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圣诞节愉悦的气氛,积极的参与手工制作活动。
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
3、知道圣诞节的意义。
二、活动准备
1、报纸(让幼儿在课前将一面涂成红色),圣诞帽折法分解图若干张,已做好的圣诞帽一顶。
2、收集各种废旧瓶子,盒子,卫生纸桶等,准备亮光纸,蜡光纸,白纸,绵纸,彩笔,蜡笔等。
3、糨糊、抹布。
三、活动过程
(一)圣诞帽(折纸)
1、导入
师(戴圣诞帽)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想不想一同参加圣诞会呢(幼)可是呢,要请大家制作出我和西瓜猪头上戴的圣诞帽才行哦。
2、幼儿活动
(!)播放课件《圣诞老人帽(折纸)》(可放慢处理)引导幼儿初步感知。
(2)结合分布图强调折纸中的难点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复播放课件,并将步骤图张贴于教室四周,让幼儿观察操作、(还可提供材料装饰帽檐)
(4)幼儿戴上帽子到表演区,自由表演
(二)装饰圣诞树
1、播放课件《圣诞节的西瓜猪》后半部分:
发生了什么事(幼)、让我们一起帮助西瓜猪装饰圣诞树吧。
(三)知识梳理
1、为什么要过圣诞节
2、圣诞节会遇到谁?
3、圣诞节我们要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快乐的圣诞节
二、活动目标
1、了解西方的传统节目——圣诞节。
2、体验与老师、父母在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和快乐。
3、培养幼儿能勇敢的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
4、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的灵活性。
三、活动内容
幼儿园圣诞节活动主题三:自制图书"我看到的圣诞节"
1、请幼儿说说圣诞节周围环境的变化。
(1)圣诞节快到了,你在哪发现了圣诞节?
(2)你看到了圣诞节是什么样子的?
2、师把幼儿所看到的圣诞节编成一个小故事,与幼儿进行讲述。
3、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圣诞节画下来,师讲述"幼儿看到的圣诞节"引导幼儿自己看到的圣诞节进行作画。
4、协助幼儿把作品订成一本小图书,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圣诞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幼儿园圣诞节活动主题四:韵律活动:铃儿响叮铛
1、教师播放《铃儿响叮铛》音乐与幼儿根据音乐节奏拍手入室,初步感受音乐的欢乐气氛。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墙饰、各种道具,引出主题----庆祝圣诞节。
3、幼儿倾听音乐,引导幼儿大胆积极的做出动作。
(1)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说说:你听完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请幼儿为音乐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模仿。
(3)教师把幼儿表演的动作进行组合,师范表演。
(4)引导幼儿学习韵律表演,重点指导幼儿跑跳步的动作。
4、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道具装扮自己,随音乐进行的表演。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圣诞狂欢,共享快乐。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知道圣诞节是西方的重要节日。通过活动体验圣诞节欢乐的气氛,并与同伴,老师,家长共同分享节日快乐。
四、人员邀请
本班所有幼儿家长,园内领导,圣诞老人
五、物品准备
幼儿园:气球xx个、大铃铛挂饰x个,大雪花片x片,邀请函xx张,小礼物xx个(小喇叭),宽胶带x卷,幻灯片圣诞节来历,麦克风,大蜡烛x支,红色小许愿袜x个,礼花x瓶
家长:幼儿卡通面具,圣诞帽及服饰,各类食物小漏勺及小勺各一个,玩具水桶一个,要求家长幼儿穿运动休闲服装。
孩子:小碗xx个,大许愿盒一个,碗底贴小月亮。
六、人员安排
A老师负责活动的主持及幼儿和家长的管理和协调。B老师负责协助A老师,放音乐及活动物品的准备。C老师负责协助主副班管理幼儿的饮水如厕及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饮用水等。
七、安全事项
注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在游戏过程中防止幼儿拥挤以及磕碰现象。
八、紧急预案
如果有家长缺席,配班老师来和该幼儿做亲子游戏,照顾到孩子的心情。
九、处理原则
游戏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分配,防止拥挤,出现磕碰现象立刻请校医处理。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并从中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3、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难点
1、 演唱歌曲时,二声部的演唱要做到和谐统一。
2、分组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平安夜》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奥地利一个小乡村教会的神父约瑟夫·莫尔,曲作者是当地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教师弗朗兹·格鲁伯。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音乐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安详、宁静的感觉。歌曲为降B大调,八六拍,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先抑后扬,形成一个大的起伏,歌唱性极强。第二乐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句组成,带有叙述性。第三句是歌曲的高潮乐句,旋律在较高音区进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荡。结尾处采用高潮后的后转,旋律一路下行平稳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地结束了全曲。歌曲的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铃儿响叮当》动画。
提问: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会听到这首歌曲?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铃儿响叮当》,在圣诞节时常听到这首歌曲。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它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被称为平安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西方国家的人们是怎样过平安夜的?
2、 欣赏《平安夜》动画。
师:平安夜这天,商场、街上和家里就摆起了圣诞树,圣诞树呈塔形,身上挂着一个个小铃铛,轻轻一碰,叮当、叮当发出动听的声音。金色的小灯,好像天上眨眼的星星。五颜六色的小灯笼,一闪一闪的,美丽极了!这时,人们在教堂里虔诚的祈祷,真心地祝福,欢乐祥和的气氛充满千家万户。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有关圣诞节的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通过观看,来了解外国人的节日──圣诞节。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平安夜》。
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 再次聆听歌曲《平安夜》。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带着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歌中唱了平安夜,圣诞夜,要把人间的美好祝愿,带给孩子也带给母亲,洒下无限深情等等。这是一首八六拍的合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幸福的美好追求。
3、学习歌谱(《平安夜》歌曲学习)。
(1)复习八六拍(八六拍指挥图示)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学生分组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歌谱。
(3)小组汇报演唱,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演唱,在歌曲中出现的六度音程,学生不易唱准,老师应加以指导。还要把握好本歌曲的节奏,进一步强调和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注意感受八六拍的强弱规律和情绪。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歌谱。
① 复习歌曲第一声部。
② 跟琴学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③ 演唱高低两声部的旋律,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唱好结束句的五拍长音。(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会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④ 分组合唱(引导学生不仅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注意聆听另一声部的旋律,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统一。)
4、学唱歌词 。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学生在朗读歌词前,教师可先范读,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情绪。
(3)学唱第一段歌谱歌词,找出认为最难唱的地方,老师辅导学生解决难点。
(4)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演唱第一段。
(5)学唱第二段歌谱歌词。
(6)随《平安夜》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歌曲,(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感受歌曲所表现出的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的结束句中“洒下无限深情”这句要渐弱,表达出人们对节日之夜给他们带来的温馨与和谐,久久不能忘怀。
6、设计演唱形式(《平安夜》节奏创编)。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一组:齐唱
二组:合唱
三组:口琴、电子琴合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7、了解创作经历。
师: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一位音乐教师,名叫弗朗兹·格鲁伯。因为当时小教堂的管风琴坏了,可恶的老鼠把送风的皮风箱咬出了许多破洞,所以莫尔神父要格鲁伯先生为他写的这首歌谱上用吉他伴奏的曲子应急。格鲁伯先生被莫尔神父写的小诗所感动,立刻回家,飞快地记录下他泉涌般的乐思,只用了两个小时,歌曲就写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诗班的学生,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们唱出了沁人心脾的优美旋律。乐谱后来由修管风琴的人带出来,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这首歌曲。于是,这首歌曲很快就被人们广为传唱。
教学要求: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歌曲的创作经历。
8、创编表演。
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律动。(可以通过摇动身体、走步、慢速转圈或原地做造型等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歌曲宁静、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之情,还了解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多搜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去真正了解“平安夜”的内涵,感受节日之夜那种温馨与和谐。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
教学目标:
1、以和谐、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平安夜》,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
2、解歌曲的创作经历。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用悠长的气息,较高位声音控制演唱歌曲。
2、歌曲中的音准。
3、附点节奏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吧?(圣诞节)随着东西方文化、习俗的不断交流,圣诞节——这一西方人的节日,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那你知道圣诞节前一夜是什么夜吗?(平安夜)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许多国家万民同庆的盛大节日,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你会听到一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歌曲,这首歌在圣诞前夜演唱,是西方人过圣诞节时必会听到、唱到的,那安详柔和的旋律,带给人们节日之夜的温馨与和谐,那就是著名的圣诞歌曲《平安夜》。
2、教师范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二、学习歌曲。
(一)歌谱学习。
(1)歌曲为6/8拍,六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巩固八六拍知识,拍号知识,强弱规律。
用手轻轻拍凳子,拍出强弱弱次强弱弱的节奏规律。
学习旋律。
(1)跟唱旋律。
(2)练唱难点(音准),(气息控制,较高声音位置)。
(3)节奏难点,聆听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旋律。
(二)歌曲学习。
在这繁忙的节日季节,让我们暂时忘掉那些杂事吧!安静下来,倾听那来自心底的轻轻的《平安夜》歌声。
(1)听歌曲录音,再次感受歌曲宁静、安详的氛围。
(2)配歌词唱,逐段配唱,解决难点。
(3)完整地演唱。
三、处理歌曲。
歌曲旋律起伏、力度处理。
随着旋律线演唱出波浪起伏感觉,注意每一句从高到低,落音在低音处,由回归宁静效果。旋律完美地抒发了作者的内心对和平幸福的追求,带给人们祥和与安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关学习这首歌对平安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班社会平安夜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的圣诞节活动,让幼儿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节日。
2、让幼儿在圣诞节假面舞会中体验过新年的快乐,增添过新年的快乐气氛。
3、幼儿通过参加假面舞会的表演,增强同伴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交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蜡笔、鼓、面具
2、《Marry Chrismas》背景音乐、《铃儿响叮当》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本次活动吗,激发幼儿参加圣诞节“假面舞会”的兴趣。
(1)今天的圣诞节假面舞会可好玩了,小朋友们想不想要参加呢?但是我们没有假面舞会的面具要怎么办呢?
(2)下面,我们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圣诞节面具,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呢?
2、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面具。
(1)教师出示已经裁剪好了面具,露出眼睛并将绳子系好,引导幼儿给这个面具涂上自己的颜色或者添加自己喜欢的图案。
(2)面具制作好了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带上已经制作完成的面具,开着火车去参加假面舞会。
3、教师播放圣诞节音乐《MarryChrismas》,引导幼儿载歌载舞,开展假面舞会。
(1)教师和另一名教师示范假面舞会应该怎么玩,戴着面具跳舞,教师示范基本的华尔兹舞蹈跳法,引导幼儿寻找自己的小伙伴跟学。
(2)在这次圣诞节活动中,幼儿和幼儿之间随着音乐快乐的舞蹈,快乐的交流。
(3)舞会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各个国家过圣诞节的视频或者照片。
四、活动结束
一起歌唱《铃儿响叮当》,感受圣诞节的欢乐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