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爷爷的芦笛教案

2025/09/03教案

此篇文章爷爷的芦笛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爷爷的芦笛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关键语句体会爷爷芦笛的神奇及给强强带来的快乐和勇敢。

2、感受爷爷坚强的生命形象。明白“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含义。

3、体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环境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三、教学过程:

导入:昨天,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主要讲了什么,你有读懂了什么?

(一)出示:

1、“爷爷,爷爷,我们去做芦笛去!”

2、强强说:“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3、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

4、“爷爷,爷爷!”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二)这四句话谁会读?指读—你有什么发现吗?(全是强强说的话,……)强强说这四句话的时候的心情相同吗?每句话到底应该怎么读呢?

(三)第一句:心情,迫不及待,高兴——为什么?在强强的心里,爷爷的芦笛是一支什么样的芦笛呢?——(出示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体会芦笛的神奇,有趣和美妙,是那么令人向往。重点理解“三折两卷、更有趣的是,浓浓的海水味。”有感情朗读。——读好这句话。

爷爷的芦笛做好了,瞧,出示图: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用书上的'语言或者用自己的话。)这时你觉得爷爷的芦笛又是怎样的芦笛呢?

好好再读这两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爷爷的能干,热爱海边的生活等等。)

(四)第二句: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联系想像中的小闸屋,五月的大海,(大海平静图)芦笛声音的美妙——想像强强说话的动作——读好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说说看,加上简单的理由说说看。

(五)第三句:这句话呢?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强强的害怕的?划出表现强强心理的句子和描写环境的句子,分组朗读,(看图想像)——读好这句话。

(六)第四句:应该怎么读?惊喜,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想像强强心理活动,为什么说芦笛驱走了恐惧?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如果不准确让学生进行选择,你觉得爷爷的芦笛是一支什么样的芦笛呢?

(七)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其用“啊,爷爷的芦笛……”开头写一段话。

爷爷的芦笛教案 篇2

一、检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25.爷爷的芦笛。生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爷爷的芦笛》会带你走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而又神秘的氛围里,感受大海的温柔与狂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生成长的味道。

二、 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你感动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

三、学生汇报

(一)想象中海边美景

1、你们也感受到了在强强想象里的海边是十分美丽的,是哪儿感受到的?

2、理解“更有趣”。

(1)什么意思?(2)从这个词中,你知道什么?(3)为什么他觉得芦苇最有趣?

3、再读读“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海水味……”,你知道了什么?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而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的本领。这么美、这么有趣的事,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朗读 指读——评读——赛读——齐读

▲ 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白天,小屋有海鸟相伴;晚间,星星的影子在水里闪烁。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海边芦苇丛都是美的!这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真令人陶醉。你们想去吗?

(二)来到小闸屋

1、出示课件(配乐3幅:海鸟、芦苇、爷俩)

2、你告诉大家,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是啊!爷爷的小闸屋就在这好玩,有趣的地方。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看,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3、出示课件(平静的海面)

4、这情景与强强脑海里的仲夏海边迷人的风光一样吗?此时你好想说什么?

5、自由读这段话,出示语段:“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读着读着,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景象?读到你有话要说的时候就举手。

▲看到这么柔和的海水,这么平静的海面,这么温馨的海风,谁都想去感受一番。谁能用朗读带我们一起感受?

6、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7、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所以他决定做什么有趣的事呢?(指名读)

(三)狂风巨浪袭击小屋

▲三折两卷就能做成一支芦笛,爷爷的确很能干。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婉转悠扬的音调,还裹着大海的气息!美好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从“狂怒、四溅、喷洒、狂吼”等词中体会海风海浪的凶猛。

(2)朗读(学生进行读前指导)指名朗读——再读 。

(3)读得真好,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迥然不同,白天的大海是……夜晚的大海是……(指名回答)(4)文中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学生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5)把描写夜晚大海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闭上眼睛,去感受夜晚的海。出示课件声音。

(7)告诉大家,你此时的感受?

(8)假如让你孤身一人住在那样的小屋里,经历风雨交加的夜晚,你会怎样?为什么?

2.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找出有关语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25.爷爷的芦笛》。

(1) 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2)强强吓得钻进…… (

3)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他怎么啦?(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四)经受考验

1、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出示课件(笛声)那是什么声音?

(1)强强说的话谁来朗读。

(2)对他的朗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啊、爷爷)

(3)指读——集体读

2、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1)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2)对呀!为什么芦笛声能驱赶恐惧?(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3)这时候的强强想起了什么?出示语句: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4)自由读这句话,你能读懂吗? 学生提问,学生说,重点理解“海水”。(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历风雨、见世面,在实际的锻炼与挑战中学会坚强。)

(5)朗读体会。指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相信大家学习了课文后,强强会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历经恐惧,在爷爷的芦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从他身上我们也会知道:只有经过世面,经过风浪,才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的道理。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上也有类似的事例。课前,叫同学们整理自己经历过的考验,成长故事。现在说给大家听听。

2、课文学到这儿,老师心中的感受很深,凝练成一句话(出示):平静的大海,练不出熟练的水手。相信你们的感受也很深,也用简洁的话写出来。(实物投影学生写的话)

3、如果几天以后,强强又独自一个人在小闸屋面临风暴的洗礼,他会有什么反应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又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

爷爷的芦笛

害怕 勇敢

爷爷的芦笛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文章脉络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爷爷的芦笛

2、 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读题感知内容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 婉转 蒙胧 温润 温馨 驱赶

3、 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 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 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 分段朗读课文。 4、 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 指导书写

六、 作业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讨论词意讨论交流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文、理清脉络讨论分段说说段意朗读课文说一说练习书写

教学后记

尊重学生 面向全体 及时反馈 当堂巩固

爷爷的芦笛教案 篇4

一、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学生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另外,在基本理念中还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爷爷的芦笛》是一篇短篇小说,以“芦笛”为线索,描写了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小闸屋过夜的情景,启示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的锻炼。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四段:

第一段(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第二段(2~6):写强强来到了爷爷的小闸屋,并拉着爷爷做了一只芦笛。

第三段(7~10):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第四段(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的道理。

作者特别注意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第一段:海边小闸屋的“好玩”、“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天上的星星”、“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形成了美丽宜人的海边自然风光,映衬了强强对海边生活环境的依恋和向往;而第二段里“苇叶葱茏”、“柔和温润”、“平静”、“温馨”等等描写,让人感受到海边风光的迷人可爱;至于暴风雨之夜的描写,“狂怒”、“四溅”、“喷洒”、“吞没”、“摔打”和“哗——哗——”的声响,表现了海浪的凶猛和海风的狂暴,这是另一种环境,这环境能锤炼人的意志,强强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实际锻炼才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因此,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爷爷的芦笛》这篇课文挺长,我安排了两课时。依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夯实基础 读中感悟”这一精神,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技能目标:

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和确定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由于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所以我把“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作为本课时的重点。同时“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能很好地突破,也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设计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1、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课文内容,所以让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提出朗读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型,读顺每句话。b、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样,既尊重了大多数同学的阅读习惯,又照顾到少数阅读速度较慢的同学,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生汇报朗读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评价和纠正。

(2)检查生字词

我从课文中选了7个词语,这7个词语既有生字组成的新词,也有以前学过的熟词。出现这7个词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他们会读、会写,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同时也达到积累的目的。如“小闸屋”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小闸屋,再猜一猜“爷爷是干什么工作的。可以从文中找一找。抓住第七小节“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为第二课时理解爷爷的坚强品质埋下了伏笔。另外“三折两卷”是个熟词,课文中“三折两卷”写出了爷爷很能干,让学生先对这个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含有数字的`成语,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总之,学习生字词时,我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多种形式,但始终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几次写到“爷爷的芦笛声”,画出描写爷爷芦笛声的句子,通过读——画——再读,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3、精读课文,体悟情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要求大家仔细默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你的体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扣词点评,如“碧蓝碧蓝的海水”、“成群的海鸟”……体会海边自然风光的美丽。“三折两卷”体会爷爷的能干等等,最终体会到强强对海边生活的向往和依恋,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表达出来。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范读,体现了课堂上师生互动,互相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

爷爷的芦笛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爷爷的芦笛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爷爷的芦笛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读题感知内容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温润:温暖湿润。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3、分段朗读课文。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讨论词意讨论交流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文、理清脉络讨论分段说说段意朗读课文说一说练习书写

教学后记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及时反馈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