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2、情感目标:通过今昔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3、行为目标: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2、教学难点:通过今昔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打出课本插图,激趣导入
2、检查学生搜集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的情况
1、学生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如小人书、了解学生的搜集情况,初步感受长辈们过去的生活
二、介绍小人书
1、开展"家庭寻宝"活动,你如何找到的
2、引导学生体验活动,
小组阅读小人书、3、从小人书中发现了什么,书中讲了什么故事
1、学生上台介绍小人书的来源
2、小组阅读小人书
3、汇报交流书中故事
通过介绍小人书,体会长辈们过去的.读书生活,增强读书兴趣
三、给小人书分类
1、引导学生读第37页的课文,说说妈妈收藏的小人书是如何分类的
2、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小人书也进行分类
3、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汇报
2、介绍小人书的分类情况
3、谈体会
通过交流小人书的分类,从不同方面了解家乡的故事、体会小人书虽"小",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四,今昔读物对比
1、讨论:这些旧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异同
2、为什么过去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小人书
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讨论交流
2、谈感想收获、通过今昔读物对比,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小人书→ "小"→大世界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学会树立正确的邻里关系
2、了解《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能学会关心他人,正确处理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树立正确邻里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与理性
教学过程
(一)淡话引入你在家有那些活动会影响到邻居的生活?
1、在楼上跳绳
2、看电视把声音开得很大
3、在阳台上晾衣服和拖把
4、把垃圾倒入邻居的院子里
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些活动都会影响邻居的`生活.因此,我们要时时学会心中有他人,事事有他人.
二.学习课文
㈠、有了麻烦怎么办?
看看出现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你给邻居添过麻烦吗?
㈡、学生看图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1. 把水不小心倒在邻居家晒的衣服上 我会( )
2. 把耕牛赶到邻居家的稻田里 我会( )
㈢看图交流 1、楼上养鸽子将粪便拉到我家窗台上
小组讨论 (1)我家是忍一忍,把它扫干净 (2)找他们去评理
他们不理又该怎么办?
㈣、学习《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1、这条民法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发生的矛盾
2、阅读不一样的琴声
㈤、指名读,交流
⑴回答: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⑵看图说说
1、在公共过道里堆放杂物
2、 把垃圾倒在人家的门口
小组讨论 学生制定公约
3、召开邻里大会
你看到类似的情况吗?
邻里之间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共同解决,就需要制定一个邻里公约
三、写一写
你的邻居曾经做过什么事让你对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请你写一段话向他表达你的谢意
四、议一议
1. 请你来当小法官
2. 你知道吗
空调不能扰邻居,相邻关系有发依
五、读一读
1、有时邻居也会给你家添麻烦.该怎么办?
2、你们家遇到过什么样的麻烦?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3
这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品德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但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上得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所以,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资源,成为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围绕这堂课,教师要积极开发和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力争使课堂教学做到真实、生动,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解决生活问题
利用发生在 小学生红红身边的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演示,在演示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不受教案约束,灵活、生动地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教师也真正的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巧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媒体以其声、形、色等特点,创设情境,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它能够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在的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火灾造成的伤害,他们虽然能够说,但是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就难以产生“防患未然、学习自救”的强烈需求。这样会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收集了各种火灾造成的家破人亡的录像场景,把它们制作成课件播放。在凝重的音乐声中,在深沉的话语中,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学生的神情是沉重的,他们的心被揪了起来,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可见,适当的媒体资源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得到启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用好教材,并还原于生活
教材作为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限制、局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实效性、生动性,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文资料。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感―――(第一次体验“朋友”)
1、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生答,师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交朋友?
生广泛谈自已的意见。
2、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喜欢交朋友的原因:“朋友”对我们很重要,我也很有同感。我们今天这节就一起来谈谈“朋友”好吗?(板书题:朋友)
3、请大家带着你自己对“朋友”的感受来读一读题。
二、好朋友推介会―――(二次体验“朋友”)
1、师: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朋友,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好吗?
2、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故事、展示照片或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还可以现场和朋友一起合作游戏表现默契等等。
3、师: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的展示,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真的很快乐,有朋友真好!
三、我心中的朋友――理解“真正的朋友”
1、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所以我把朋友有一比:(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
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
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
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2、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感受)
3、请你带着你此时对朋友的感受再来读“朋友”一词,一定要读出你对朋友的理解。
4、借助故事,提升学生对朋友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1)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松,但是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却并不轻松。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纠正,可以说“真正的朋友”可以影响你的一生。最近,我读了几个专门讲“朋友”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感染,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想,这样好的故事我应当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于是就打印出来,这就是同学们手里拿到的三个故事《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胖子和瘦子》、《皮斯阿司与达蒙的故事》。
(2)相信大家前已经读了这三个故事,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再来谈一谈什么是“朋友”。
(3)学生谈对“朋友”的理解,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归纳并让学生将对“朋友”的理解简要写在黑板上。
(4)带领学生一同读黑板上对朋友理解的话。
文明礼仪教育渗透:
讨论:同桌和睦相处的原则
第二时
四、让友谊之树长青(出示友谊树)
1、师: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你们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和烦恼进行分类,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
4、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组内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
5、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挂在“友谊树”上。
五、读故事,明道理
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小组交流。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2、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
(1)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结束升华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你现在最想说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来结束这节的学习。
文明礼仪教育渗透:
讨论:有一种关系叫同桌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发现美,知道外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懂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要在生活的细微处养成。
能力目标:学会打造自己的心灵美;建立与青少年年龄相适合的健康审美观,用以指导未来的生活。
情感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外表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教学重点】
建立正确的、客观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
从外在美升华到心灵美把两者融为一体的过程。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
2、了解学生在追求美方面的各种表现。
3、拍摄本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美和不美的表现图片。
4、制作本课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感受美
师:同学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快乐和烦恼。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课前也遇到了一个困惑, 那就是 老师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面对大家,也就是说老师穿什么样的服装更加得体,更能让大家容易接受我。为此,老师特意选了几件衣服,请同学们帮老师看一看,哪件衣服最适合老师。你们愿意帮我吗?(出示幻灯片)
师:怎么样?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新潮了,不太适合老师穿。
师:说得很好,那再看看这一件呢?
生:不行,这是小孩穿的衣服, 和 老师年龄不相配。
师:那这一件呢?
生:这一件挺好,既适合老师的年龄,又 符合 老师的身份。
师:看来同学们 和 老师想的一样,今天老师就特意穿这样一件衣服。
这件事告诉我们,选衣服不但要适合场合,还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与年龄。
二、课堂活动:发现美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也不例外。同学们每天上学之前,都要认真的装扮自己,希望自己是最美的。你 能告诉 老师,你喜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每个人喜欢打扮的理由不一样,但很多人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更美丽。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发掘怎样才是美。板书课题:怎样才是美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不再要求同学们每天都必须穿校服,有的同学就会选择很新潮的服装来上学,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越来越美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该怎样装扮才好呢?对于这一问题,请同学看一下这些同学的观点,(出示观点表)怎样打扮才是美?
同学们的看法
赞 同
不赞同
1、美丽从“头”开始,所以发型要与众不同。
2、我跟着流行走,总没错吧?
3、我们这个年龄就是最美的,不需要什么华丽的打扮。
4、我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5、名牌,价格高的就是好的,况且这也是有品味的表现呀!
6、干净整洁,色彩协调,有“学生味”就行了。
……
我赞同(不赞同)第_________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打扮就是美。
师:先自己想一想,再选择其中的一条和同桌说一说你赞同或者不赞同的理由。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师:谁愿意先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师总结:干净、整洁、简单、大方的衣着打扮就是一种美。
三、情境体验:探究美
师:人人都爱美,但相貌和衣着的美只是美的一部分。有这样两个同学,一个是小美,一个是小丽,她们每天都要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可是她们真的美吗?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汇报。
师:这种情况你见过吗?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以前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原来,相貌和衣着所带来的外在美只是美的一部分,行为举止更是美丽的关键。老师想知道,如果在特定的情况下,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你们敢接受“美丽”的一次挑战吗?
生:敢。
师找两名同学表演情景剧。
师:嗨,同学们!好消息,好消息!今天所的的老师开会去了,这节课自习!老师真是的,今天布置的作业这么难,我一道题都不会。我得想个办法!咦,有了!哎,小文,听说你学习成绩最好了,赶快,作业借我抄一抄吧!
生:不行!
师:老师说了要“乐于助人”,你就行行好,借我抄一下吧!不然我该被老师批评啦!
生:我这样做不是乐于助人,也不是在帮你,而是在害你!
师: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我来为你讲解吧!
师:你愿意帮助我学习,这太好不过了!
师:嘿,我的笔就是好写!大家都看一下,漂亮吧!还是自动的呢!(手按好几下)(突然笔坏了)。怎么就坏了?我才刚买的`呀!真倒霉。同学,你的笔看起来挺漂亮,能不能先借我一会儿?
生:好吧!
师:你真大方!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也可以安心自习啦!谢谢你!
师:通过刚才的考验,我突然有了这么一种感觉:美,其实就在我们的心中,它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美还是一种力量,一种会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传递的力量。
四、感受生活:欣赏美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确实如此,美在生活中是到处都有,到处都可以找到的,在你们的身边一定也有许多许多,你都发现了吗?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学生汇报。老师也发现了生活中美,现在就一起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出示课件) 品德美:在公交车上,到处都挤满了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刚上车,马上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坐我这个位置吧!”然后扶着老奶奶坐下来。“谢谢你,你真是个好心人啊!”老奶奶感激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年轻人笑着说。美,原来在公交车上也可以找到它呀心灵美:雨中,我看见一位小男孩没带雨伞,他焦急地站在学校门口。天越来越晚,突然,我看见一个比他高大的大男孩把自己的雨伞借给了小男孩,小男孩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哥哥,可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雨,你把雨伞给我,你会被淋感冒的。”“没关系!”大男孩说,“我的身体很棒,不会生病,你赶快回家吧!”美,原来在雨中也可以找到它呀!平常的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还播放着优美的音乐。听,那歌声多美啊!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欢快,一会儿忧伤,让你忍不住想跟着大声歌唱!还有那些色彩缤纷的崭新的商品,穿着漂亮衣服的芭比娃娃,会唱歌的陀螺等等,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多美啊!公园里,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儿,还有花丛中扑闪着翅膀的蝴蝶和蜜蜂,在花丛旁边欢声笑语的人们……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啊!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美丽指南,希望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出示课件(美丽指南)
师:同学们,在美的世界里,外表美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心灵美却会在时间的长河里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久久不会磨灭。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让自己成为这美丽天地中美的化身!
真善美的小世界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要求: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向往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二、教学重点: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三、教学难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战争的图片和事例。
2、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谈话:从古到今,人类社会经常爆发战争,其中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曾发生过几次?哪几次?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20世纪初,共同来回顾那段让人不堪回首的历史。
2、教师播放或讲述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情况。
同学们,这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情况,这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下面我们分组来探究。
出示思考题: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实质的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殖民地矛盾而引发的.,直接原因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
(2)两次世界大战涉及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3)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学生根据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组探究,教师适度进行指导。
4、全班交流探究的结果。
(1)在学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表明战争异常残酷,双方在战争中使用了什么新武器,为什么说一战是人类空前的灾难?
(2)在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讲一讲,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要的战役和历史事件。
(3)根据交流情况将两次世界大战情况制成结果对比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有38个国家、15亿人被卷入了战争。战争中死亡人数达1000多万,受伤人数达20xx多万,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共达34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从1939年打到1945年,先后有61个国家,20亿以上的人卷入了这场战争。军队和平民的伤亡约1亿多人;军费消耗约11170亿美元。遭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达到了难以计算的程度
5、小结: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忘记住历史,不能让历史的的悲剧重演。
板书设计:
战争
使许多人
家破人亡
使生态环境恶化
使健全的人肢残臂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