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此篇文章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1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吗?我可看过哦!这里面记载着战争时期发生的每一件事。你们知道有哪些人吗?嘿嘿!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张飞、司马懿、魏延、高翔、张角、张宝、张梁等等。在这些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因为,他聪明过人、知识丰富。我想:如果他把知识都传授给我那该多好啊!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空城计》这篇文章了,现在,我给你们说说吧!
诸葛亮听说街亭失守,就赶紧让全军撤退,并带领五行人马去西城搬运粮草,一切都被诸葛亮设计好了。这时,司马懿统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此时此刻的西城只剩下一丁点儿人,一个个吓得魂不附身。这时,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下令将所有的旗帜全部放倒,士兵一个都不准暴露!四面的城门全部打开,只留下少数人扮老百姓,洒水、扫街。将士们摸不着头脑,只能按丞相的军令去办了。诸葛亮带着两个童子登上城楼,坐下来弹琴。魏军部队赶到时,见此情形,不敢前进,派人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不相信,便亲自去看,只见诸葛亮笑容可掬,烧香弹琴,旁若无人。再看看城门,只有老百姓在洒水扫地,平静得出奇。司马懿越看越疑惑,他赶紧下令:后军变作前军,前军改为后军,火速撤退。
蜀军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魏军的十五万大兵被诸葛亮吓走了,原来诸葛亮设下的是“空城计”。
哈哈!十五万大兵居然被诸葛亮的一个“空城计”吓走了,诸葛亮真是足智多谋啊!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使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刘玄德三顾茅庐”这一回中,刘玄德身为皇叔,竞三次不顾辛劳,千里迢迢到山中拜访一个出身贫微的人。刘备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性情毛躁的我深感惭愧,今后我会记住:我要变得有耐心啊!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读过吧!这是一篇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剧作,当然,《三国演义》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写出了三个国家相争权利和地位的故事,当然,在这三个国家中也有英雄好汉,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常山赵子龙。
常山赵子龙当年为闯进刘家庄拯救刘备母子,自己却单枪匹马和曹军大斗,曹军上万号人,而赵云自己却单枪匹马的跟上万大军打的很激烈,当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看到刘备的老婆和孩子死亡,最后抱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冲破上万大军回到阵地,而刘备刚接到自己的儿子阿斗却扔到了地上,嘴里说道:“为了你,差一点牺牲了我一员大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云对刘备的忠诚,也是对整个蜀国的忠诚,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现在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班的李思聪就像赵云,而任老师就像刘备,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很高,李思聪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教给他的任务,而我们这些班干部也像一个个刘备的大忠臣,一心一一的去完成老师教给我们的任务,不管任务是多么的艰辛和困难,我们都要有赵云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而现在,许多公司的员工们,领导给他们布置任务,他们只是应付一下,简简单单的对付一下过关就行,根本没有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如果我们每天都应付做事,那么,事情是永远都做不好的,为什么有的人宁愿对付一遍又一遍,就不远专心致志的做好呢?
只有你认真做事,才能赢得领导心中的地位和信任,赵云为什么可以成为刘备的大将,而你却不可以,为什么刘备宁愿不要儿子也不牺牲赵云,因为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让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吧!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名著,它的内容经常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每本书都有我最喜欢的人物,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飞,张翼德。
话说赵云保护阿斗直向长坂桥奔来,猛将文聘紧追不舍,赵云渐渐体力不支,朝桥上的张飞喊道∶“翼德快来助我!”张飞闪身让过赵云,喊道∶“子龙先走(赵云字子龙),追兵交给我来抵挡!”之后,曹家许多诸侯都陆续赶到,他们见张飞单枪匹马站在桥头,怕孔明诡计多端,于是一字排开,并派人去禀报曹操。曹操听了,急忙从后队赶来。张飞见到青罗伞盖和丞相节钺,知道是曹操来了,就大喝一声,高叫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一声大吼,犹如晴空霹雳,曹军将士听了,无不瑟瑟发抖。
曹操急忙命人把青罗伞盖放下,又让拿丞相节钺的人散开,说∶“你们不要跟着我,以前听云长说过,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今天遇到了,千万不要让他认出我来!”话音未落,张飞瞪眼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心里发慌,就想退兵。
张飞见曹军后队一直骚动,知道他们害怕了,就把长矛一抖,又大吼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待要怎样?”
喊话未落,曹操身后的夏侯杰大叫一声,吐血而亡。曹操见状,回马就走。其余曹军人马乱作一团,仓皇向西逃去。曹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后人有诗称赞张飞道∶
长坂桥头杀气生,
横枪立马眼圆睁。
一声好似轰雷震,
独退曹家百万兵!
至今,我都把这首诗铭记在心,每当回想起来吟诵时,心里还忍不住为张飞的勇猛称赞。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5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著《三国演义》,我觉得十分好看。其中,我对《火烧赤壁》这一章节很有感触。
故事是这样的:诸葛亮巧借东风之后,曹操也中了黄盖的苦肉计。黄盖带领二十只战船,直冲向曹军的战船。因为北方士兵不善于水战,所以曹操就令人把大小战船用铁链连起来。于是黄盖命人点燃芦苇和干草,借着东风,载着已经燃烧着芦苇干草的小船冲向了曹军的二十只战船,“连环战船”也被烧着了,因为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无法单独撤退。很快,火光冲天,烧得满天通红,所有的战船最终都被烧尽了。火势蔓延到了陆地上,曹军营寨也变成了一片火海。淹死的、烧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八十三万大军所剩无几。三国演义读后感手抄报图片
这个故事我一直印象深刻。我认为曹操吃这场败仗是应该的,咎由自取。因为他骄傲自大,前面只是区区一些小胜仗,如果不是骄傲和自负,就不会中黄盖的苦肉计。我更佩服黄盖,宁愿自己被打得皮开肉绽,为的是取得曹操的信任,导致曹军最后的大败。我最最佩服的还是诸葛亮,知人善用,深谋远虑,善观天象,如果不是他的计谋,此战不会如此顺利的大胜。所以我们既要学习诸葛亮的谋略深思,也要学习黄盖的勇敢和无畏,而不能像曹操那样骄傲自大,骄兵必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