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2025/09/02教案

此篇文章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 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 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大家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么?常熟是我的家乡,你们去过常熟么?电视上见过么?那儿可是个水乡小镇,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们想不想去张老师的家乡看看?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

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

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

3.点名配乐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你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你们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配乐齐读。

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

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 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2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二、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饺子拜年扫墓踏青

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

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

1.第三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午、粽子)

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

读一读: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

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2.第四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

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

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

出示:端午粽子龙舟

中秋团圆月饼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五、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墓、踏青)

六、指导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1.出示:端团饼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

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学生口头说词。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

6.教师范写生字。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春节,⑵中秋节到了

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

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

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王洙勤奋好学的好品质,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王洙勤奋好学的精神。

2、正确规范地书写11个生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你们都在哪里学习呀!平时都是怎样学习的呀?(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窗外听课的孩子》。

板书。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知道呀?(生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互读课文,(相互指导)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

3、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相互认读)

4、教师指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用心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读了课文你可以看出小王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这些品质和精神?

a、画出小王洙十分渴望读书的语句。

b、画出小王洙勤奋好学的语句。

(通过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四、拓展思维

(1)想一想老师发现王洙在窗外听课会对他说些什么,小王洙又会说些什么。

(2)假如当时你就在学堂里读书,你能给小王洙什么帮助?

(这项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深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在语言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五、总结全文

师:你们能谈谈读课文后的感想和体会吗?(交流之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文后词语填空的练习。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游戏中巩固识字)(学生指读)

(2)指导书写11个生字。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4

教学内容: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主题,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7个,带有草字头的字7个,带有“竹”字的生字7个,带有“禾”或“米”的生字10个。

篮 笛 算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带禾木旁、米字旁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出示挂图 观察这两幅图,都画的是什么?旁边的字是什么?师讲解字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带什么偏旁的'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稻子 种子 秧苗 庄稼 秸秆 麦穗 秋天 季节

(1)读一读,互教互认。

(2)观察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禾木旁表示什么意义?

2.出示带有米字旁的词:大米 米粒 粮食 面粉 粽子 面糊 糕点 糖果

方法同上。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稻 季 米 粮 粉 糖 料

(2)齐独生子 。

(3)说一说这些字都是什么旁?与什么有关?

(4)找朋友

4.学写字。

(1)出示生字:季 米 粮 粉

(2)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笔顺。

(3) 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带禾木旁和米字旁的字。

2.想一想,这些字与粮食有关系吗?

稻谷 草料 高粱 年糕 稀粥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多少?

板书设计: 丁丁冬冬学识字

稻 季 米 粮 粉 糖 料

季 米 粮 粉

第七、八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理解字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提高概括能力和推力

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有这些偏旁得字。

1.木——————————————————————。

2.草字头————————————————————。

3.竹字旁————————————————————。

4.米字旁————————————————————。

二.比一比,组词。

材( ) 芬( ) 菜( )

板( ) 芳( ) 茶( )

箱( ) 粮( ) 草( )

算( ) 粉( ) 药( )

三.给字去掉偏旁,在组词。

笛(由) (由于 ) 材( ) ( ) 季( ) ( )

班( ) ( ) 药( ) ( ) 芳( ) ( )

四.把下词语中不是一类的找出来,写在( )里。

柏树 草莓 梨树 桃树 柳树 ( )

苹果 葡萄 芹材 香蕉 ( )

桌椅 衣柜 木床 镜子 ( )

白菜 茄子 萝卜 小草 ( )

五.填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思例字

木字旁

草字头

竹字旁

禾木旁

米字旁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移、柴”等十个字,会认会写“斤、折”两个字个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发现识字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对谚语有一定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二、重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

三、难点分析:

识字和写字指导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儿歌《拔萝卜》。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来听听这首有趣的歌谣,边听边想想:老爷爷一开始没有拔出萝卜,后来为什么又拔出来了呢?

2、引导:人多力量大,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道理。

3、今天,老师也要小朋友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学习《识字5》,好吗?

4、板书:《识字5》,齐读课题。

二、初读谚语,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轻轻翻开书本83页,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注意把课文读准、读顺。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她。

三、读中感悟:

1、边出示句子,边指名学生读。集体正音。

3、男生读,全班齐读。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a、“人心齐,泰山移。”

1、放《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再读第一句。

b、“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什么是计谋?(主意,方法)什么是“计谋广”?

2、再读谚语。

c、“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引申词语,进行积累: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3、男生女生合作读,齐读。

4、巩固识字:“容易”的'反义词是什么?

d、“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e、“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1、指名读,你喜欢哪个词?

2、当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临,迎春花开了,还有哪些花开了?当看到满园春色时,你的心情怎样?

四、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生字。

2、齐读生字。

3、讨论识字方法。

4、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丰富啊,用上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结合生活实际等这么多的方法,真不错。

5、观察、范写,学生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

五、作业:

背诵谚语。

二年级语文教案识字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字盘、生字卡。

主要板书:

识字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辫辨瓣

(1)你能分()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这是--。"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那圆园袋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里玩了半天。

(4)()()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本书真有意思。

(6)()件衣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