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2025/09/07教案

此篇文章《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较为生动的童话故事,写了鸭先生门前小路的变化,让学生懂得整洁美好的环境能让人们心情舒畅,要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教学时,我分为“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这三层进行教学,重点进行几句话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体会美丽的小路变脏了,是大家乱扔垃圾、破坏环境造成的。从而在读中理解,在理解后读得更有感情。课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谈谈本课教学的感悟。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摹仿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

“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

不足之处:

对于阅读课文教学来说,我的教学设计还是过于细致,面面俱到了。这样一来学生的朗读时间稍显不足,没能更好地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即以学生多读多说为主。由于时间紧迫,最后的“环保小卫士环节”没能让学生好好发挥,没能进一步加深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篇2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这篇课文是家长开放日那天执教的,由于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就是来感悟课文内容。首先从字词入手进行复习巩固,开火车认读是大家喜欢的方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接下来就是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告诉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这篇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

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说:

“啊,多美的小路啊!”

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说:

“啊,多美的小路啊!”

兔姑娘又从小路上走过,皱起了眉头,说:

“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鹿先生又从小路上走过,捂上了鼻子,说:

“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

鸭先生也叫起来:

“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

他看着看着,忽然一拍脑袋,说:

“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在这一环节,我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准备。汇报表演时,学生的表演欲很高,都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对文本的理解不透彻,导致个别学生对鸭先生的`话理解有偏差,把惊讶理解成愤怒,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也没有正确引导,造成了课堂有些乱。这也是我今后应该加强的地方:仔细倾听,能够发现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于文本表现出来的主题,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但是关键要引导孩子学会保持环境卫生。学习这篇课文正好结合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综合治理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其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将环保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同时,也突破了本课阅读教学的难点,又体现了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有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的应变能力,朗读课文的方式应体现多个人朗读,少集体朗读,对于教学的设计应该更深入一些,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这些方面都是今后的教学中有待提高。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篇3

【情景说明】

今天早上我上完了《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按照惯例学习了生字,读熟了课文,可总感觉到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没有把小动物们当看到小路从干净—脏—干净的这种不同的语气读出来,语调十分平淡。虽然在教学中我一再采用提示、范读等方法,收效也甚微。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不能入睡,思考着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朗读呢?又想到今天早上,我还为学生老爱吃零食,并且总是把吃零食的纸随地乱扔的事而发了火。突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如果能把这两件事合并在一起,既能学习了课文,又能给学生上一节思想道德教育课,那不是两全齐美吗?苦恼的问题解决了,就等着明天去实践,我这才安心地睡下了。

第二天课前,我将同学们的座位左右两边靠墙而坐,中间留个宽宽的过道,并精心打扫干净。我还收集了同学们吃完零食乱扔的垃圾,有易拉罐、花生壳、糖纸等,用塑料袋装起来。我又到校园的花圃里搬了几盆鲜花摆放在过道的两边,做一些装饰。最后从同学们《成长资料袋》里抽出上周美术课中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动物头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准备好后,我安心地回到办公室,喝一杯茶,只等着打铃上课。

【教学过程】

一、我想读

上课铃响了,我一走进教室,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有的小朋友甚至大声嚷嚷开了:“老师,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坐呢?”“这中间的地方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我微笑着让学生安静下来后,告诉学生:“中间这条长长的过道就是我们今天表演的舞台。昨天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今天我们就来把这篇课文搬上舞台,你们都是小演员。先读读课文准备准备,相信你们等会儿一定会表演得非常出色的。”

话音刚落,同学们一个个热情高涨,大声朗读起课文。看着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我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朗读远比无目的的朗读效果要好得多。听到朗读声渐渐平息下来,我高高举起小鸭子、兔子等动物头饰,问学生:“谁想来演?”“唰”的一声,几乎全班的同学都把小手举了起来,还有的忍不住先喊了起来:“我!”“我!”……

我找了几个平时不太爱举手发言的同学,让他们戴上头饰,站在讲台前。我便开始讲述起来:“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兔姑娘轻轻地从小路上走过,说──”表演兔姑娘的一个小女生,在这条“小路”上走着,看到干净的“路面”和鲜艳的花朵,情不自禁地说:“啊,多美的小路啊!”我又接着讲述:“鹿先生慢慢地从小路上走过,说──”扮演鹿先生的一个小男生,非常富有想象力,当他走到“路”中间时,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十分投入地说道:“啊,小路上的花可真香啊!”虽然他所说的与书上的话并不相同,但我知道这是他真实感情地流露,对此我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表演中来,我又说:“森林里还会住着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经过这条小路时,又会怎么说呢?”随后,这条“小路”上又走过了“虎大王”、“鼠弟弟”、“牛伯伯”……而赞美小路的话也各有不同。“啊,多美的小路啊!我真想跟鸭先生一起住在这里。”“小路上的风景多迷人啊!”……同学们个个演得十分起劲。

二、我会读

看到我的教学有了效果,我也教得信心十足了。我说:“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可是──”我拿起早就准备好装着垃圾的袋子,将垃圾倒在了地面上,接着说:“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同学们看着干净的路面被垃圾所掩盖,个个沉默不语,但我知道此时他们心情是不平静的。还有些同学看到自己熟悉的垃圾时,脸也“刷”的一下子红了。我又问:“小动物们又从小路上走过,他们会怎么说呢?”扮演“兔姑娘”的小女生皱起了眉头,说:“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扮演“鹿先生”的小男生捂上了鼻子,说:“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接着“虎大王”、“鼠弟弟”、“牛伯伯”……也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一位爱吃零食并乱扔垃圾的学生站起来说:“这都怪我平时爱乱扔垃圾,才会让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看到同学们有的惊讶,有的自责,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觉得他们已经融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去了,并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演读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不正是如此吗?

三、我来扫

我用疑惑的表情望着同学们,说:“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把它找回来。”“对,找回来!”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几个同学甚至已经下位,跑到教室后面,拿起扫帚就动手开始扫。没有扫帚的同学俯下身子,把地面上的垃圾一一捡了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随后的几分钟,大家人人行动,来把地面上的垃圾收拾干净。大家做得十分认真,也很干净,不放过一个角落。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一个个兴奋不已,有的说:“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有的说:“美丽的小路好亮啊!”这时我班的小班长站了起来说:“我们要保护环境,只有这样美丽的小路才能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我看着这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语重心长地说:“是啊,我相信只要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周边的环境,美丽的小路、美丽的教室、美丽的校园都会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的。”从孩子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决心。这也正是我想要的。

【教学反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基本的语文课程目标,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在本课教学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后进行朗读。首先,我在教室中间留个宽宽的过道,并精心打扫干净,又到校园的花圃里搬了几盆鲜花摆放在过道两边,做一些装饰,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优美的环境带给人们的是身心的愉悦,学生发自内心的赞叹“小路”的美丽,也就是由感而发了。

其次,在同学们感受到“小路”的美丽时,我拿起早就准备好装着垃圾的袋子,将垃圾倒在了地面上,这其中还包括了同学们吃完零食随手乱扔的垃圾,如易拉罐、花生壳、糖纸等,当学生看着干净的路面被垃圾所掩盖着,有的甚至还有自己亲手扔的垃圾,自责、惭愧的心情油然而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演读句子,书中的句子变成了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最后,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一个个齐动手,来把地面上的垃圾收拾干净,让美丽的“小路”恢复原貌,当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一个个兴奋不已,此时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再次发出了对美丽“小路”的赞叹,其中也包含了同学们要保护环境的决心。

经过这样的练习,我深深地感受到当课文语言材料真正进入精神领域,与自己的经验相融合,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时,无需进行朗读知识与技巧的指导,自己朗读的语句就自然能打动自己、感染别人。进而情感就会出现升华,就会自然迸发出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重新表现课文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蕴美。这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这时,课文的“符号语言” 已经化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言语。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入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了潜移默化地教育。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许多好习惯还未养成,自控能力较差,虽在平时反复强调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但仍收效甚微。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道德教育。当学生看到原本干净的路面,被自己平时所扔的垃圾掩盖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保护环境,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知道“小路”从干净到脏,是由自己的不文明的习惯造成的,而“小路”从脏又到干净,也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这时所带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远比单纯语言上的说教要大得多。因此,后面学生的“我来扫”,“表决心”等行为,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教学启示】

我设计的这次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朗读的教学,课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对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孩子将课文改编成了课本剧,表演给同学们看,而且教室里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可这又不由地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一味强调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课文教学中去,会不会淡化语文课的教学,将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二、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如何真正地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有些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无论教学中如何费尽心机地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由此教师就必须在创设情境中多下功夫。我也希望教材能多编入些学生喜闻乐见、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课文。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篇4

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置的: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等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识字教学上,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学生自学生字,通过听录音、圈生字、自读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对生字有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请几个读得比较好的小老师上台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我发现由小老师领读的效果比老师领读的还要好,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第三步,出示字卡,通过开火车、随机抽取字卡等方法巩固孩子们的识字。

在教学课文上,我把课文分为“感受美丽的小路——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又回来了”这三层进行教学。而在第一课时上,我把重点放在“感受美丽的小路”上,重点进行几句话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小路的.美丽。

在教学此课时上,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识字教学上

1、我分三步进行识字教学,但是每一步的过渡语不够自然,从而导致各个环节不够紧密,有时让学生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在小老师环节上,我请的是两位读得比较棒的孩子,这样虽然能够强化孩子们的识字,但是并不能帮助我及时发现尚未掌握生字的学困生。如果我能够在全班都读得好的情况下,再请一位读得不好的学生上台读,一来可以纠正该学生的读音,二来可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避免犯错。

3、在识字上,我是先让孩子读准每一个字音后,反复强化之后再让孩子连字成词得读。对于第二学期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把生字再深化下去,多读一些词组,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拼音上。

二、课文教学上

1、在指导朗读上,我没能引导到位。在引导学生读出小路的美丽时,我出示一张图片便让学生来体会美丽,这样有点牵强,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语言渲染,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孩子想像后再引导孩子读出小路的美丽。

2、在课文理解上,我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而错失了很多好的课堂生成资源。例如我问孩子小路怎么样时,我的答案是“美丽”,但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很臭”。这说明这孩子是有认真预习课文的,但是如果我能够按照孩子的思路,顺着他的话说下去,反问“为什么你觉得小路很臭,它是不是一直都这么臭”而来进行课文理解,相信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点上,我还需大大地努力。

3、备课不够充分。1、没能准确地帮助孩子们理解“鹅卵石”等词的含义;2、预设课堂容量较大,导致在课堂快结束时有一些问题匆忙解决,甚至是老师自己自问自答了。

三、关注学困生的力度还待加强。

备课时,心里要装着学习困难的孩子,并且在课堂上应该多让那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篇5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环保题材的童话故事,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主要以小路的变化(美——不美——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一精心准备,让孩子获得美的熏陶

美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严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显得至关重要。《美丽的小路》这一课用优美的语句展现出如画的景致,童话人物的美好行为,无一不显示出美。为了让学生能迅速进入课文,严老师都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制作漂亮的头饰、制作精美的课件、准备小黑板等。他们的心灵早以浸润在美的馨香之中,他们完全忘记了身后那些老师们。

二情境调动情感。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才会让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考虑到文本的特性,在教学中,严老师利用很多优美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视线,尽量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动态化。课件中,鲜花盛开、铺满花花绿绿鹅卵石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文本情境,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他们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灵的熏陶。

三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1借助课件图画阅读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动静结合,虚实相济,美不胜收,插图作为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教学开始,在合作识字之后,严老师让学生看插图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阵阵夸赞。课文中有一幅小动物们清扫道路的图片,当严老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学生们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澡。”有的说:“小鹿在给小路洗淋浴。”瞧,孩子们早已把小路当作自己的伙伴了。在这样的氛围里,让学生们去读书,深情并茂的朗读再也不是奢望。

读演结合读悟。《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严老师和视频上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努力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形式,引领每一个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学而不思则惘。在读完三种小动物发现小路变脏后说的话后,她们又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了什么,谈各自的感受,体会出三句话在感情程度上的差异。用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老师的朗读指导。在学生自主表演后,她们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评价,理解了三个角色当时说话的心情,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有的“捂住了鼻子”,有的“皱起了眉头”,让学生用动作来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特别是严老师强调了我会读中的三句话中的标点符号,学生理解了标点符号,读出句中的感情,这一点严老师引导的效果特别显著。

2激发想象阅读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的独有的画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文中小路变脏了的一节,让孩子们看图说,后来去掉画面,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小路上会有什么。“小路上有烟头、有果皮、有牛奶盒、有落叶……”“呀,小路真脏啊!”“小路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瞧,孩子们已经把自己当成小鸭们了。此时,教师任何的介入都是多余的,老师只有与孩子同喜同忧了,阅读早已实现文本的内化。

3既积累又激励

积累是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指标,如何实现学生主动积累的欲望和习惯,也是每个老师思索的问题。在《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严老师是这样做的。一开课,她准备小黑板。在夸小路的时候,有个同学讲到五颜六色这个词,严老师马上说:“真棒,这个词真好,我要把他收藏起来。”后来,朗读时,孩子们推荐“花花绿绿、长长、洗淋浴……”等词句,显然这一作为取得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习惯,又达到了激励的效果。后来的阅读教学中我又逐步引导学生做专门的词句积累本,一期下来,积累的习惯养成了,孩子们还收获了不少的词汇,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人文渗透,追求情感教育的无痕

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应该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强调的是渗透,在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品味语言,理解内容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感染。只有通过渗透的方法,情感教育才是有效的,小学生未到理性年龄,他主要形象感受认识到情感教育不能搞架空分析,穿鞋戴帽,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形象,受到情感熏陶。《美丽的小路》一课渗透着环保教育,有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这样的环保意识在情感的雨露的滋润下得到萌芽。在严老师用媒体呈现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牌,孩子们出谋划策,想了很多办法要留住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心灵赢得了又一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