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演讲稿
此篇文章师德演讲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师德演讲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与大家做同事已经4个年头了,这也意味着我从事教师这份事业也4年了。4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爱·责任·奉献”。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莲柯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国著名作家冰心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可见,师爱之重。
20xx年,我省金坛市即将退休的52岁教师殷雪梅舍身救学生的事迹传遍了中国。她面对飞驰而来的小轿车,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里夺下了6位孩子的生命。在这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她想到自己吗?没有!那一瞬间,她出于师爱的本能,护住了自己的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殷老师的高尚和伟大,不仅是她"用爱谱写生命的赞歌",更是她“用生命诠释着师爱”。
其实,再看我身边工作的同事的你们,你们又何尝不是将你们的爱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呢?即使是上了十几遍,几十遍的旧课,你们从无怨言,都会从头到尾,认真地备好并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还要批改大量作业、阅读大量书籍补充新知识和新信息。你们没有惊人的壮举,没有耀眼的光环,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爱心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彼岸……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师爱,还要有一份责任。俗话说的好:“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 “三钱粉笔,万钧重担。” 这字里行间都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师责任感的重要性。
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无怨无悔。爱与责任的交融,是师德之魂。正如 朱永新教授说的那样: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是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4年,不知不觉地,把我对教育的热爱带进了一种境界——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有独钟的境界。我想说,就以——此——情——此——意,奉献——此——生——此——世。
谢谢!
师德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严师慈母心》今年我接任了学校最小的班级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并且还担任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班主任,刚开学几天孩子对我还有些生疏,见到我有些规规矩矩的。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像妈妈一样的关心,爱护他,教育他,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课间给他们擦擦脸,梳个小辫,做个游戏,渐渐的孩子感觉我像一个妈妈,有时还叫老师教成妈妈。正如诗人所说,天下最大的爱是母爱,母爱是水,清洗心灵的水;母爱是山,让你依靠的山;母爱是风,吹散失望的.风;母爱是雷,冲击人生的雷。我也试着做我儿子的好妈妈,也试着做学生的好老师妈妈。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
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师德要求教师公平合理的善待每一个孩子,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的孩子,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的,都十分需要教师的爱,教师的爱能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孩子振作起来,教师的爱能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人生是平庸的”。那么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喜欢。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孩子爱我,我爱他。教师只有热爱孩子,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孩子,只有爱的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待孩子。
我们班门家宝是一名令人头痛的同学,课堂课外都很好动,软硬不吃,苦口婆心他依然我行我素,上课不时发出怪音。若上课不动时,那他就是睡起大觉。参加各种活动不会排队,不懂课堂规矩,自理能力差,与人沟通时,词不达意,缺少礼貌。可以说,他是那种基本没有学习细胞的孩子。所任课教师拿他没辙,放置一边不闻不问。我想对这样的孩子放置不管,那这孩子一生将毁于我们之手。一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做学生的开始,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阶段向小学阶段转型过来的,他们天真活泼,可又无拘无束,缺少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怎样使他们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是我们一年级老师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不放任又不为难学生。
不放任任何一个学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严”字。不放任学生应从细处着手,贯彻到学生成长的整个心路历程,体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教师对于在思想上,行为上出现的些许偏差,都应随时随地予以提醒、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要因为是些小毛病、小错误而不以为意,轻易放纵,导致恶习的形成,难以扭转,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作有心人。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教师以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身边的学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力求达到由教师的不放任学生,上升到学生自己不放任自己。
不为难学生,以慈母般的心去感化孩子,让孩子愿意给你接近,跟你交流,这种方法实际就是一个“爱”,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出现错误时的心态和处理方法上。学生在成长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正确的方式,恰当的语言以及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则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失误。不为难不等于不批评,但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批评前要充分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应该顾及学生的面子,选择适当的地点、场合,批评用语不能过激,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批评时要言辞恳切,满怀关心和帮助。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要让他心服口服,乐于改正。在教育他时我就是用了这一方法,效果好极了,这个同学上学期从纪律到学习成绩进步很大。由此可见,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做学生好老师就要把学生跟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痛爱。
师德演讲稿 篇3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样可以推而广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
有位古人告诉我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就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能否培养好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崇高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
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三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患上了急性心肌炎,当我们看着她忍着剧痛、冒着冷汗、用双肘支撑着讲台坚持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说:“现在正是你们的关键时刻,我不能放下你们不管,等你们高考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老师的病自然就好了!”朴素的几句话,让很多同学都掉下了眼泪。这种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不正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吗?
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我们的周围或许会听到这样的事情,某位老师政治观念不强,课堂上不能把握分寸,导致负面影响;有的人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对本职工作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生反映某些教师缺乏责任心,备课不认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授不上课、副教授少上课、提了职称减少课等等。虽然说这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同样也应唤起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忧患意识。我们说大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们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学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那个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通过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某些老师从所谓的差学生身上找不到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我们说,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在我校争创国内一流地方性理工大学的征途中,一流的师德师风必将反映着我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更是xx理工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我们看到,正是广大教师的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铸就了xx理工56年的光辉历史,才谱写了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的美丽华章,才可以让我们展望xx理工的宏伟蓝图!
让我们共同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以良好的师德擎起教育的蓝天!
师德演讲稿 篇4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师爱,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师爱的具体表现应是,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从而使班主任工作达到更高的层次。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师爱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爱。一般认为,师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出来的一种对学生的关心、热爱、尊重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等行为,也有人称之为教育爱。比起人类最本能的一种爱——母爱,师爱则体现为一种社会的、政治的高级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教育界普遍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为可贵的职业感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更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人际关关系,它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深刻的关系。班主任工作的整个过程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这种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的热爱才能体现出来。著名的教育学家刘佛年认为,教师修养包含的众多方面中,对学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师爱兼有亲爱和友爱的优点和长处,人们称老师为“良师益友”,甚至认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充分说明了师爱不愧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情感之一。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更应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工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师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的焦点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两极生”。所谓的“两极生”指的是表现好、成绩好的“尖子生”和表现差、成绩差的“后进生”。不管对待哪一种学生,班主任都应能做到一视同仁,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问题,特别是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平等的态度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对“尖子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就大加赞扬、宠爱有加,而对“后进生”的错误或过失就表现得冷若冰霜、严加批评,“恨铁不成钢”,认为这是拖了班级的后腿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前者会助长学生的虚荣心和骄傲情绪,有的学生会被老师的赞扬冲晕头脑,变得沾沾自喜,这种放纵的行为对学生百弊而无一利;而后者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创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因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而变得孤独,因看不到自己的希望而变得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容易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从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发现,同行中的优秀者,往往都能较好地处理好有关“后进生”的问题,懂得其脆弱的心灵更盼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关怀,并能适时开一些“治疗”心灵深处创伤的良方,同时,这种“雪中送炭”的行为更能给学生带去内心的感动,更能激励他重新站起来。
师德演讲稿 篇5
有人说儿童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儿童比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比园丁的工作也复杂的多,尽管他们拥有着共同或共通的规律。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是我是教师,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当我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人民教师!
然而,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我的物欲不断膨胀。不断膨胀的物欲必然带来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带来精神的空虚,物质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长期的,挥之不去的。我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无际中看不见一丝阳光而苦恼,我为自己无心再单纯地对待每一张渴望知识的脸庞而羞愧。
当我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如梦初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这些同行们,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多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教育着我;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增强了我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我爱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我愿作红烛,我甘为人梯,我愿在这个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坛。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