离樊笼,但他不能。

虞美人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首先,从教材角度,《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性质。

本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虞美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表达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且篇幅短小,又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诵读本单元其他作品奠定良好基础。

二接下来,从学情角度,我发现在诗歌鉴赏时存在三大问题:1忽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2缺乏鉴赏兴趣,对鉴赏技巧把握不足;3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把握不准或分析不透。

三基于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重在让学生解读诗歌,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理解作品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四在教法学法中,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以及根据学情我制定了情境教学法、诵读教学法、运用文言导读法及分析讨论探究法,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解决本课的相应问题。

五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环节:导入、知人论世、反复诵读、逐句赏析、能力拓展等。

1在导入中,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及介绍项羽、虞姬的凄美爱情故事,为学生理解本词奠定幽怨凄婉的感情基调。

2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文如其人,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与作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息息相关。

3诵读是本课的重点、亮点,包括自由诵读、小组竞赛朗读、听名家朗读、全班齐读,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营造愁情氛围,加深感悟。同时,利用词眼导读法赏析本词,为此我设置了“李煜之愁有哪些”、“如何展现愁情”这几个问题,既交代了本课的鉴赏思路,又组成的板书的主要框架。

4逐句赏析中,我试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炼字、意象、运用的艺术手法等角度理解词意,揣度词人的无奈、忧伤、凄凉之感,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解读。

5赏析重点是本词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本句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6基于此,我设置两个能力拓展,①让学生展示关于名家写愁的句子,设计意图,提高课堂参与意思,增加文学知识积累。②列举几首运用文眼导读法进行鉴赏的例子,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明白,诗眼是读诗悟情的一扇窗户。

7对本词进行基本解读后,让学生归纳本词主旨,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接下来教师对本课进行总结:特有的时代、特有的经历铸就了不朽的作家,不朽的作品,要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8接下来是本课作业的预设,①背诵本词②吟唱愁情。目的巩固本课基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9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词内容一目了然,便于提纲挈领的把握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