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优秀教案
此篇文章《火烧云》优秀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教法】
从整体入手,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生动导入
1、出示题目: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火烧云》。
教师板书:
火烧云
2、解释题目:
⑴ 启发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
(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
⑵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 读一读:
有什么问题。
② 换词训练:
“烧”换成“红”,行吗?
(引导学生读议,找找理由:① 避免重复;② 前后照应;③ 显示出动态的感觉;④ 巧妙点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讲解:
课文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
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采取赛读、选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继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各自大胆交流读书的收获,了解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切入重点,感悟表达
1、研读第三自然段:
⑴ 细读课文:
读中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的特点。
⑵ 背诵课文:
引导想象还有什么颜色,学会积累运用词语。
① 按“红通通”、“金灿灿”,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红艳艳、红闪闪、黄澄澄等。)
② 按“葡萄灰”、“梨黄”, 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苹果红、草莓红、樱桃红、辣椒红等。)
⑶ 小结:
火烧云的颜色这么多,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来?
师生共同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研读4~6自然段
1、学生分组读课文:
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
2、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
⑴ 变化多:
从“马──狗──狮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极了。
⑵ 变化快:
从“一会儿、忽然、接着”三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中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极了。也可以从“马──狗──狮子”的迅速消失中看出变化之快。
3、教师引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写法,如:
第4自然段: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接读: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
师:马是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有什么变化呢?
生接读: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边模糊了。
同样的方法继续引读5~6自然段,再次感悟课文的写法。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品味情趣,内化语言。
5、小结写法,读写迁移,学会表达:
这三个小节都按照“天空出现什么动物了”、“这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和“这动物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顺序写。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又写出了作者想到的,写得十分有趣,十分生动形象。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写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二、学习最后自然段
理解“恍恍惚惚”。
(重点让学生朗读体验孩子们惋惜的心情。)
三、课堂总结,再次质疑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
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
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4
《火烧云》优秀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火烧云》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火烧云颜色的图片,填空题的幻灯片。
【作业设计、安排】
1、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2、课外做火烧云的样子,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火烧云”。
3、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4、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出示生字卡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1、学习课文第3小节:
⑴ 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⑵ 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你们想看这么多的颜色吗?
⑷ 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看像哪种颜色。
⑸ 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⑹ 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
(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⑺ 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谁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师出示幻灯片,课文填空。
2、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
(板书)
⑴ 分组自学4、5、6节,要求:
① 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
② 你能把它读好吗?
⑵ 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⑶ 这么多的形状,你也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⑷ 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⑸ 学生看图想象。
(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火烧云》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可参考媒体资源《火烧云形成的原理》)
(提示: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檀、盈、惚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给课文分段。
师:《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
第二段(3-6)
第三段(7)
三、学习第一段(1-2)
师: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与事物原本颜色有关,与火烧云变幻的颜色有关。
四、学习第二段(3-6)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提示: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提示: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1)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同学们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师: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多
师: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快
师: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提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3.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2)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3)师: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多
师: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板书:
变化快
师: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
提示: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师: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提示: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奇形怪状、千变万化……
师: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1.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
2.师:这一段写的是火烧云下去时的情景。作者用自己的感受来说明火烧云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作者怎么说?
提示:作者说:一时恍恍惚惚的,觉得像这个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见,火烧云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3.师:火烧云变化那么多,作者眼睛都看累了,想揉揉眼睛呆会儿再看。但是,怎么样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火烧云很美丽,美丽的东西往往是短暂的。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孩子们对火烧云的喜爱及留恋之情。
六、小结
这篇课文写作者一次观察火烧云的经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及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变化的写法,特别是对事物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