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此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奶奶的作品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其中《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都被选作过教材。
2、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
3、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感知,读通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句。
2、检查预习情况,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闹嚷嚷
颐和园
身躯
成千盈百
魔术匣
玉澜堂
忸怩
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朗读,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
交流: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
3、默读课文,思考:在初读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4、教学生字:重点讨论:嚷、魔的笔画较多;匣的笔画。
四、精读课文,畅谈体会
1、过渡:初读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赶春图,现在,让我们用心去领略为什么儿童多处一定会找到春天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文中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3、组内讨论:
①从哪些关键句中感受儿童多点画出来。
②你如何朗读表达?
4、交流:相应的儿童多的句子,朗读品味,畅谈体会。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点拔: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③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5、配乐学生朗读。
五、小结:
春的颐和园处处都是儿童欢畅奔跑的`身影,处处都充溢儿童的欢歌笑语,处处都散发着儿童特有的生命活力。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世界,真是儿童多呀!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过渡: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来到玉澜堂寻找春的踪影吧!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
2、(欣赏繁茂的海棠花),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么样?(开得旺)
3、作者描写旺的呢?
赏读:那几棵大的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学生畅谈对春天的感悟,(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
4、所以作者惊叹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指导读出惊叹,可一读再读,将惊叹的语调尽情发挥!
5、过渡:春天里儿童多、花儿旺这两者之间你发现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指导读: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6、联系上文,讨论、体会、儿童和花儿如何舒展、使出浑身解数。
7、自由朗读第四段,换一种说法: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会找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三、指导背诵
1、画面遐想法头脑中呈现描写的场景。
2、词语串联法海棠树→春光→开得旺→花儿与少年。
四、总结课堂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奶奶的作品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其中《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都被选作过教材。
2、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
3、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感知,读通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句。
2、检查预习情况,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闹嚷嚷
颐和园
身躯
成千盈百
魔术匣
玉澜堂
忸怩
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朗读,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
交流: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
3、默读课文,思考:在初读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4、教学生字:重点讨论:嚷、魔的笔画较多;匣的笔画。
四、精读课文,畅谈体会
1、过渡:初读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赶春图,现在,让我们用心去领略为什么儿童多处一定会找到春天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文中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3、组内讨论:
①从哪些关键句中感受儿童多点画出来。
②你如何朗读表达?
4、交流:相应的儿童多的句子,朗读品味,畅谈体会。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点拔: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③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⑤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5、配乐学生朗读。
五、小结:
春的颐和园处处都是儿童欢畅奔跑的身影,处处都充溢儿童的欢歌笑语,处处都散发着儿童特有的生命活力。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世界,真是儿童多呀!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过渡: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来到玉澜堂寻找春的踪影吧!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
2、(欣赏繁茂的海棠花),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么样?(开得旺)
3、作者描写旺的呢?
赏读:那几棵大的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学生畅谈对春天的感悟,(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
4、所以作者惊叹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指导读出惊叹,可一读再读,将惊叹的语调尽情发挥!
5、过渡:春天里儿童多、花儿旺这两者之间你发现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指导读: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6、联系上文,讨论、体会、儿童和花儿如何舒展、使出浑身解数。
7、自由朗读第四段,换一种说法: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会找到春天的。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三、指导背诵
1、画面遐想法头脑中呈现描写的场景。
2、词语串联法海棠树→春光→开得旺→花儿与少年。
四、总结课堂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谁能来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纠正错音。
3、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分辨1、3、5段中作者的所见所闻和联想。
2、学会正确地书写四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3、领会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人: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中,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的?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出示灯片,指名完成,全班校对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xiá jiǎ jiá)子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zuò wú xì dì niǔ kòu
( ) ( ) ( )
huān chàng làn màn huó pō wàng shèng
( ) ( ) ( ) ( )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入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
“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把海棠树比喻成“飞泉”,变静态为动态,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渎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儿童在春光明媚、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般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光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这是一篇散文。以前也作过教材。文章中有记叙,有描写,又有直接的抒情。直接抒情有三个自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是作者的所想,再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排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