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1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
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教师:好了,我们对澳大利亚的羊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给羊找家。
展示课件4:探究活动,“给羊找家”的具体的活动安排
教师:首先,我们将全班分为地形组和气候组两大组,每大组再细分为3个小组。然后,每大组同学探究同一个内容;地形组以羊的生活习性和地形图为基础,在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气候组的同学在气候分布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
最后,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电脑上将羊拖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给大家解释你这样摆放的原因。(具体的布置和研究的安排略)
教师:现在开始给每小组发放你们研究的内容(每小组1张图)下面开始研究。(5~7分钟)
展示课件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
学生:开始积极的探究活动,时间为5~7分钟。
教师:先请地形组的第1小组来说明并演示你们给羊找的家在什么地方。
展示课件6:地形演示图FLASH(在图上给羊找家)
学生:将6只羊摆放到了不同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教师:好,非常棒,其他两小组的同学有补充的或需要修改的吗?
学生:(有或者没有,两种情况)
教师:(如果有)请××同学修正。(××同学修正)你为什么会把羊放在这个地区呢?请你给大家说明一下。(××同学解释)大家同意他的这观点吗?(教师适时的点评)
(如果没有)看来大家都同意第1小组的观点,那么我请第2组的××同学给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羊分布在××地区。(××同学解释原因)再请第2组的同学说明为什么在东南部和西南较多呢?(学生解释)
教师:刚才我们从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那么好,我们请第3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或也可以说明地势的特点)。
教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探究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形对羊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中部大平原、东南部的墨累河和达令河平原地区、西南部的低矮高原地区等相对地势平坦、开阔,适宜于羊的生存)总的来讲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请气候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教师:首先,请第1小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表述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
教师:气候类型说的非常准,如果按我们地理学的空间思维特点的话,应该依据一定的空间顺序,应该怎么排列?
学生:按空间顺序表述。
教师: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说明。(学习方法的指导)
展示课件7:2幅气候图,分别让两组演示
学生:两小组学生分别说明并演示。
(两种可能,两幅图相同或有较大的区别:如果相同,请第1、2、3组的一位同学说明一个原因;如果不同,第3组的同学说明不同的原因;第2组同学说明其中的一个地区的原因。)
教师:我们根据羊的`生活习性及澳大利亚气候的特点,给羊找到了家(澳大利亚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气候条件适宜羊的生存)。
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现在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澳大利亚的羊的实际分布情况图。
展示课件8: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图
教师:(总结)大家看,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和我们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但是也有些区别,这说明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除受地形、气候两个因素影响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自然因素:河流、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的分布、交通等。从大家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确实是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的数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可见羊在澳大利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对于澳大利亚,大家更熟悉的动物也许不是澳大利亚的羊,是什么呢?
学生:袋鼠、考拉等。
教师: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动物。
展示课件9:澳大利亚古老动物的视频;(2分钟)
教师:澳大利亚由于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而这些古老的动物在其它大陆上基本上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都已经进化成了其它高级的动物,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大家想一下,这些古老原始的动物,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能够生存到今天呢?(同桌相互议论)
学生:因为澳大利亚有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
教师:澳大利亚大陆是块孤立的大陆,自然环境较单一。那么,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周围是海洋。(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展示课件10:大陆漂移学说(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2亿年前,澳大利亚和其它大陆是连在一起的,6500万年前澳洲大陆和其它大陆分离,孤立于大洋之上,由于长时间的孤立,使得澳大利亚的动物进化缓慢,再加上缺乏天敌,使得这些古老的动物悠闲的生活至今。然而,今天它们却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1895年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24只家兔,放在墨尔本公园内,一场火灾,兔子全部跑走,由于环境适宜,几十年后,兔子遍布全大陆,到处啃食牧草和麦苗,这一祸害至今未除。不仅如此,来自其它大陆的高等动物都虎视眈眈的瞄准了澳大利亚的古老动物,因此我们全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使我们这些可爱的动物永远的生存下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从澳大利亚的羊研究到了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澳大利亚之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由于澳大利亚具有羊生活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地形(东、中、西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的气候);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是由于6500万年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形成了相对比较单一的独特的自然环境。
展示课件11:总结图,边总结边演示
教师:课后探究: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展示课件12:课后探究问题
注: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
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教师:好了,我们对澳大利亚的羊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给羊找家。
展示课件4:探究活动,“给羊找家”的具体的活动安排
教师:首先,我们将全班分为地形组和气候组两大组,每大组再细分为3个小组。然后,每大组同学探究同一个内容;地形组以羊的生活习性和地形图为基础,在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气候组的同学在气候分布图中标出羊的空间分布范围并说明原因。
最后,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电脑上将羊拖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给大家解释你这样摆放的原因。(具体的布置和研究的安排略)
教师:现在开始给每小组发放你们研究的内容(每小组1张图)下面开始研究。(5~7分钟)
展示课件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图
学生:开始积极的探究活动,时间为5~7分钟。
教师:先请地形组的第1小组来说明并演示你们给羊找的家在什么地方。
展示课件6:地形演示图FLASH(在图上给羊找家)
学生:将6只羊摆放到了不同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教师:好,非常棒,其他两小组的同学有补充的或需要修改的吗?
学生:(有或者没有,两种情况)
教师:(如果有)请××同学修正。(××同学修正)你为什么会把羊放在这个地区呢?请你给大家说明一下。(××同学解释)大家同意他的这观点吗?(教师适时的点评)
(如果没有)看来大家都同意第1小组的观点,那么我请第2组的××同学给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羊分布在××地区。(××同学解释原因)再请第2组的同学说明为什么在东南部和西南较多呢?(学生解释)
教师:刚才我们从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那么好,我们请第3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高原(或也可以说明地势的特点)。
教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探究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形对羊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中部大平原、东南部的墨累河和达令河平原地区、西南部的低矮高原地区等相对地势平坦、开阔,适宜于羊的生存)总的来讲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请气候组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教师:首先,请第1小组的同学说明一下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强调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学生:表述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
教师:气候类型说的非常准,如果按我们地理学的空间思维特点的话,应该依据一定的空间顺序,应该怎么排列?
学生:按空间顺序表述。
教师: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说明。(学习方法的指导)
展示课件7:2幅气候图,分别让两组演示
学生:两小组学生分别说明并演示。
(两种可能,两幅图相同或有较大的区别:如果相同,请第1、2、3组的一位同学说明一个原因;如果不同,第3组的同学说明不同的原因;第2组同学说明其中的一个地区的原因。)
教师:我们根据羊的生活习性及澳大利亚气候的特点,给羊找到了家(澳大利亚的亚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气候条件适宜羊的生存)。
教师:刚才我们仅仅是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给羊找了家,现在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澳大利亚的羊的实际分布情况图。
展示课件8: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图
教师:(总结)大家看,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和我们的研究是基本吻合的,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但是也有些区别,这说明澳大利亚的羊的分布除受地形、气候两个因素影响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自然因素:河流、植被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市的分布、交通等。从大家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确实是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的数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可见羊在澳大利亚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可是,对于澳大利亚,大家更熟悉的动物也许不是澳大利亚的羊,是什么呢?
学生:袋鼠、考拉等。
教师:好,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这些动物。
展示课件9:澳大利亚古老动物的视频;(2分钟)
教师:澳大利亚由于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而这些古老的动物在其它大陆上基本上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都已经进化成了其它高级的动物,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大家想一下,这些古老原始的动物,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能够生存到今天呢?(同桌相互议论)
学生:因为澳大利亚有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
教师:澳大利亚大陆是块孤立的大陆,自然环境较单一。那么,澳大利亚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周围是海洋。(东:太平洋、西:印度洋)
展示课件10:大陆漂移学说(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2亿年前,澳大利亚和其它大陆是连在一起的,6500万年前澳洲大陆和其它大陆分离,孤立于大洋之上,由于长时间的孤立,使得澳大利亚的动物进化缓慢,再加上缺乏天敌,使得这些古老的动物悠闲的生活至今。然而,今天它们却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1895年澳大利亚从欧洲引进24只家兔,放在墨尔本公园内,一场火灾,兔子全部跑走,由于环境适宜,几十年后,兔子遍布全大陆,到处啃食牧草和麦苗,这一祸害至今未除。不仅如此,来自其它大陆的高等动物都虎视眈眈的瞄准了澳大利亚的古老动物,因此我们全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使我们这些可爱的动物永远的生存下去。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从澳大利亚的羊研究到了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澳大利亚之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由于澳大利亚具有羊生活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比如地形(东、中、西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的气候);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是由于6500万年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是一块孤立的大陆,形成了相对比较单一的独特的自然环境。
展示课件11:总结图,边总结边演示
教师:课后探究: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
展示课件12:课后探究问题
注: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3
【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地理
2、年级:七年级下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八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
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课的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
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那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开始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
(设计理念:通过国旗、国徽,尤其是国徽上的两个动物,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整装待发
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
2、我们现在去澳大利亚(6月),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
3、我们可以是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去?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我们现在是6月夏季,可澳大利亚现在是冬季,因为澳大利亚横穿那回归线,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所以衣物不用带的过于厚了。我们可以坐飞机、火车等等交通工具去。
(设计理念:以一个澳大利亚之旅的情景,贯穿整堂课。关于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以及一些准备工作)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还知道澳大利亚的动物?
生:(略)
师:同学们边看图片边思考,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
生:(略)
幻灯片播放大陆漂移动画
师:1、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
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3、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还有南极大陆。为何南极大陆没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
生;(略)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分析1: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大约在6500万年前,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分析2:南极大陆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没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转承)
澳大利亚尽管古老的动物很多,但如果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澳大利亚在世界上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国家尽然有将近2亿头羊,是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了解一下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吧。
(设计理念:在这一小节里,我准备了大量的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图片,让大家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大量的图片可以提起大家的学习兴趣。进而了解澳大利亚多古老动物的原因。)
第二站:羊毛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及地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为羊特别多,所以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让学生学习了解76页阅读材料,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历史。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的发展史,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国的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一)出示气候图: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气候图。
(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
(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讨论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
生:(略)
师: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师: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生:(略)
师: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些既适合于畜牧业又适合农业。
(二)教师展示课件: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
生:(略)
教师小结:①东部山地:海拔800 —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②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平原。
③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000米。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
指导学生读图: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课件展示大自流盆地录像,让学生了解在大自流盆地问什么井水会自己往上喷,知道大自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为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的低矮高原和中部的大面积平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天敌,可以四季放牧。地形不同,放牧的方式和发展农业与牧业也不同。)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的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并且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下面看一段录像,了了解一下自动剪毛、机械化耕作的农场情景,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发达的农牧业,主要的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其中是世界上绵羊数最多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的牛肉、小麦出口也较多。
(设计理念:这一小节的设计是让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承转)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第三站:矿产博物馆——“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布地区?
生:(略)
教师小结:铁矿,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铜矿:分布在东北部;还有金矿、石油、铝土矿、铅锌矿、锰矿、镍矿等等。
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特点。
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了采矿业、冶金业和机械制造业,现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建立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上的,澳大利亚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观图片。
总结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交通便利,开发历史较早,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集中。
师:多媒体回放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牧场、工矿业、城市等景观图。
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获得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形成的观念等)。
教师总结:用顺口溜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带着成功的快乐结束学习。
独占大陆的国家,库克船长发现他;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煤铁资源储量大,三个美名传天下;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好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却在堪培拉。
(设计理念:用轻松、简单、便于记忆的顺口溜总结本课,加强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记忆的加深。)
课堂练习:地理填充图册澳大利亚。
【教学反思】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的教学以大量的图片、地图等感性材料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对课文和相关地图的阅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澳大利亚之旅这个情景来进行的,如第一站认识国徽上的动物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第二站认识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特点是为了明确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时时处处都落实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这应该是我这节课的重要特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采用的是学生分析地图和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读图的能力,而小组间的讨论是希望学生能分享劳动成果,并提高学习效率。
在总结全课时,我采用的是对地理歌谣的填充方式进行的,一方面能检测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澳大利亚之旅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本节课的时候运用顺口溜总结,没有给学生点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4
在“澳大利亚”这节课的教学中,为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我从新课引入开始,就引导学生以读图的方式来学习,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回想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新课以读图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的方式
以读图的方式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地区和国家,引出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国家澳大利亚,使学生在地图上能初步形成澳大利亚的大致地理位置。
2、教学过程中以先学后练,以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文本、完成练习、探究交流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1)学生阅读地图和文本,完成填空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
(2)教材中的“活动”是由教育专家组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好教材中的“活动”,活动是用探讨的方式完成, 然后用解疑的方式,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至此使“活动”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3、整节课采用了电脑课件的直观演示,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自己先从图片上去体验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交流,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探讨问题,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教师也参与到学生讨论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与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最终体现课改精神,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内容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所选取舍,科学加工,合理组织,使教学效果更优化。
4、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发展经济的讨论分析,自然而然地形成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要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教学过程流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是否可以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课外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5
六月三日,有幸参加了旗教研室组织的全旗地理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抓阄抓到了第一个讲课,课后感触颇多。从总体上看,我完成了教学任务,贯彻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也算是本次基本功大赛的一个亮点,学生锻炼了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合作的空间、探究的机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认为这堂课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借鉴。
首先,教材备的不充分。
课前,我过多的把时间用在了美国一课的设计中,对澳大利亚一节准备不充分,忽略了柳金华老师的合理建议,认为选课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抓到阄以后有些茫然无措,不能正确的处理教材,照搬了姜小杰老师的学案,以他人设计的课型来实施自己的教学,期间的出入很大,取得的效果小,意料之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在自己还没有充分了解“他山之石”的基本性能、基本思路前,贸然用之于自己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可以想见。在课前,自己应该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方案,才能从容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处变不惊,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基本没有背学生。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是我校正在试验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基本成型,学生适应了这种授课方式,而且效率很高,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强,读图析图的习惯也已经养成,教学进度也超过了兄弟学校,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对三中的`学生能不能接受这种方法,考虑不足,片面的认为县级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又是实验班的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是小菜一碟。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大部分感到很突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一时之间还很难形成,以至于成效不明显,好学生尚可勉强接受,学习较差的干脆束之高阁,对教师的合理点拨也置之不理,有相当多的学生没能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三中的班额过大,很难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也很难配合起来,一度出现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最后很伧俗的结束教学,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本节课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失败!痛苦的反思、无言的结局!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把“淮南”王爷府初中的柑橘,错误的种在了“淮北”锦山三中的肥田沃土中,其结果是结出了有苦又酸的枳,不能不令人心痛。
第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用之于教学中。
网络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没有深入的挖掘教学资源,没有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在一定的情况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先知卓见,在大赛中,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明显的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教学效果也逊于他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发展学生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明显的落伍,今后,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加以弥补,从而提升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如何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