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此篇文章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在你们中国是不是可以随地吐痰?你们中国人是不是买票不用排队?你们中国人是不是特别爱到处写?……”这是一名外国游客在中国游玩时一系列惊讶的疑问。当在报纸上看到这则“中国印象”的相关报道时,我自己也不由得惊讶起来。几千年来,被世界公认为“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何时改旗换帜,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我不禁哑然。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提高,旅游产业也蓬勃发展,逢节假日携家出游已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休闲之选。但是,游客与日俱增,与之对应的公民素质却没有相应提升,尽管在感情上我们很不愿意认同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看法,但细观国内旅游现状便可见一斑。国庆期间,济南“金秋大型蝴蝶生态科普展”13000多只漂亮的蝴蝶被游人“玩玩”;殷墟申遗成功免费开放期间,博物苑内遍地狼藉;天坛回音壁上也有“游侠”刻字留念……其实不止这些,中央文明办最近定义的中国公民旅游中“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七种不文明行为,更被视为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惊心”了,种种不文明现象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不以为耻的生活习惯。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大国”的子民们有所反思。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2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先让我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墙头,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谢谢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初二(11)班的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让文明成一种习惯》。
我们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古便被们赞为礼仪之邦。21世纪的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更应该将文明贯彻到底。大家每天嘴里都念叨着要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明究竟是什么是见到师长的一声问候,是与人相处的亲切宽容,是自觉将垃圾扔进对应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做错事的主动制。做文明人,就要做文明事,讲文明话,不要将脏话、粗话每天挂在嘴边,课间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些刺耳的脏话从同学的口中随意吐出,他们可能没什什么感觉,但这却真实的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出了校,你代表的是我们上元中学,出了国门,你代表的是我们中国。现在中国的经济益发达,人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金钱去享受生活,周边的一些国家便成了“热旅游线路”,但新加坡等国家公共场所使的“请勿随地乱扔垃圾”“禁止随地吐痰”等标识都是用中文写的,这是为什么呢据当地反映,这是因为在公共场所地上的一些烟头,垃圾纸屑,香糖,痰迹等大多都是中国游客在游玩时不注意节、不讲卫生造成的,所以这些标识大多是中写的。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中最重要的探索时期,你的举一动,都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未来,文明的行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素质,同时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还有很多,然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平,接过类明的接棒。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行为是我们生学习,工作,生活得以成功的基础。我想,鸟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更加美丽,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明更更加进步,捡起个垃圾,就捡起了了份美德,让我们起努,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
我的演讲结束了了,谢谢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4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孟子说: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体现于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就是说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就是仁义礼智。你是人,就得讲文明,因为这是做人的底线。
文明是一种习惯,素质就是不用提醒。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最近《读者》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素质就是不用提醒”。说的是很多公开场合张贴着各种各样的提醒语。其实哪国人都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偏就我们的国人必须把“请勿随地大小便”贴到墙上。走到街上随处可见“请勿”。“请勿随地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请勿插队”“请勿……”,难道我们的国人是不是真就这么没有文明,不让人打着骂着不让人指着鼻子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就不行?有人说,贵族是需要几代人的沉淀的,一夜暴富的人银子再多也不过是暴发户或者土财主,成不了贵族。同样的道理,文明,也是需要数代人努力沉淀的。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希望我们的法规中再出现“不准随地吐痰”之类的字眼,这些本应是我们很自然的一种生活习惯。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以上的两个事例表明,文明其实是由细节构成的,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可见文明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乒乓球台周围总是有同学留下的饮料瓶,饮料罐;尤其是星期六、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可能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课间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甚至随意拿小店里的东西;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把冷饮及一些食品的棍子往下水道塞,甚至有些同学做恶作剧--------拔掉同学自行车轮胎的气门芯……学校是学做人的地方,有了这些现象,难道我们不脸红吗?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现在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常青的绿树经冬雪洗礼,迸发出勃勃的生机;枯槁的落木焕发青春,探出嫩绿的枝芽,占尽春意;凋零的花朵,重得新生,含苞待放;而我们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校园里,蓄热待发,准备着盛开更灿烂的辉煌。校园里有宽敞的教室,有广阔的操场,更有诲人不倦的老师,这是我们生活的园地,是我们学习的殿堂。我们在这里尽情挥酒汗水,编织明天的蓝图,更要学习文明的习惯去呵护我们的校园。路旁花坛上的花朵,只可惜怡悦,不堪持赠君,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手中的垃圾,使其物有所归,不可任意处之,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对待身边的同学,常怀一颗友善的心,言行亲切,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与敬爱的老师相处,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恭敬于礼,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对于各种设备,厚德载物,不敢损害,这是一种文明的习惯。
文明是种终生的修为,严于律己,见贤思齐是获得文明的途径,孔子说:“君子元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文明亦如此,只要我们心系文明、实践文明、那么文明的素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成为永久的财富,这种财富超越了物质,它无形而无不在,它无为而无不为。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
文明是一种财富,一个成功的人需要这种财富。
文明是一阵春风,一个文明的校园需要这股春风。
文明是一种动力,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这种动力。
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同学们,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习惯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就应该以身作则,自觉讲文明,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文明是校园里一声老师好;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的热情帮助;是撞到对方的?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正如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自身的文明修养。古有孔融让梨,今有给老人让座,帮盲人过公路。去年我校高一年级刘奕轩同学在路上偶遇摔倒老人,周遭无人敢上前,他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传统美德,展现了育才学子的优秀精神品质,这就是文明。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们应该向刘奕轩这样的同学学习,应该从小处做起,成为文明的先锋,礼仪的标兵。当弯腰捡起纸屑成为习惯,当温暖的问候成为风格,当帮助不再需要动员,当谦让不再需要提醒,当文明不再需要宣扬。这时你便可以自信的说,我有一种习惯叫文明。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和谐的同学关系。同学们,文明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重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那么就请把狂躁收藏,请把任性遗忘,请将叛逆抹掉!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代表内在的美德,“礼”是关于外在的礼仪和文明。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团结,理解宽容,真诚对待,正常交往,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文明近在咫尺,文明就在小事之中,将一个个细微文明习惯聚集在一起,就能筑起校园文明乃至社会文明的大厦。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离不开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青年若有德,则中国有德,青年文明即中华文明。养成早读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预习温习的习惯,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养成热爱班级荣誉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文明的育才人,一定是一个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文明的育才人,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文明的育才人,一定是一个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人;文明的育才人,一定是一个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人!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我相信,我们全体育才人经过努力,一定能营造一个亲近文明,表现文明,实践文明的文明校园。
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让文明习惯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谢谢大家!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6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先给大家说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2012年暑假我和我们学校一些老师去欧洲旅游,从下飞机开始,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让我体会到欧洲人的文明。有一天我们在卢森堡参观,马路上车来车往,在横过一个没有信号灯的马路的时候,我和几个老师习惯性的站在斑马线旁的马路边左右张望,想找一个车少的时候通过马路。但是让我奇怪的是,当看到有人要通过路口,开车的都减慢了车速,很远地停下车来,当我们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离路口最近的一部车还放下玻璃,朝我们招手,让我们先行,这个时候第一个蹦入我脑海的字就是“文明”。还有一天我们从瑞士返回意大利,在高速公路上因为道路维修,出现堵车,前后被堵的车辆望不到头,这个时候我发现一个现象,所有的车辆都有序地在行车道上依次停好,没有一辆车在中间穿插,更没有一辆车借用旁边的应急车道通行,我又一次感到震惊。还有,在欧洲坐公共汽车、地铁,人家都会很礼貌地让你先上,在公共场所讲话都是轻声细语。有时要排队干什么,从不会拥挤和插队,哪怕只有两个人都非常自觉排成一队。从未见到乱扔垃圾的,无论走到哪里,地上看不到垃圾,到处干干净净。
回来后我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在道路上车让行人,高速公路开车不挤不插,不占用应急车道,这些常识是开车的驾驶人都知道的规则,上下车主动礼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人多的时候自觉排队,不乱扔垃圾,这些更是我们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的行为准则。但为什么我们身边的状况与欧洲反差那么大?欧洲的文明程度怎么那么高呢?我看,这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字——习惯。
文明其实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文明和不文明都是习惯使然,有文明习惯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都是文明的体现。反之,没有文明习惯的人,你强迫他注意种种文明礼仪的规矩,即使他硬着头皮照做了,还是“强盗扮书生”,学不像,要露馅。
从进入青竹湖湘一开始,老师就不断告诉我们要注意哪些文明规则: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不留长发;使用文明语言,热情友好,礼貌待人;自觉排队,文明就餐,珍惜粮食;不横穿、践踏草坪,不乱丢乱扔,随手捡拾垃圾;入室即静,入座即学,不在教学区打球等等,其实对于这些细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那样做,绝大部分同学也见贤思齐,严格要求自己,实践于行动中,不断追求文明的脚步。所以,现在我们的校园,在绿树红墙之间处处都萦绕着知识的芳香,文明的气息。然而,在这充满生机的校园里也不难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买饭插队甚至不排队,带食物出食堂,乱扔废纸杂物,污损墙壁、课桌,践踏花草等等,在上周的主题班会上我们看到了不少不文明的画面,甚至昨天下午返校的时候我们仍然发现有少数同学横穿足球场草坪、乱丢牛奶盒。这些都是因为我们一部分人还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然知道文明的准则,就是难以身体力行去做一个文明的人,也就是没有真正养成文明的习惯。
当然,一种习惯的形成与改变都不是一朝所能决定的事情,坏习惯的解冻,文明习惯的.形成必定也不是一夕可成,须在潜移默化中运行。孟子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我们能从自己做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文明就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内化为每一个青竹湖人血脉当中沉淀下来的高尚精神。请记住中国的一句老话,心境美了,环境才能更美!
同学们,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习惯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而坏的习惯将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在此,我想向全体师生倡议:一、培养爱校思想,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关心学校的发展,爱护学校的环境,维护学校的形象;二、培养公德意识,努力做到“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三、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消除冷漠,播种善良,勤奋读书,勤俭生活。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做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的校园随处可见文明之举,到处可见文明之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