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2025/09/03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精选3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解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字,会写“蜜蜂、辨认”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感受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写字。

2.明确实验内容,解疑促读。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蜜蜂)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除了采蜜外,蜜蜂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出示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结合资料,初步了解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同学们了解得真多,说得也很流畅。大家读课文读得怎么样呢?要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拦路虎”圈出来。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学帮忙消灭“拦路虎”。

2.出示本课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出示: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设计意图: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词语。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四、学生互动,解疑促读。

说说文中的作者做了一项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预设: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五、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实验的。

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作者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请默读第2~6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步骤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师板书。

4.请同学们齐读第2自然段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你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请同学们再默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事认真呢?

出示: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预设:“二十只左右”“好像”“大概”说明法布尔观察得仔细,用词准确。

说明法布尔边实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2自然段,感受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认真态度。

设计意图:

了解实验过程,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法布尔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法布尔的实验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

法布尔的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读课文,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描写作者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句子,感受他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板书:做实验)

4.说说作者这样做实验的原因。

板书: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设计意图:

复习生字新词,巩固课文内容,引出法布尔的实验精神。

二、实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实验证明:蜜蜂飞回来了。(板书:飞回来)继续默读第3、4、5、6自然段实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出示:(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

“两点四十分”说明了什么?(女儿记录时间的'准确性,“我”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

出示句子: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哪些词语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确确实实、尽管……但……)

课文第1自然段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实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为什么还有五只左右的蜜蜂没有飞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重点词句,研读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出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板书: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指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100多年前,可能因为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提问:在当时的条件下,法布尔能够得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结论来源于什么呢?

预设: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设计意图:

研读实验结论,感受法布尔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的一户农家。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他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和的情感。

3、体会描写肥皂泡时用词的恰当、准确。

4、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的情感。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

吹肥皂泡时是那么的开心,这节课让我们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本课生字新词及认读字。

溶化、潮湿、轻清透明、、散裂、

方法:指名读字词(后进生),师生共同订正读音,再独自读一遍巩固字音。

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吹肥皂泡时的情景和感受这部分。

三、学友互助、检查预习。

同桌交流。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1、课文围绕肥皂泡讲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

2、说说你的理由。

3、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画面。

4、学生自读感受文本。

集体交流。

师生交流。

四、品读课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过程:做泡泡、吹泡泡。

课件出示第三段: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得很高很高。

点拨要点

1、引导学生注意表明先后顺序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到吹肥皂泡的动作特别轻。吹肥皂泡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动作轻: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样子轻:轻圆的、软悠悠地飘游。

3、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上“先……然后……接着……”一组词语将吹肥皂泡的过程叙述出来。

课文的内容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语言,强化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

4、指导感情朗读。

由动作的“轻”过渡到样子“轻悠”:正因为慢慢地吹,才会有这样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只有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看来吹肥皂泡也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仔细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护,才能飘得更高更远。

感受吹起来的泡泡。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凌乱。

从形态多姿、颜色多彩、变化多样几方面来理解。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点拨重点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来泛指多种颜色。浮光——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指导朗读。

(2)“轻清透明”四个字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

指导朗读:轻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转、色彩斑斓,多美丽,多神奇呀!

(3)“玲珑娇软”: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玲珑,精巧细致。娇软,美丽、娇嫩。

体会喜爱、娇爱之情。把感受读出来。

(4)“有时吹得……光影凌乱”,还“颤巍巍的”。

为什么说“颤巍巍”的?和脆弱结合起来体会。

“光影凌乱”——指由于肥皂泡处于动态中,表面的光泽和颜色变化迅速且多样,显得不整齐、没有规律。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2、课件出示: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着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救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想象引导:体会紧张的心情。

课件出示填空

这脆弱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

吹肥皂泡的孩子们心里在对肥皂泡说:“()。”

(2)指导朗读。

体会梦幻般的感觉。

课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

(1)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特别喜欢肥皂泡。

(2)把你想到的感觉读出来。

(3)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和希望。

2、课件出示:我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颠…。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

(3)飞到明月、夕阳身边的仅仅是肥皂泡吗?

这时,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们的化身,带着她们的希望和梦想飞起来了,飞上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与日月同辉;漂过大海,飞越山巅,让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时我们走进了梦幻的世界,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4)带着想象自由读一读。

(5)教师配乐范读。

课件出示音乐。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去听、去想,走进梦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球,

是我们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美丽的肥皂泡,轻轻地飞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远不破裂,

飞到();飞到();飞到()。

小结:我们从梦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现实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为美好的梦想,成为童年美好的回忆,正如冰心奶奶所说——

出示课件:

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作业:

结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经历,课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