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2025/09/04读后感

此篇文章呼兰河传读书心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篇1

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是美好的,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长河里的最美得一朵浪花,是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在萧红眼里也应该是这样吧!

《呼兰河传》就是讲的作家萧红把自己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符号像一串红辣椒一地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抒发了她温暖的'回忆,来慰藉着自己孤独的心灵。

她写的她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对她很凶,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但祖父对她很好,她喜欢和祖父一起一整天都待在小院子里,和祖父、昆虫一起来玩,祖父还经常教她学知识,在祖父的院子里是快乐的,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祖父也是由着她的。在祖父院子里的这段时光也许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她笔下一个个她童年故事令人心痛,从小没有父母爱,虽然有祖父爱,但祖父死后,也就没有人爱了,一直孤独寂寞。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时光,有家人爱,还可以学习,和萧红比,我们太幸福了,但有时还不珍惜。动不动就和父母吵架,不认真学习,太不应该啊!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篇2

暑假里,我读了被誉为“文学洛神”的民国传奇女作者萧红在生命最后时刻完成的、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呼兰河传》。在萧红这部自传体小说里,作者细腻传神刻画了当时东北农村的一些景物、人物和事件,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在书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呼兰河,也看到了童年时期的萧红跟在祖父后面在园子里愉快的玩耍;看到了跳大神的人在那里瞎摆弄,也看到了云游真人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骗取钱财的诡计;还看到了胡家无缘无故殴打小团圆的媳妇,小团圆的媳妇最终在滚烫的.热水中被烫死-------但与其说她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她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书中有一个大坑让我十分难忘。作者在书中写到:不管是在晴天还是雨天,人和家蓄都会因为这个大坑遭殃,这个大坑淹死过猫、狗、鸡鸭,也淹死过猪、淹死过马,甚至有人掉进去也很难出来。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什么拆墙让路啦,什么种树爬墙啦等等。但唯独没有人想到,用土石把这个大坑填上。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的第一个想法难道不是把这个大坑填上吗?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想过把这个大坑填上呢?难道仅仅就是为了不失去茶余饭后的谈资吗?

《呼兰河传》虽然具有色彩浓烈的东北风情,但却是当时旧中国乡村的一个缩影,这部作品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无奈、凄凉以及悲欢离合。它有一定的讽刺意义,在作者的笔下,人性的残酷与美好都展露无遗。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篇3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曾被矛盾先生评价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部作品是我读过的文笔优美,饱含真挚情感,内容丰富多彩的小说之一。

小学时我学过《呼兰河传》中的一篇《我和我祖父的园子》,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精彩的文字表述,充满了孩子的天真与童趣。但谁又能想到,这么生动有趣的文章竟出自一个生长在充满黑暗年代的女作家之手呢?

如果把萧红短暂的一生比作一条道路,那么她的童年就是她生命中的一盏华灯,绽放出美丽的光芒,还未来及照亮远方的路便消逝在黑暗中了,留下一片深深地叹息。

童年大概是萧红最美好、最纯真的回忆吧!

我通过《呼兰河传》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萧红的童年,回到了那片生她养她的黑土地。在她的童年里,那充满生活气息的呼兰河、那慈祥的祖父、那装满幸福与快乐的后园等,无不向我展示她那童年的开心与喜悦,而团圆媳妇,那些麻木愚昧的乡民却又组成了难以割舍的痛,这种反复的波澜在《呼兰河传》中纠缠着我,让我不忍释卷。

团圆媳妇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女,因为个子高,便谎称自己已经十四岁。过早的成为了童养媳,在当时成为童养媳的她,因为“出手大方,一顿能吃三碗饭”被邻居耻笑,而时常会受到婆家的虐待,婆婆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打骂她,还美其名曰:“不打成不了好人。”被折磨的团圆媳妇精神有些失常。为了省一吊看病的钱,她婆婆请人来给媳妇跳大神,还用滚烫的开水去烫她为了达成所谓“驱邪”的目的,周围围观的乡民,不仅没有人上前阻拦,“反而觉得很热闹,麻木的大声叫好。”这些都让我通过文字仿佛身临其境。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萧红的祖父,书中的他和蔼可亲,对小萧红很好,不仅准许她在园子中“胡闹”,还教她识字,让她拥有快乐的童年,萧红多么希望祖父永远和自己在一起。岁月流淌,随着萧红的'渐渐长大,“祖父老了,他再抱不动我了……”透过文字,我仍然可以感受到萧红的无奈与不舍。

没错,美好的事物都显那么珍贵。童年一去不复返,作者却将那份纯真留在了心底。

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民众在黑暗中显得落后与无知,诸如团圆媳妇、王大姑娘等人的悲剧都源自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不公,而我庆幸的是我生活在这个美丽平安的现代都市中。当今的社会,女性获得了极大的尊重;她们可以打破常规;无忧无虑的活出自己的精彩,向社会展现自己的实力,去拥抱光明的未来。如果团圆媳妇活在当下,我相信她一定会成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和我们一起走进学校学习那些她梦寐以求的知识。

当我合上《呼兰河传》时脑海中又浮现出了热闹的呼兰河。穿过落地玻璃窗的阳光又唤起我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更加珍惜这美好的时光。

加油!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勤奋与执着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让明天的太阳更加灿烂辉煌!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篇4

呼兰河,滋润着松嫩平原东部广袤的土地,养育着一方人民。同时,也开展了一段回忆的记叙录。

已逝去的萧红,笔下记叙着的呼兰河小城回忆,岁月流逝过的痕迹不失几分忧愁。在她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萧红童年生活的影子。

平庸的小城镇上的每一处角落,似乎在人们的眼中显得如此平淡,但在萧红的笔下,根据回忆的记叙,每一处,散发着小城内毫不流失的古朴感。萧红的文笔下,刻画着一幅属于呼兰河的画卷。

或许,萧红的《呼兰河传》更让我懂得什么才叫做回忆。

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它讲了小城呼兰河—萧红童年的事。

从书中可以看出,呼兰河是多么的冷:过了一夜,就冻得门都打不开了。而且生活多么的单调:种菜﹑背诗,有时去看跳大神﹑去参加娘娘庙大会

但萧红却写得惟妙惟肖,如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了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有小了。大家都对它起着无限的关切。这段话中,萧红并没有抒情,但大泥坑子的形象却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作者小时候是多么的天真:因为祖父烤过掉井猪和掉井鸭,作者叫牧童把家禽往井里赶。

那野台子戏也很有趣:台上的戏子扯着嗓门喊,台下街坊邻里拉家常,如果一人嫌太吵说出来,立刻就还嘴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戏台!如果还还嘴就打起来了。因为有习俗的约束(娶亲不能告诉女方),姑娘们都带上最漂亮的首饰。

一到了晚上,亲戚才可以送礼物。更有趣的是,问看戏的人演的什么戏,却一问三不知。

跳大神是最古老的习俗了:大神(和祭祀差不多)先请神,如果不上身(或二仙(他助手)对错了),就烧香点酒,再闹要上红布,再闹就杀鸡(再闹就不行了)。之后跳完后跳神者就拿了酒,染了布,煮了鸡。

从中我体会到了小城呼兰河那浓郁的习俗。

在呼兰河这小城里,充满了迷信的影子什么海龙王啊,什么叫魂啊的,跳大神啊。迷信还是迷信,跳了大神,给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里很有钱的男孩是可以嫁得的。生日不好的女孩子即使是家财万贯也取不得。看,旧时代的人就这样男孩子总比女孩子地位高,家里没钱人家根本不把你当人看。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 篇5

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们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整个村落就像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辨认出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又是我该鄙夷的……呼兰河人遵循着一种“屏息低头,毫不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死相,说话就放肆”(鲁迅语)的生活规则。偏偏小团圆媳妇正是这种极度卑琐低下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本性天真、善良、活泼,走到哪儿永远都挂满了笑容,打破了呼兰人所遵循的生活陋习。因为她“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因为她“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所以她被人们认为是“团圆媳妇不像一个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正常的欲求和需要,但在这个人性扭曲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非人的环境中,她的本性始终被压抑着,她希望尽情展示自己的本性,不愿像其他人那样屈服,过着卑琐低下的生活,所以她感到苦闷。她的苦闷、沉默被认为是一种病,她的婆婆按照习俗请了大神并按大神的指示把她扔进开水缸之中,用开水烫。这个“奇闻盛举”招来了很多的看客。这些人还七手八脚帮忙,直到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

其实,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必然发生的。首先,在这个畸形的环境之中,她的善良、活泼的本性使她成为一个越轨者。如果她不想向这个环境屈服,那么她必然遭到扼杀。其次,这个环境产生了杀害小团圆媳妇的凶手——呼兰河的人们。呼兰河的人们,他们也是可怜人。他们是无知的,是愚昧的,是保守的,是腐朽的。尽管他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愚昧的善良比单纯的恶毒更可怕,恶毒令人憎恨,愚昧的善良则不同,它其实是恶毒的一个分支,只是挂上了“善良”的`头街,因为愚昧无知,所以总是被人们谅解。正因为人们对它的纵容,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变相地“杀人”。他们的畸形变态心理无以发泄,而小团圆媳妇的离经叛道正好成为他们排泄无聊的工具。人的健康成长被阻碍,人的心灵残缺不全,心理扭曲,于是成就了小团圆媳妇式的悲剧。从本质上来讲,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作品总的笔调是沉郁哀婉的,如同一曲末世的挽歌,低低地吟唱着无尽的凄凉与落寞。一段已经逝去的遥远的记忆,但在萧红心里却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痕迹。过去与现在,已然达成了某种契合,并折射出人之命运的脆弱和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