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发展教案
此篇文章工业的发展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1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工业,及工业生产,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和类型。明白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家独立、自主、现代化的保证。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通过本节教学和学生的表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工业分布特点:不能分析出分布的原因,沿线、沿海、沿江、沿河分布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便利的交通,再次体现交通运输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对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缺少综合的认识和分析,如:资源的分布对工业的影响,联系学习印度的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辽中南发展重工业的基础和有力条件。
3识图能力有待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单一。学习上海的.工业,尽管没有发展工业所相关的资源,但不能从社会需求、市场空间、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城市特点等优势方面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说己了解的家乡的一些工业,哪些是轻工业,哪些是重工业,他们的原料、生产过程、产品、对生活的作用等方面是否一样。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3
教学重点: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教学难点:中国的工业布局
教学用具:中国工业分布变化图,中国工业发展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讲述)上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基础工业及其分布与全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那么,我们的工业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板书)第2节工业的发展
(讲述)首先让我们从纵向上来看一看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数字:
1949年的数字——
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
机器设备的进口率为80%。
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中,工业职工只占2%左右。
这三个数字说明,旧中国工业水平很低,规模小,产品少,对外依赖性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提问)请同学们看“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图,对比1949年的数字,计算1999年的产量是1949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计算,并回答:增长倍数:原煤超过30倍,原油超过1000倍,钢超过500倍,水泥超过800倍,化肥5000多倍,棉布10倍以上。
(提问)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新中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很快)
(板书)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讲述)旧中国的工业不但工业产量低,而且工业部门残缺不全,主要是采矿业、纺织业和简单的加工业,因此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完全依赖进口。车是“洋车”,收音机是“洋匣子”,就连一些最普遍的日用品像铁钉、火柴、煤油也需要进口,都称“洋钉”、“洋火”、“洋油”。
也正是因为旧中国工业如此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想以此来卡住中国人民的脖子。但新中国并没有被卡死,自己当家作主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使中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也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但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更值得骄傲的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天、卫星、核工业等,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板书)二、独立的工业体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看工业发展的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中国的工业。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2节工业的发展
较高的增长速度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使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课堂上出示大量信息,由学生总结提炼、培养利用课程资源表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状元实业家张謇
1、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清末状元提出了“”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知识点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从到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
3、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
4、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说来是。
5、从行业上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部门。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
(四)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的是()
A、林则徐B、张謇C、郭沫若D、董必武
2、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这种现象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
3、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开始于()
A、辛亥革命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洋务运动后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指()
A、19世纪60-70年代B、19世纪末20世纪初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5、下列不属于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座大山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
二、材料题
1899年5月23日,某纱厂开工试车,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创办人是5年前夺魁的状元。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更使人感到疑惑的是,当时投资办厂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状元是指谁?他创办的纱厂名称是什么?
2、说出材料中人物的思想主张。
3、此人为何要去办厂?通过他创办实业,你想到了什么?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我国工业的发展
1 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学生从我国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中,看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迅速崛起的奇迹,培养他们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要注意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他们树立环保意识。
[智育目标]:
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对我国一些主要工业指标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初步建立国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和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对我国一些工业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正确理解工业化发展与环保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情况,对我国一些主要工业指标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初步建立国情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和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我国一些工业化布局的初步概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正确理解工业化发展与环保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追寻我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二)、从无到有:
1、解放前我国工业很薄弱:
看图,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很薄弱,许多日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日常工业用品,很多都要从洋字头说起,谈谈你的感想。
2、解放后我国工业迅猛发展:
出示93页的石油、汽车工业布局图,说一说我国的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分布?
师:我国石油、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三)、各种各样的工厂
1、学生看图:各种各样的工厂图片,
说一说:各行各业工人的创造,满足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的需要?
2、钢铁、煤炭、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数字更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钢铁、煤炭、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数字更说明了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工业发展的新问题:
1、运用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去寻找防止环境污染的办法。
2、工业发展的新问题有土壤污染、水污染和空气的污染。
3、请大家积极地开动脑筋,我们一起找出解决工业污染的办法。
(四)、总结全课:
工业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工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代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最终都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后反思:
课上进行学习交流,既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又要注意进行引导与提示。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了解我国的石油、汽车工业的分布情况。二是引导学生透过各种各样的工厂图片,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迅速,重点放在各行各业工人的创造不断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与幸福。三是通过钢铁、煤炭、电力工业发展的数字对比,感受到我国工业的突飞猛进,增强民族自豪感。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活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减轻学生负担,增强自主性。
工业的发展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
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
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
一、导入设计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活动:探讨、回答。(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2)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设计理念:【关注现实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的兴趣,激趣导学】
二、新课探究
1.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清末到洋务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大胆判断: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体会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并就老师的问题作出判断,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清朝末年到
洋务运动为开端的。因为,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特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刺激下开始的。
设计理念:【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从我们学过的近代史中找一找还有哪些历史事件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的刺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设计理念:【检查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认识现状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导。给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
2.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甲午战争前后企业发展表格
学生活动:分析表格,得出历史结论,认识到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并探究其原因。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允许民间办厂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教师活动:布置阅读教材导入框内容及第一段课文状元实业家──张謇。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去开办大生纱厂?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阅读、分析、回答。(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廉价的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骞深感要晚会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2)
张骞兴办放弃高官厚禄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畏世俗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张謇创办实业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实业救国”思想也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教师活动(置疑):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哪个时期?分析书中统计表,探讨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回答。(1)大生纱厂发展最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2)第一次世界大战
其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
了“黄金时代”。
设计理念:【注重通过历史资料和统计数字直观地认识历史】
(四)受挫、破产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教师活动:(1)置疑:大生纱厂结局如何?为什么?
(2)布置阅读课本小字材料:荣氏兄弟创办企业的兴衰。
(3)出示课件:陈启源办厂xxx;四大家族与荣氏企业。
学生活动:分析历史资料,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1)最后被外国公司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
棉纺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销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做后被吞并。
设计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中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小结: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软弱、妥协,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师活动(置疑):我们已经纵向了解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你能一句话概括一下发展的特征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设计理念:【承上启下,带出相关问题,激励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分析书中所给的3幅照片,说说民族工业在行业发展上的特征。打开彩色地图,分析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域特点。
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总体水平落后-----表现在(1)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2)地区发展不平
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点出应掌握的知识点。
设计理念:【画龙点睛,明确问题,理清学生思路】
四、出谋划策活动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分析课本上的材料,这段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毋庸置疑,加入wTo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大量优质价廉的进口品种冲斥我国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请你为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自由表达。
设计理念:【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1.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萌芽阶段)──黄金时期──萧条破产阶段
洋务运动甲午战后一战期间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发展原因发展原因发展的障碍
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艰难曲折、落后、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