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1
学习流程:
一、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第一家皇家陵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引起全世界的震惊与关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二、预习检测
1、把课文读通、读准
2、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并用它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醒同学们难读的字、词。
三、阅读导学
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有什么特点?
2、“秦始皇陵兵马俑”有怎样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和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3、面对气势恢宏的兵马俑,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听得或看到了什么?
四、自主学习
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时间:主备:参备:序号:2-5-1
五、合作交流
六、展示点拨
1、“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结构严整。
2、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高超艺术体现在: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制作艺术令人惊叹,体现在:四道工序(制作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细致严谨3、秦始皇陵兵马俑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以及作为一个人的自豪。
七、拓展延伸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
3、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读后感。
学习:(谈收获和困惑)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地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
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隶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87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入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盛赞”)
(结合内容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一起学习一下,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把文章中你主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师: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乐搜索行动,看书阅读“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谁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2)、二号坑由四办公桌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像:这样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
(3)、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队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齐读:“站在它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它们交谈。”
师:这无与化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学习,教师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象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
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干什么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一号坑)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生齐读)
你怎么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大屏出求:请学生朗读法国总统希拉理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如果说同学们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3、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高超艺术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无限自豪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他比较详细的评价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
学情分析
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性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和纪念品,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还可以让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以增加大家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对他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什么吗?(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我们一起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影视资料)。刚才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影视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2、课前我让你们搜集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你都搜集了哪些资料?向同学们说说吧。
3、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搜集的资料。那么,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呢?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
结合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快乐的学习之旅,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读课文。要求:
⑴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
⑵把文章中你认为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⑴同学们有没有难读的字词需要其他同学帮助呢?
⑵同学们能用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过渡:是的`,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是)
板书: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技术
小结:只要我们抓住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还可以运用搜索关键词语的方法进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这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乐搜索大行动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搜索行动,自己阅读“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交流,概括一下几点)
⑴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巨大、布局严密。
⑵二号坑是以四个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⑶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战士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思考: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快乐搜索大行动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
齐读:“站在他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4、这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快乐搜索大行动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作粗胎、细雕、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像并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工序的细致和严密、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元首。其中法国的前总统希拉克曾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伫立于秦俑坑前,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来感受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吧!
五、作业设计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3、以“由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气势宏伟
高超艺术无与伦比
制作技术令人惊叹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北师大版十二册第二单元遗迹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说明文,它比较详尽地评介了位于我国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作者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以及制作技术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详尽介绍,并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得具体细致。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分析:
应该说,神秘而古老的兵马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特别是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了解得比较少,所以课前应组织学生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另外,由于学生对感性的材料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应准备一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3、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重点:
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并且对它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你知道这则消息指的是什么吗?(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板书课题并齐读。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出示课件)
2、交流资料,释题引趣。
根据查找到的资料对秦始皇陵兵马俑进行介绍。
(1)俑:古代殉葬的偶像。在奴隶社会,奴隶产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的后期,随着社会的发情,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自由,用奴隶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87 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入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反响?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盛赞”)
(结合内容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一起学习一下,看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把文章中你主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的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地下大军高超艺术制作技术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师: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乐搜索行动,看书阅读“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哪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
2、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谁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2)、二号坑由四办公桌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像:这样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
(3)、三号坑由战车和护卫队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2、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出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传神、栩栩如生、神情各异。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齐读:“站在它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它们交谈。”
师:这无与化比的高超艺术,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创造的呢?
(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学生学习,教师加以指导。
2、交流反馈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象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
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它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技术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干什么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一号坑)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生齐读)
你怎么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迄今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大屏出求:请学生朗读法国总统希拉理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如果说同学们对西安或秦王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任选一题: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段落。
2、整理自己搜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资料。
3、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
地下大军 气势宏伟 规模巨大 结构严整
高超艺术 传神 栩栩如生 神情各异
制作技术 令人惊叹 无限自豪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