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五、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学生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上,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自己写的小诗,与学生共勉。
课后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
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学生自读课获取信息。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我并没有放任自流。我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的零星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不断辐射到全体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学生已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让我们再次看图读文,细细赏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节,把你看到的、读到的感受再和大家交流交流。画面展现街市上的热闹场面及桥北头的场景,学生边读文边看画,然后交流:学生有的从“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七个“有”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有的还从画面中找到了农民、商人等各种行业身份的人,还有的从画中传神地捕捉了生活情景而由衷感叹这幅画确实名扬中外。这一过程仍然充分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读书感受,没有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提过高的要求,花费过多的时间。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画,课文的插图很小,上课时,又没有找到这幅画,孩子没有清晰地看到这幅画,是一个遗憾。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精品【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课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对象,在引导学生自我概括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要营造一定的有利于主体解读的学习环境,寻找一种适宜的“学习诱因”,激起学生独立阅读的冲动。第二学段略读课文更应该强调情境的创设,在充满情趣的“自主空间”内,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和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能初步感悟并迁移运用文章的写法;
4.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央视2套的《鉴宝》节目。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明确方法
1.提出任务:大家知道,在我们祖国的古文化长廊中,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这节课,我们来参加一场鉴宝活动。(板书:鉴宝)
2.公布方法:首先由持宝人自报价格,再由专家定价,最后请你们各鉴定小组估价,哪一组同学猜的价格与专家最接近,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
[言简意赅的导语引入,明示了活动的要求,暗含着学习步骤和鉴宝任务情境的创设,避免了整个课堂繁杂的问题追寻,激起了学生挑战自我、探索新知的热情。]
二、交流古画。初解图意
1.呈现古画:现在请持宝人上场。(一生上场,呈示《清明上河图》)
2.交流认识:老师来当主持人,请问你对珍藏的这件宝物有多深的认识?此时此刻,你的亲友团(指着全班同学)肯定也有话说。亲友团的成员们,谁来补充?
3.揭示课题: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似乎觉得这是一幅的`画。
(生自由谈吐,师见机板书:名扬中外。)
4.自报价格:你准备给自己的这一藏品定个什么价格?请写上。(学生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自报价)
[以持宝人的身份引出《清明上河图》(电子版)全景,形象逼真的图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品味的兴趣。持宝人与亲友团的话语补充,集结了全班同学对此画的关注。学生的言谈,必定会使执教者敏锐地捕捉到教学的“最近发展区”。]
三、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1.读文批注:这个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你们准备出多少钱?这不能靠胡思乱想,空口无凭,我们应该对它有更深的认识。请你们打开课文,翻到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自由读读课文,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标记,如果有自己的新认识可以写在相应内容旁边的空白处。持宝人也请仔细读读,有了新的认识,你可以重新定价。
2.交流见识: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一定对《清明上河图》这件宝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3.采访持宝人:听了这么多同学的意见,你肯定有话要说。你想调整自己的定价吗?
[在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继而说说谈谈,教师巧作点拨,在谈感受中归结课文大意。语言不苛求规范简约,能有全文整体感的浓缩、几个片段主要内容的组合即可。此学段,学生言多未必失,允许学生出现适当的“语言拉扯”现象。]
四、图文对照,讨论鉴定
1.鉴定办法:对这幅既不能摸又不能闻的《清明上河图》,你们准备从哪几方面做鉴定?
2.鉴定导向:大家真有办法。可是这么大的一幅图,如果每个地方都进行鉴定,别说一节课,就是一两天也鉴定不完,何况课文也并不是记下图上所有的内容。请听几个同学按小节读文,大家边听边想,你们准备从哪一方面鉴定。
3.合作鉴定: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围绕重点内容去鉴定吧,别忘了给出你们小组的鉴定价格。
4.定价依据:
(1)首先请亮出你们小组的鉴定价格。
(2)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自己为什么要定这个价。一定要联系课文,说得不完整,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5.宣读口号:大家的理由都说得很充足,现在最需要来几句口号为自己小组呐喊助威。其实最好的口号就在文中,请找出你觉得最有说服力的句子读出来,读得好的小组加10分。先自由练练再欣赏。
6.终定价格:说也说了,读也读了,相信现在很多同学都有新的定价标准。请你们商量一下,给出你们小组最后的鉴定价格。
定价不是目的,说出定价依据才是我们的需要,而联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用琅琅的书声外显体悟的精神实质,方为此处教学的目的。
读乃心声,离开了读,则易流于空谈。
五、拓宽见识。填充证书
1.专家定价:接下来我们看看专家定出的价格——无价之宝。听听依据(配音字幕呈现):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此画为绢本水墨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北宋古都汴京郊野的春光,中段描绘了上土桥及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
这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有了这幅图,就像拥有了一本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另外,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但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内容是一部历史,收藏过程也是一部历史,所以我给的价格是——无价之宝。
2.填充证书:因为课前我对《清明上河图》没做鉴定,不知它有哪些优点,所以荣誉证书还有部分内容没完成,需要在座的同学帮个忙,把你这节课所知道的内容填进去。大家动笔写写吧!
3.颁奖仪式:
(1)给定价最接近的优胜小组奖励。
(2)给持宝人颁发证书。(学生朗读证书内容)
4.陈词谢幕:一幅绘画作品,却能价值连城,怎能不让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这是我们祖国的瑰宝,这是我们民族的荣耀!在我们广袤的土地上,在我们悠久的历史中,会有更多的明珠在闪耀,让我们尽情地亲近它们吧。今天的鉴定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内容及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清明上河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提问: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将看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幅画呢
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遇到重要的信息,用横线画一画。
a、学生齐读课题,思考提问。
b、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开头板书课题,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二、交流初读了解内容
1、师:大家都读得挺投入的,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读后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基本资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剖析课文,深入了解。
1、请同学们对照图画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内容?为什么?想好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谁能把你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其他同学,并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相应图画,引导学生欣赏画面,学习课文。
4、在看图学文的`同时解决学生初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对照图画再读课文,思考自己喜欢的部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后,共同欣赏这一部分的图画,并进一步学习课文。在学文的同时提出自己初读时遇到的这一部分中不懂问题,共同解决。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对照图画加深对这幅图的印象,同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及原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感受这幅图的历史价值。然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部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全篇,激起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感情。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我们就再来欣赏一下整幅《清明上河图》,说说你的感受。
2、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全文,告诉世人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3、再次欣赏整幅图画,并谈谈自己此时的感想或感受。
4、齐读全篇课文,激起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对这幅图有一个整体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1、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2、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3、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课后向家人介绍《清明上河图》。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了解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开拓了视野。
板书设计
《清明上河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副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