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人》有感
此篇文章读《穷人》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穷人》有感 篇1
在舞台上,在银屏上,我们所看到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是那样的深情,那样的成功,那样的令人羡慕。可是谁会想到在成功的背后却又有着那样一段辛酸的历史呢?
宋祖英,出生在外婆家。10岁那年,她回到了父母的家——老寨村。在她12岁那年,父亲不幸染上了肺结核,早早地离开了人间。父亲患病早逝已经让宋祖英伤心至极,但是,这似乎还不够,她的弟弟出生不久,就得了百日咳,后因过量注射链霉素,成了一个聋哑人。这么多灾难和打击集聚在一个12岁的小姑娘身上,她承受的住吗?还好,宋祖英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经过了这么多磨难,她似乎一下子成熟了:每天清晨帮妈妈烧水做饭,放学后,帮妈妈料理家务。……
说到这里,我都不忍再讲下去了,因为上天赋予她的苦难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宋祖英仍然熬过来了,而且成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歌唱家,前不久,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宋祖英独唱音乐会更使世人对她刮目看。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不禁会想到:天下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没有唾手可得的荣誉。看一看我们,我们没有宋祖英的苦难,没有宋祖英的艰难生活,可是我们有智慧却不懂得运用,有时间却不懂得珍惜,有机遇又不懂得把握。难道只有穷人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NO,不是这样的,那么为何我们现在条件优越了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却越来越少了呢?我想,那是因为条件优越了,我们从过去的比学习,比纪律扭转到了比吃穿,比漂亮。
那么,有解决的办法吗?我想,一句名言是最好的答案:“勤奋出人才。”条件优越了,我们仍然应该勤奋、刻苦、扎扎实实的学,不要去在乎那些所谓的外表的美,内心充实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读《穷人》有感 篇2
在小学六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穷人》,这篇文章写了有一家人很穷,有五个孩子,他们家的邻居去世了,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而又怕丈夫会数落他……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桑娜和丈夫特别的伟大,因为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们还要收养这个孩子,我觉得桑娜是特别有爱心的人,在那个时代,有这种人是极为罕见的。
再看看我们现在,有谁会主动养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孩子,还不是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个退。甚至现在还有些父母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抛弃与马路边,这样的事情在当今这个社会还少吗?
难道这是一个亲生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吗?如果不想要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把他生下来呢?现在还有些人,看到马路边的弃婴,一眼都不瞧的就走了,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条幼小的生命啊,难道他们还不如小猫小狗吗?现在,有多少人能像桑娜夫妇两个一样了。
读《穷人》有感 篇3
我读了《穷人》一文,禁不住抚卷沉思起来。
且不说渔夫和桑娜有着五个孩子,一家过着贫困的生活。我先来谈谈她对待邻居和我们对待邻居的态度吧!
文中讲到,桑娜的丈夫迟迟不归,此时,她十分起牵挂丈夫,可当她迈出家门时,却先去看看自己的邻居――一个寡妇和两个孩子。从她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她那种关心别人的好品质。而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各扫各人门前雪还来不及,谁会理会他人瓦上霜呢?
当桑娜发现邻居西曼已经死去,两个熟睡的孩子将无人照顾时,桑娜冒着有可能被丈夫揍的危险,顶着本来就不小的生活压力,把两个孩子带回家和自己的五个孩子一同抚养。读到这里,我深有感触,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可有时给邻居帮个忙还要推三托四,计较自己的得失。跟桑娜比起来,未免也太过明显。
当我读到渔夫说的那句话“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受到了多大的感动:这对穷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回想我们今天,生活比桑娜他们好多了,照理应有更多的桑娜涌现,但为什么我经常看到的是“XXX见死不救”“XXX袖手旁观”之类的消息?
如今,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富裕和幸福中。但那一幢幢高楼大厦仿佛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层浓浓的雾气,把一人有难众人相助的那颗心隔开。现在,有的邻居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这是不是说明他们的那颗新已经被隔开了呢?我们是否应该向桑娜学习,去挽救那颗心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们能从我做起,积极除掉人与人之间那层隔阂,去找回那颗热心、爱心,让邻居之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
同学们,请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一个真情满人间的社会!
读《穷人》有感 篇4
《格林童话》中有一个故事叫《穷人和富人》,讲得是上帝到人间来喝酒,由于天太晚了他想到人家里去住宿。他先去敲富人家的门,富人上下打量他一眼,看见他衣着平凡,心想他肯定不是有钱人,就对他说:如果每个上门的人我都接待,那我不要变成乞丐睡到大街上去。上帝然后来到穷人家,穷人很欢迎他,热情地接待了他。上帝为了报答他,给了他3个愿望,让他过上了好的生活。而富人呢?由于他一直恳求上帝,上帝最后同意也给他3个愿望,但由于他太贪心,反而将愿望变成了惩罚,最后变得一无所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穷人虽穷,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感动了上帝,因而获得了幸福;而富人却十分自私,不愿意帮助别人,因而上帝让他变得一无所有。
读《穷人》有感 篇5
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穷人》,该文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渔夫及妻子桑娜,揭示出他们虽家境贫寒却拥有善良的品质和美好的心灵。几乎每个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都从中受到灵魂的洗礼,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师,上学期笔者有幸讲授这篇文章。
我站在讲台上,想借鉴续编故事的方式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果然,我的想法一经提出,课堂气氛顿时非常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孰料,他们的回答却令人大跌眼镜。某同学说:“他们一家人为维持生计,便起早贪黑出海捕鱼。一次收网竟拽上来一只宝瓶,装满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从此他们富得流油!”他居然把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续编成荒诞的童话。如果这还算孩子天真幼稚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情形就发人深思了。只听一名女同学娓娓道来:“20年后,西蒙的孩子了解了自己的身世。不久,桑娜的三个儿子同时爱上了西蒙的女儿……”另一位男生不甘示弱:“桑娜的大儿子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西蒙的女儿,而西蒙的女儿却在海边遇见王子,两人相爱。她被王子带回皇宫……”呜呼!这俨然是琼瑶言情小说的套路。真不敢想象这竟会出自十几岁的孩子之口!我想,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但绝不是如此“想象”与“创新”吧!
还有一件事令笔者感触颇深。我有一个正读初一的表妹,今年寒假一起吃饭时,席间她蓦地冒出一句“我怎么不是满族?”弄得大家莫名其妙。原来,她受电视剧的影响,做梦都想成为格格,满脑子的“紫薇”、“小燕子”,甚至想改姓“爱新觉罗”氏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为这些孩子感到悲哀。究其原因,时下大量的爱情片和一些不负责任的戏说、古装电视剧难辞其咎。近来充斥荧屏的不负责任的古装戏尤甚。君不见,当你打开电视机,A频道一帮拖着辫子的大臣正跪伏在地山呼“万岁”;B台则是一名太监阴阳怪气地求饶:“奴才该死。”更有某某皇帝微服私访、格格们大打出手……正是在这些电视剧中,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却热衷于打情骂俏婆婆妈妈;封建统治者被美化成仁爱、慈祥,善解人意的君主。目前正在热播并由知名演员担纲的电视连续剧《十三格格》更是荒谬至极,将晚清社会描绘得异常理想,慈禧太后成了从善如流、锐意革新的政治家,简直令人喷饭!于是,耳濡目染间,众多孩子受到严重的误导,难以分辨历史的本来面目。
的确,孩子们没有什么责任,倒是值得我们这些成年人认真反省。如何为广大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特别是生产出健康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该是我们思考和做出行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