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并能绘制春天。
2、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会唱歌。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五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是啊?(春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歌唱春天》。请小朋友一起来说说什么叫歌唱?春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春天有什么?穿什么?吃什么?
二、出示第一张课件,绘制春天的画面。
1、天上出彩虹,地上开红花,树上小鸟叫,我们大家一起来,大家来欢乐拍手笑,唱出一个春天来。
2、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变化顺序给孩子歌词的记忆。
3、根据图谱填歌词。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4、弹出歌曲旋律,让幼儿套歌词。老师并范唱歌曲,让幼儿准确的跟着旋律唱词。
三、听旋律,感受美妙的音乐,感知美丽的春天。
1、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感觉怎么样?你觉得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象?
2、跟唱歌曲《歌唱春天》
(1)老师范唱歌曲。
四、出示课件图谱感受分组唱的歌唱形式。(看图,练习演唱。)
师、提问:1、小朋友们看看这张图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两种颜色的星星,而且还是分开的?(幼儿:就是让我们分成两组唱。)
五、出示课件图谱感受轮唱的歌唱形式。(参入表演性质的演唱。)
师、提问: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歌唱形式?
六、活动结束:
在表演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用自己的歌声来赞美春天是我们最美的抒情方式,我们班的孩子对于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次音乐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依据季节,以多种形式的艺术手段开展的。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第一环节我先让幼儿通过欣赏歌曲来感知乐曲的欢快、抒情,从而熟悉歌曲的旋律。同时,引出歌名《歌唱春天》。第二环节中,我主要分成两部分:(1)我首先出示大图谱,引导幼儿倾听歌曲,凭记忆把图谱填完整,在填图谱的通过中,组织幼儿学唱分句。
(2)引导幼儿掌握“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的唱法,同时,出示标记,让幼儿理解并掌握。第三个环节,我一反以往老师教,幼儿唱的方式,而是给了幼儿每人一副图谱,让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填图,同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进而更乐意学习。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幼儿以各种形式学唱,去掉一遍一遍反复唱的枯燥。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歌唱春天》这首歌德开头第一句:嘿啦啦啦啦,嘿啦啦啦,唱起来非常响亮上口,唱出了小朋友对春天的热爱,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而且现在正好是春天,小朋友对春天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上这个内容,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到以下几点:
1、这几天我们的活动都牵扯到春天的话题,孩子们通过活动和平时在园内的观察,对春天都有了相关的经验。这时进行《歌唱春天》的活动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事实上也是如此,幼儿在活动中爱唱、爱动,积极投入,乐于表现。
2、利用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词。这首歌的歌词中已经给我们创设了一个完整的环境,告诉我们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因为歌词比较长,所以我运用图表法来帮助幼儿歌词记忆。在开头的“嘿……和拉……”的用图谱辨别强弱的练习中,我的设计意图是:幼儿通过对比,能唱出4分之4拍音乐的强、弱、次强、弱的特点。幼儿都喜欢唱第一句,唱得特别响。我想:歌唱活动是欣赏为目的的,一味的喊叫就不能体现音乐活动的美。因此,我也想通过图谱让幼儿有对比性地进行演唱。尝试下来,幼儿有所注意“嘿……和拉……”的唱句有强有弱。但是,由于我的准备仓促,在图谱的设计上出现了错误,所以对幼儿有一定的误导。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准备,减少错误。
3、活动中,教师的教还是过多。我根据自己班级的孩子选择了合适的音乐内容和活动形式,但是在引导幼儿表现方面还不是很好的到位。在最后的幼儿自由表现部分,我看到很多幼儿不会做动作,就马上示范动作,带领他们一起做。虽然很热闹,但我知道,幼儿没什么“美”的体会,只是在跟着老师做。如果把它放到第二次活动中,等幼儿唱得更顺口了可能就会有感而发,起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睡觉》。
2。能用固定的句式讲述歌词内容,并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动物睡觉的姿态。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图片。
2。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我们读了《一本讲述睡觉》的书。故事里有谁?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图片。
(二)用三个字,一句话的方式来说一说动物睡觉的状态。
1。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看!小动物们来了,他们在干什么?别吵,小动物睡觉啦!他们是怎么睡觉的?
2。引导幼儿用三字、一句话的方法来说一说小动物睡觉。
(1)大象睡觉呼呼呼,马儿睡觉站着睡,鲸儿睡觉游游游,树袋熊睡觉静悄悄(背宝宝)。
(2)猫头鹰睡觉在白天,小鱼儿睡觉眨眼睛,企鹅睡觉靠一起,长颈鹿睡觉静悄悄。
(二)熟悉歌曲,学习感受。
1。完整讲述,记忆歌词。(标记记忆法)教师:我们一起来把他们睡觉的样子说一说。
2。教师范唱,感知歌曲。
教师:小动物睡觉的样子太可爱的,老师都忍不住想唱一唱呢。
3。幼儿学唱,感受歌曲。
教师:请大家轻轻的跟着老师来唱一唱。(藏图法唱2—3遍)4。变换形式,巩固练习。
教师:我们来合作演唱,分成四组,每一组扮演一种小动物,用接唱的方式表演歌曲。轮到的站起来唱。
(三)动作表现,体验乐趣。
1。启发引导,动作表现。
教师:这么有趣的歌曲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动物睡觉的样子呢?
2。动作表演,体验歌曲的乐趣。(集体,小组,个别)教师:谁愿意来给大家边唱边表演歌曲的?
3。给歌曲取名字。
教师:今天我们唱了一首关于小动物睡觉的歌曲,你们觉得可以给歌曲取个什么名字呢?
(四)拓展经验,丰富歌词。
教师:还有许多小动物睡觉的样子我们还没有说到呢,以后大家可以继续编一编,唱一唱。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继续了解其他动物的睡觉形式,并将其编入歌曲。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诙谐、愉快的气氛。
2、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教学重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歌曲的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
2、妈妈、爸爸、小马的图片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马图片,导入活动。
1、你们看谁来了呀?这是一匹幸福的小马,有爱它的爸爸和妈妈。小马的爸爸和妈妈每天都会带着它出去玩,小马快乐极了!
2、有一天,小马又跟着爸爸出去玩了,你们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内容,学习演唱。
1、教师根据歌词内容演示小马图片,表现小马跑和摔跤的情节。
2、看明白了吗?小马跟着爸爸出去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3、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
(1)小马小马摇着尾巴,跟着爸爸去干嘛?它为什么会摔跤?你听到歌曲是怎么唱的?(当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后,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2)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吧!
5、结合图谱再次倾听第一段歌曲录音。
"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马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呀?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来的样子,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学小马跑边说"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诙谐。)
6、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一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摔一跤"处由幼儿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内容,学习演唱。
1、第二天,小马跟着妈妈出去了,你们想知道它跟妈妈出去干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赶快来听一听吧!
2、倾听第二段歌曲录音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小马为什么要跟妈妈出去?它经过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吗?
(2)谁愿意来学一学小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样子?(请个别幼儿表演)
(3)小马吃饱了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演小马吃草时快乐的样子,并说"包古里包古里吃个饱",进一步感受歌曲诙谐和愉快的氛围。)
3、教师带领幼儿唱第二段歌词,前半部分教师唱,"包古里……吃个饱"处由幼儿接唱。
(四)完整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
1、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2、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歌曲有时唱得慢、有时唱得快?“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马和爸爸一起玩耍时,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马和妈妈一起走,肚子饿走不动,要唱的慢;小马吃饱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师现场在图谱上画出速度变化的符号,如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师用生动的面部表情引导幼儿在演唱时表现出歌曲诙谐愉快的情感意蕴,还可以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个饱"处边唱边做动作,增加趣味性。
(五)延伸活动:唱唱玩玩小马的手指游戏。
1、教师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边做手指游戏边唱歌曲。
3、幼儿在熟练后,可两两合作结伴表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蹲下身聆听幼儿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儿在想什么、喜欢什么;要了解他们经常谈论的问题、感兴趣的内容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经验。同时,我们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准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支点,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把这些点转换成可行的、合适的活动。《小马》这首歌本身所体现的特点是符合孩子的兴趣的,这在回答的实施中已经明确可见。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3、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洗手步骤图。
活动过程:
一、看看自己的小手。
1、老师的手干净吗?(不干净,手上有粉笔灰。)手脏了怎么办?(应洗手。)
2、小朋友动动小脑筋,怎样才能把脏手洗干净?启发幼儿说说洗手的顺序、方法。
二、出示挂图,介绍洗手的顺序。
先把小袖子卷起来,打开水笼头淋湿小手;然后抹上肥皂,搓一搓手,再把手上肥皂冲干净,关上水笼头,用毛巾把手擦干,放下衣袖。
三、教师示范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1、卷袖子。袖口一层一层向上卷或把袖子向上拉。边示范边问幼儿,为什么要卷袖子呢?
2、抹肥皂,搓手。卷好袖子后,将手浸在水中,然后再抹上肥皂,两只手心相对搓,手背搓,五指分开叉搓,然后把手上肥皂洗干净,一、二、三、轻轻甩三下,最后用毛巾擦干手,放下袖子,手就洗干净了。
3、提问:我们在一天中,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呢?启发幼儿说出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时要洗手。教育幼儿不要用衣服擦手,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洗一洗。
1、请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带领幼儿学念儿歌《洗手》。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5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幼儿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
师: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
3、师: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谁?(出示小兔子)
师:小兔子在那里玩?
师:小兔子到森林之后怎么样了?为什么?
师:它听到了什么?
4:学念歌词,熟悉歌词,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老师还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你们想学吗,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孩子们唱的可真棒,声音真好听,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试试,好吗?(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
2、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大灰狼)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你们听到谁来了?(大灰狼)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熟悉歌词的环节当中,幼儿没有很好的掌握歌词,导致在学唱中,有好多幼儿没能完整地演唱。还有在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创编动作时没有做到位,孩子的想象空间不怎么开阔,让他们自己创编动作时,他们都是按照我的动作来模仿。在创编动作时,应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这样***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