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2025/09/04教案

此篇文章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1

课题:语文园地八

课时安排:2授课日期:

设计者:邬鑫炎

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2.学生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可借此引导他们积累动物成语,阅读动物小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词语。

2.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的结构,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4.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5.阅读《称赞》这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2.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2.读中感悟文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0个生字,引导学生学会分类词语。

2.学习拟声词,学会运用拟声词。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的结构,掌握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写法。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

2.让学生分组讨论词语分类的标准。

3.请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有哪些分类标准。

二、字词句运用

1.猜测词语读音,再选词填空。

2.让学生猜测词语的读音,小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把词语读准确,引导他们发现词语的特点——拟声词。

4.讲解拟声词适用的情况,再选词填空,指名读句子。

5.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联系生活实际想一下除了这里给出的拟声词,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并说说这些拟声词适用于哪。

三、书写提示

1.出示4个生字,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特点。

2.师说明“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全班讨论书写的好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与“动物”相关的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并能够合理运用。

2.阅读《称赞》这文章,把握文章大意,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朗读。

2.老师带读,读完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3.指名说说这些词语里说到了哪些动物。

4.指导学生发现每列词语的特点,再让学生想想类似的词语。

二、我爱阅读

1.谈话导入课题《称赞》,引发学生猜想。

2.自由读文,小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称赞的意义,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黄河流域示意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视频《黄河治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课前导语”部分。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此过程利用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辅助教学。(SWF范读)

四、学习课文1—6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为什么?(课件3摇篮)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读第2段

4、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课件5祸害)

(第1、4段)

6、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7、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课件6)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8、黄河变化的原因?(课件9)

(第6段2点)

9、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课件9后)

10、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11、有感情朗读这5、6段。

五、讲读第7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课件10)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拓展学习,看视频《黄河治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二、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四、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五、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狼、猩”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狼、猩猩”等10个词语,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

2.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读拟声词的读音。能结合语境,准确运用拟声词。

3.了解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先观察,后落笔,减少修改次数的好习惯。(重点)

4.正确认读9个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发现成语特点,熟读积累。(重点)

5.阅读《称赞》,感受称赞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在生活中学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小刺猬、小獾的头饰。

学生准备: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播放小火车的鸣笛声)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要出发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这列火车,去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情境引入,识字加油站

1.课件依次出示“狼、猩猩、海龟、白鹤、鸽子、羚羊、蚯蚓、螃蟹、虾、蚕”等动物的图片,指名认一认。

2.课件依次出示与图片对应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学生每认识一个动物,在相应位置出示这个动物的名称。

3.引导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这些动物的习性,再指名在班上说,然后集体评议。

4.小组合作练习分类,并说说理由。

5.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把同类的动物名称的词卡放在一起,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如按动物种类分:鸟类、爬行类、昆虫类等。按生存环境分:空中、陆地、水上等。还可以按活动方式分,按饮食习惯分,按脚的数量分等。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课件出示表示声音的词语,每出现一个词语,就配以相应的音效:叭、唰、吱呀、叮当、嘟嘟嘟、哗啦哗啦、叽叽喳喳。

2.课件播放声音,引导学生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词语,都是为模拟自然界的声响而造的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我们称它们为拟声词。这些拟声词除了“叮当”的“当”以外,其他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左边的“口”提示字义,右边的声符提示字音。

4.认读词语。

(1)借助形声字的字形特点,引导猜读。

(2)出示拼音,反馈猜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3)自由读一读书中的拟声词。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下面的句子里读一读。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________的电话声。

◇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

6.拓展练习:你还能用上其他拟声词说个句子吗?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领、群、船、朗。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找一找一些字在作偏旁时发生的变化。

4.小结:在书写时,我们要先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注意有的字左右两边宽窄大致相等,还要观察每个生字中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

5.教师逐一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领:“令”在书写时发生了变化,第一笔较长,第二笔是点。

群:第二笔的横右侧要出头,“羊”的第五笔是长横。

船:“舟”在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成提,且右侧不出头;右部第二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朗:左右等宽,“”不要写成“良”。

6.教师进行书写提示:同学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先看后写,看清笔画所在的位置,看清生字的结构安排,特别注意有些字在作偏旁时发生的变化。同时,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保持页面整洁。

7.学生先描红,再练习写两个。

8.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今天的目的地是森林动物乐园。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让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示动物的图片)第一站到了,看看有哪些动物出来欢迎我们。

二、日积月累,收获感悟

1.自由读一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圈出成语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师生对读:如教师读“狼吞”,学生读“虎咽”;教师读“狼”,学生读“吞”,教师读“虎”,学生读“咽”。

6.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两个动物名称。“吞”“咽”和吃有关;“飞”“舞”和姿态有关;“鸣”“吠”和叫声有关。第二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之”字。第三列每个成语中都含有“如”字。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7.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出成语。

8.课件出示成语填空,指导学生说出括号中应填入的动物的名称。

三、阅读理解,感悟寓意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快乐号”小火车已到达“语文园地八”的最后一站了,让我们走进“我爱阅读”园林里,快去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他们都在干什么。

2.课件出示课题《称赞》及课文插图,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根据课题猜一猜他们在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5.朗读课文,说一说:你是否喜欢小刺猬和小獾?为什么?

6.看插图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提炼出相关的句子。

7.图文对照,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到的内容: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心情很愉快,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8.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9.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

四、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1.自己选择一位同学,夸夸他。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2.回家后选择合适的机会,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 篇5

一、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二、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过程:

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2、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我会选

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创设情境:大家看了这么多有关动植物的资料,掌握了这么多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动植物的小专家了。我们组织一个“动植物介绍会”好不好?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