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2025/09/02心得

此篇文章课堂观察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篇1

读了《课堂观察》一书当中的《课堂观察的类型有哪些》,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课堂观察,这为我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帮助。

根据资料收集方式和资料属性,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其中,定量观察是指观察者要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一般有一定的分类体系或者具体的观察工具,对预设的分类下的行为进行记录,并且记录一些数据,比如,英语课堂上游戏环节,教师运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要求的布置,用了多少时间进行游戏,用了多少时间来反馈游戏的效果。定性官场指的是观察者依据粗线条的纲要,收集对课堂时间进行细节描述的信息材料,资料是基于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并通过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文字记录现场感受和领悟。

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观察。在自我课堂观察中,观察者就是上课的老师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特别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学生对于教师的反应等行为。对他人的课堂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主要观察另外一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资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诸多方面的程度和表现,并实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在课后的反馈会议当中进行梳理。

根据观察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课堂观察可以分为合作的课堂观察和独立的课堂观察。合作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的目标和重点分配到多个人,每个观察者要针对一堂课的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而独立的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对整个课堂的课堂观察。

另外,还有根据对观察对象或内容的区分,课堂观察分成集中观察和分散观察两个;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不同,课堂观察氛围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等多个方面。

从这本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课堂观察的知识,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一定能够适时的运用好书中的知识。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篇2

xxxx年5月10日,琼山中学的张华老师来我校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专题讲座,听了她的讲座,使我对课堂观察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收获。

一、课堂分解成四个维度

1、学生学习。

2、教师教学。

3、课程性质。

4、课堂文化。

今天我听了物理课?学生学的怎么样?教师教的怎么样?这是物理课吗?体现什么样的课堂?

二、听课中要细致观察。

1、听课时,既要看教,也要看学生。

2、教: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技术的使用......

3、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效果.......

三、观察的角度,从教学流程分析,重在教师。

1、目标是什么?与该班的适切性如何?

2、教学环节设置的效度如何?

3、教师是如何呈示?效度如何?

4、师生怎样对话?达成的程度如何?

5、教师是怎样指导的?效果如何?

6、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7、教师是怎样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效度如何?

8、目标达成程度如何?生成的学习目标效果如何?

通过本次的学习让我明确了听课时如何进行课堂的观察与诊断,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观察透视,提高具体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课相比,我认为传统听课关注的是全面的整体的课堂,而课堂观察则把观察的视角缩小,从点中看全面。也可以说课堂观察是在传统听课的基础上把听课目标更细致化,更明确化。另外传统听课基本上是每个人各自听完课后发表相关的意见。然而在一堂课上,一个听课老师既要观察开课老师的一言一行,又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这样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确实很难观察得细致、全面。

课堂观察则是通过集体合作,分清各小组听课目标,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把握听课重点,甚至有时会通过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得到有力的数据证明,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评论。通过某个细节,某个特定的角度,观察课堂,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开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问就知道,要么就问得太深,学生无从下手。这些是对教师自身的观察反思,那同样如果是对后进生每节课也进行观察反思,通过记录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篇4

今天在美苑小学听陈传荣校长的《从课堂观察和诊断谈有效教学》在唐惠慧青年成长助推站的讲座报告。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听课只是听老师如何去讲,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听了陈校的报告以后我才认识到应用课堂观察技术才能够更清晰具体的对一节课进行诊断和评价。而作为一名教师,理解认识了课堂观察技术这一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后,能够促进自己更加注重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得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有着更快的提升。

那课堂诊断的意义何在,难道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评课能力?不是,而是教师参与课堂观察、诊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课堂观察、诊断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所教班级的改进,通过观察研究能使得教师更为注重如何去关注学生、研究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重要组织部分,教和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观察、诊断教师,还是学生,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的输出结果来检验,课堂观察、诊断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

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能得到快速的提升,通过课堂观察、诊断,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因为,无论是观察、诊断者还是被观察、诊断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诊断,经由观察、诊断他人课堂或接受同伴的诊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新的认识回馈,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故而,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评价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从而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听完陈传荣校长的讲座才意识到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如陈校讲到的关注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学习的要求,关注教学的现实性、真实性,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学与至用,关注情境和数学化。从而使自己在今后听课和参加评课中,知道应从哪个方面去看待一节课及如何去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要想很好的观察一节课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以及不断的观察课堂及记录分析,只有多做、多想、多实践,才能从课堂观察和诊断的有效性教学才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篇5

我是一名有着六年教龄的青年音乐教师,今年初次担任高中的音乐教学工作。高中新教材、新课程包括高中学生对我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对高中的教育教学正处于一种探索、学习的阶段。

在上学期的教研中,我们音乐学科在教研室教研员王学芳老师的指导下,很有效的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当我得知这学期课堂观察活动继续开展的时候,我怀着很忐忑、很矛盾的心情申报参加,很幸运的成为了一名被观察者。忐忑、矛盾是因为自己对教材、学生都不够熟悉,缺乏自信心;幸运是因为这种锻炼、提高的机会很难得。最终,在教研员和其他老师的鼓励下,我树立了信心,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去。

在准备第一节课的时候,光选题我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为对教材陌生,我们又是隔周上课,对学生也不熟悉,所以导致无从下手。最终选择了《祖国颂歌》一课,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觉得这个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再加上自己是声乐专业,课上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确定了这个课题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理清思路,终于课准备好了。上课前我就反复告诉自己,一定要镇定,一定要放松,轻松面对,才能发挥得最好。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克服紧张的心理,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脑子里几度出现空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环节进行到了哪里,以至于学生上课的激情都被我彻底打消了,整节课上下来,感觉特别乱,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幸运的是,在课后会议上,每个观察点的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忠恳的建议,让我突然间醒悟过来,得到了很多启发,我都一一记录下来,争取在下次课上有所改进。第二次课经过我的认真思考,我决定挑战一下,选择了一课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的巴赫作为上课目标,按照上次课观察点老师说的自己首先要读懂教材,确定符合自己学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目标,我开始翻阅大量资料,反复聆听宗教音乐,发现有很多触动,相信学生也会喜欢。于是我理清思路,设计好教学环节,做好课件,调整好心态,充满信心的迎接第二次观察课的到来。这次我想只要比上次课有进步就是成功,就这样带着这种平和的心态顺利的完成了第二次课的教学,虽然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比起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

通过两次观察课的锻炼,现在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从拿到一节课后无从下手、紧张不安到能够理清思路、信心面对,受益匪浅。不论是在教材梳理、制定学习目标上,还是在把握学生、引导学生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我努力着,收获着,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不断追求课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