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025/09/02心得

此篇文章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诚哉斯言,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灵魂的唤醒、对精神的塑造!

对于“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说,马修给予了作为老师全部的爱,他犹如牧师一般,引领孩子们走向光明。由此可见,教育,要从爱开始。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

君知否?张玉滚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五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君知否?格桑德吉十二年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都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大学。

扁担窄窄,道路险险,是爱让孩子们成长。他们像马修一样用爱去唤醒、感染学生,春风十里,桃香李艳。

梦随风万里,一池浮萍碎。好的教育,是引领孩子向上的动力。

汝可知?支月英在只有十九岁的年纪,独自一人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当教师,三十六年始终坚守在偏远山区,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两代人。汝可知?王丹霞是一名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教师,“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是她的追求,她经常教育学生说:“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上职业学校同样有广阔的前景。”

其实,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一味地教授课本知识,而是要像马修老师一样,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使之走向成功的彼岸。

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孩子,也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没有比爱更好的教育方法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是对学生的关心、对教育的爱心。让我们永远记住:教育,从爱开始!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何为放牛班的春天?春天是美好的,而一所死气沉沉的管教寄宿学校里也会有春天吗?带着疑惑,我走进了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法国大片,内容细腻温暖,有许多感人的细节,它不像幽默搞笑的喜剧片;它也不像轰轰烈烈的好莱坞大片,但是它用细节感动了观众。

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被任命到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问题学生收容中心,这里充斥着混乱暴躁,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惟一的交流。直到马修老师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他用音乐、用合唱让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让孩子们尘封于心灵角落里的美好愿望有了实现的希望。虽然孩子们唱得并不好,但马修老师并没有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而是用一双慧眼去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身上也有优点,并不是一无是处。

当蒙丹被怀疑偷走20万法郎,被人家带走时,马修老师并没有同意,而是大声地请求别人放过蒙丹:“等一等,他是我惟一的低音!”他能以一种善良之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包括平时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蒙丹。马修老师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使用暴力只会使孩子们的心灵被无情地扭曲,走上暴力的道路。

李甚度,伤害了老麦的孩子。马修老师派他来照顾老麦,为的就是让他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承担自己冲动犯下的错。“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样害羞,他已经知道他错了。”老麦用慈爱感化了李甚度。当他惊慌地问马修老师“他会死吗,”马修用宽容的口吻说:“不,医生会把他救活。”马修以宽容之心弥补李甚度犯的过错,让他不生活在自责里。

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花园,在春天绽放它的美丽。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这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位名叫克莱克·马修的代课老师写的日记。日记中介绍了一个教养院,这是一个滥用体罚的校长管的教养院。马修刚到这里时,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一位老师被从门上掉下来的刀刺伤了眼睛。校长非常重视这起事故,叫全班在操场上挨罚,直到找出凶手而止。马修反对体罚,说他有办法。校长同意了。于是他开始代课。一进班级,他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全班很多人在打架,很多人说粗口。他决定管管这一切。可是班里那些人不仅不停,还辱骂马修。

马修试图驯服他的学生。他发现班里有很多人喜欢合唱,老是拿着乐谱到一个角落里偷偷的`唱。当校长发现他们时,马修总是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当班里开始流行合唱时,马修突然冒出个想法:组个合唱团I是这一切很快被校长阻止,他们就在晚上偷偷地唱。当他们获得荣誉时,校长却把荣誉都拉到自己身上。马修对这一切很不满,校长就把他开除了。校长手下的老师联合揭发了校长的种种罪行,他被开除了,真是罪有应得。

克莱克·马修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领学生们走出感情的沙漠,走进爱的春天。当他被学生辱骂一通时,他并没有进行体罚,而是用爱去温暖他们。学生们开始很不习惯,还老是暗算他。比如说偷个皮包啦,朝他扔个墨水桶啦,他总是用他真诚的爱,去感化,去让他们爱老师。当他们分别以后,马修和学生们的生活都有了变化。一位老师,用爱,改变了学生的生活。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会走进新的境界。克莱克·马修用他的爱,感化了一块一个个毫无感情色彩的心灵。当他的学生到台上演出时,他们理解了真正的爱:爱,就是为他所喜爱的人,用真诚的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走进美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爱的电影爱的电影,一部将教育放大电影。影片中描绘了一个音乐家,来了一个叫做池塘之底的私立学校教书,的确对于这位音乐家来说,他的人生似乎到低谷,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沉沦。

在这所寄宿学校里,校长残酷严厉以“行动反应”的制度来“制裁”学生并为去感受学生悲哀与痛苦,而是相反,“以牙还牙”,可见这样的教育体制,又怎能使一个学生有所成就,而今天在中国又不知有多少像影片中“校长”一样的老师为了名利,更为了所谓的“成绩”,对学生实行残酷的体罚,而这样的体制又怎能被使称之为教育呢!

相反,在校长“行动和反应”的体制下,马修老师用爱挽救的学生的心灵,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这里的每个孩子,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影音影,自卑,怨恨对生活的抱怨,正是处于这样环境中,孩子们的行为才会一步步变得更恶劣,但马修老师的爱却不同,还用音乐唤醒每个孩子内心的善良,他宽容了每个学生,但却丝毫不放纵他们,即使犯了错误,也不会告诉校长,而是一步步的让他们走向正轨。不仅如此,马修老师的爱,还体现在他没有忽视每个人价值,不会唱歌的.佩皮诺成了他的音乐指挥助理另一个高个子男生做了指挥架,显然马修老师没有让他们失去价值,而是给他们人最基本尊严,和信任,可见是马修老师的爱,不仅是宽容,更是对人格的尊重,对学生的信任。他用音乐唤醒学生内心最真诚最美好的东西,而学生也陶醉其中,伴随着悠悠的歌声,寻找到他们内心最真诚的梦想与人生的方向。

马修老师用爱与音乐,一步步进化着孩子们的心灵,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空中的风筝,请不要停留,飞向海洋飞向天空,一个男孩正把你仰望”“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像往后的日子”那一首首的乐曲,在孩子们心中悠悠的荡漾着飘向诗和远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在十一期间我又回味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的法国电影,让我有了十分大的感触。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在出席了自己母亲的葬礼后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当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忆童年回忆也从脑海中浮现……在48年前,才华横溢的马修到学校池塘之底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之所以叫“池塘之底”,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特发现学校的校长用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残酷的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于是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的心灵。最终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很巨大的改变。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论多顽皮的问题少年只要有人引导也一定会成功。

这个假期,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是那么阳光与健康,那么引人入胜,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着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在学校的严厉制度下,放牛班的孩子们自暴自弃。整个学校如同一池死水,孩子们就是池底淤泥中的小草。他们需要阳光,渴望春天。

这时,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阳光,带来了希望。马修老师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孩子们,用他亲切的目光,感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拉近了他与孩子们的距离。那群放牛娃在马修的带领下,有了巨大地变化,马修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长,用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才智,孩子们在马修老师地指导下,在音乐的引导下,看到了希望,最后走上了一条音乐之路。比如:莫安琪在音乐的领域里,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真心地付出,爱心地回报,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时候,那从窗口飞出的无数架纸飞机和挥动着的小手……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放牛娃们遇到这位富有爱心的老师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像马修这样的老师,他教的学生一生都会感激他、怀念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6

“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确定。就像马修老师和那些孩子,马老师用一个小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的坏,只是缺乏正确的教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教育不仅仅是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有个性的人。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于表达的男孩,曾被认为是智障,但在叔叔的帮助下成为了大科学家;爱迪生,在读书时,所有人都认为他将一事无成,被学校开除后由母亲独自教学,让他成为“发明大王”;达尔文小时候成绩一向不好,整天只顾着玩,他的父亲对他无比气愤,可他在努力之下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所以,别气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终会成功。

坚持自己的优点,如莫翰奇那样,从被挖掘出音乐天赋到成为音乐家,教育的启蒙真的.很重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修老师功不可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教育不仅仅是多少升学率,而是追求学生的发展。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孩子,可他的父亲一直默默鼓励他,告诉他生活的方向;林肯从小的教育就是独立,就算摔倒,也要自己爬起来;李四光在帮妈妈干农活时,时时刻刻都在动脑,最后在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见,正确的教育比生活环境更重要。

马修老师用音乐把一群问题少年变成好孩子,在音乐的熏陶下,让原本无望的人生充满了欢乐。可见,教育不仅仅是评比的数据,而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马修老师眼里没有坏孩子,所以放牛班有春天。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教育值得反思。氢弹之父直到三岁才会说话,别人一度以为他是傻子;数学家庞加莱的智力测验很差,被认为是低能儿;英国保守党前首相梅杰,在高中被迫退过学……许多伟人成功前都被否定和嘲笑过,而他们之所以有远大前程,就是因为教育从来不相信他们“坏”。

凡事都有好和坏,一个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人生。“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奇迹,也是天下所有“坏”孩子父母期待的奇迹。请相信,没有绝对的坏,只有绝对“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