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的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人物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
学情分析:
是引导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着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体会,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语言,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教法与学法:
1.媒体演示法。
2.读写结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段资料,请你们听听,边听边想老师介绍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2、再听下一句话:思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师:其实这两段话介绍的是同一个人,同学们你们听了有疑问吗?谁来说说呢?
4、其实,他就是罗丹。等学了今天的课文《全神贯注》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好,咱们就就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抓重点句子,研读课文,感受罗丹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感受罗丹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1.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塑像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他非常全神贯注,请你用心地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出示课件;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指名读,通过读你读出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他是在跟他的客人说话吗?(不是)那他是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谁来说说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在说些什么呢?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他这是在干什么呢?
师: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你又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呢?
预设二:(出示课件: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指名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读出罗丹修改画像的句子。
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三:(出示课件: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自由读句子,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看出他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罗丹终于修改好了作品,他在欣赏着自己的创作成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师:此时的罗丹已完全沉醉于艺术创作中了,简直入了迷,你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此时的罗丹?
3、让我们也醉在其中,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4、教师小结:罗丹就这样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又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作者是从他的动作、神态上去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时的专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从时间上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修改女像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这样精彩的描写,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感受一下吧。
5.仿写训练:
同学全神贯注听讲的场面;练字、读书的场面……
学生仿写
感受罗丹的精益求精。
罗丹对他的作品修改了那么长的时间,那么旁人的眼里这件作品是怎样的?(自己读课文找答案)
预设1、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理解“杰作”通过这一词语,你感受到什么?
但在罗丹眼里这件作品怎样?
预设2、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罗丹的作品在别人眼里是一件杰作,可是他对自己的作品却是力求达到完美无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作品有一丝缺陷,希望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板书: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再好。)
四、赞美大师:
1、导语: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他的挚友茨威格责怪他了吗?(没有)是呀,他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出示句子)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起读最后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
1、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触?是呀,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多好的一句话,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多读读,把它记在心里。背过更好!
2、师:罗丹小时候成绩那么差,长大后却成了大雕塑家,现在你该找到答案了吧?
3、师:是呀,罗丹就是这样对待工作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正因为他这样去工作,一件又一件大的作品才会在他的手中诞生。我们收到什么启发?
五、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茨威格的话,指名读:
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2.这个伟大的人——罗丹影响了茨威格一生,也影响了欧洲的雕塑发展,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学生欣赏罗丹的艺术作品。
3.资料袋: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1840年出生,1917年去世。罗丹创作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他鼓励人们关注生活,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件事能做到全身贯注,我相信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七、作业: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抄写来。
板书: 26 全神贯注
一会儿 一会儿
(罗丹) 好像 似乎 精益求精
一刻钟 半小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结合略读课文特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悟、体验与感受,理解内容,体会写法;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回归本色教学。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记叙一个人的写作方法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是特别深入。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重点语句,感悟人物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写法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品味法、表演法
【课前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大家喜欢名言,老师带来了一句,请看: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言背后的故事,共同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26* 全神贯注,强调“贯”的笔顺,第三笔是小竖,第四笔是长横。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关注“阅读提示”,导读是学习一篇略课课文的法宝,默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3)联系实际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
让我们围绕“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开课以斯蒂芬·茨威格在故事中的说的一句话开课,引入课题,并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并引导关注这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二、自主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新词:
罗丹 斯蒂芬·茨威格
邀请 挚友 仪态端庄
叽里咕噜 吱吱响 痴痴地笑
(重点强调读准人名、理解“挚友、仪态端庄”的意思,读好“叽里咕噜、吱吱响”两个拟声词。)
3、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帮助学生通过抓住两个主要人物罗丹和斯蒂芬·茨威格,并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用上“全神贯注”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第一个问题,并教给孩子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是中段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三、合作探究,感悟“全神贯注”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找出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并且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反馈:
A、预设1: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哪些词语、哪句话、甚至是标点符号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范读,一个学生当雕塑进行表演,学生自由交流。
(1)抓住神态的词语“端详”,理解“端详”的含义。
(2)抓住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你读出什么?体会罗丹对作品要求的精益求精。
(3)“……”毛病后面有省略什么?(仔细地寻找)
(4)一个感叹句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朗读体会。
总结:同学们,一个词、一个标点、一句话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
B、预设2: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退后,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里咕噜的会和谁说话?想象一下,他会说些什么?争吵些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此时的罗丹在在干嘛?让你感受到什么?
(4)一个学生进行现场表演,想象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
(5)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C、预设3: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学生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2)点拨:见过醉酒的人吗?此时的罗丹是这样的人吗?
是啊,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3)引读:
罗丹对自己的作品完全到了迷恋、陶醉的程度,“他——(生读)”
此时的罗丹,他如痴如醉。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他——(生读)”
总结: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罗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全神贯注”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这些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合作探究阅读提示第二个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与表达的空间。】
四、 再读名言,总结写法。
1.再次出示斯蒂芬·茨威格说的话,生读,此时此刻你又会有哪些新的理解和体会?
2、总结写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罗丹这个人特珍贵的品质,希望大家学习这种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的确,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希望同学们课外好好阅读《中外名人故事》,继续了解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
4、请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描写一个人。
【设计意图:再次以名言结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谈一谈体会,学生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并推荐有关本单元专题的书目,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布置关于读写结合的作业。】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全神贯注)谁来读课题?
(生读题)
师: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在课题的前后补上些词语,连成一句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就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生:罗丹为什么要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二、读议结合,研究学习课文的重点句段
师: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要解决这个问题,该读哪一段?请读有关段落。
生:因为罗丹发现塑像有毛病,所以要修改塑像。
师: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一读。
(生读:“罗丹自己端详了一阵……对不起,请等一等。”)
师:这个句子里头有个词--“端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看的意思。
师:怎样地看?
生:认真、仔细地看。
师:为什么要修改塑像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解决了。
师:谁来做总结,说说罗丹为什么要修改塑像?不过,这次要加点难度,用上“虽然……但是……所以……”这组关联词。
生:虽然这个塑像仪态端庄,但是左肩偏了点儿,脸上也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生:虽然这座塑像是杰作,但是还有毛病,所以要修改。
师:第一个问题已解决,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生:罗丹是怎样修改塑像的?
师:到哪去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2自然段。
生:“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师:跟他划的一样的.请站起来。(十多位同学站了起来)
师:(问刚才读句的那位同学)你为什么对这处描写感兴趣?
生:我觉得罗丹修改塑像时非常认真,入迷了。
师:用课题来说就是--
生:全神贯注。
生:我觉得罗丹聚精会神地,非要把塑像修改好不可,把一切都忘了。这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划别处的吗?
生:(读)“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我很有感触,因为罗丹忙乎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塑像修改好了,轻轻吁了口气。
师:你能读出罗丹开心、舒服的感觉来吗?
(生很有语感地读句:“过了一个多小时……轻轻地吁了口气”)
师:读得很好。
师:还有哪处描写是你感兴趣的?
生:“罗丹一会儿上前……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为什么感兴趣?
生: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是看塑像有哪些毛病。
师生:上前看,是看细微的毛病,往后退,是为了看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师: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一刻钟过去了……情绪更加流动。”我从“半个多小时”看出罗丹很有耐心。
生:罗丹情绪激动,时间越长干得越有劲,更加说明罗丹干得入迷,是全神贯注。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师:茨威格说的话里,有一句是最重要的,能看出来吗?
(生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就认为这件事非常值得做,而且想把这节课上好,所以就全神贯注地上。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也是全神贯注地上课,所以把这节课上好。老师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全神贯注做事的人,将来成为科学家、数学家、音乐家或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
三、作业。
写写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感受。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5
【学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引导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再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追求在多元互动中的和谐发展,在活力释放中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预设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重难点】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预设流程】
一、名言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名言,细读质疑: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⑴ 指名读句子,质疑。
⑵ 随机揭题,板书课题。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我检查生字词。
2、生字词检查:
指名读,正音。提醒注意“莫名其妙”。
理解“挚友”,借助词语手册理解。
随机了解两位名人。引导搜集资料。《词语手册》(资料袋)欣赏作品。
3、在题目前后加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
4、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罗丹工作室,去感受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三、围绕专题,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一个句子,用心读读,圈圈句子中的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词语,并在句子旁边作作批注,写上你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研读,品悟重点句: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⑴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⑵ 找出一对反义词,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联系平常写生想象。
⑶ 还有一对近义词,我们也想像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
⑷ 补充空白,想像说话:只见罗丹一会儿皱着眉头说:“_________”;一会儿捋着胡子说:“__________”;一会儿说:“__________”。(练笔)
⑸ 加动作、神态感情朗读:(对着塑像)
从这些动作和神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表现。
⑹ 练习朗读。可加自己的想象读。自我评价读──同学评价读──齐读。
小结:
听着你们的朗读,如见其人哪,在这个过程中,他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还忘记了什么?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⑴ 齐读,再读这句话,用心去读,能否从句子中分别读出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和状态的字。
① 理解“醉”,“痴”的含义,连在一起说“如痴如醉”,从这两个字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② 他忘记了朋友,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真是“浑然忘我”啊,那是不是什么都忘记了呢?
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联系实际体会说说。
⑵ 指导朗读。
⑶ 罗丹塑像修改完了,他该想起旁边的朋友了吧?指名读第3自然段。茨威格莫名其妙,你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⑷ 再齐读句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塑像修改完了,为什么还用湿布盖起来呢?(讨论体会)
2、看到这里,对于罗丹,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3、再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理解。
4、联系实际理解。
5、讨论学习写法。
6、课外练笔,延伸阅读。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如
痴
修改塑像 如
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