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此篇文章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1
“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注意,亲人两行泪。”这句话来自我印象最深的科幻片《流浪地球》。不过我最感动的是电影传递出来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望。
电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们躲进地下城,用行星发动机迫使地球停止自转,然后用一个空间站领航,准备拖走它;第二部分是韩子昂等人到地面上,见到满目疮痍的地球之后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第三部分是人们想用土星的'引力向前,反而被土星吸住了,刘培强舍身解救。三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其中,科幻部分最多的是在电影的前中段。它讲述了太阳急剧老化,即将吞噬地球,人们在亚欧大陆上建造了行星发动机,准备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到新的星系上去。我认为这里有一个细节很好,符合实际情况。你想,为什么行星发动机要装在亚欧大陆上?因为这块大陆的板块足够大,可以承受足够大的推力。
不过构思行星发动机就有点反物理了。太阳的引力为3.56×1022N。而地球的承载力仅有1.5×1010N,所以地球可能会被压碎的。不过吴京说得很好:“科幻就是科技结合想象而成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像后面还有点燃木星的片段一样。其实我更在意的是电影所传播出来的价值观,能否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个电影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想法:什么都能散,但是家不能散。就算走也要拉着地球。电影里有两个很感人的情节。一个是韩朵朵呼吁大家来帮忙;第二个是刘培强英勇就义。看到这里,观影的人几乎都落泪了,各个人物的性格也在这里突现出来。性格不一的人物造就了一个个别样的情节,很能打动人。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我很喜欢,这也是我印象比较深的科幻大片。我相信中国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硬核科幻电影。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2
大火的电影上映快一个月了才看,有点晚。浏览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以肯定的为主,印象最深的一种说法是讲“中国首部真正的科幻电影”,观影后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从制作来看,《流浪地球》和国外的大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整部片观感流畅,没有往常的生硬和明显的卡顿。这是国产电影的一次进步,也是一次革命。
从情节发展来看,《流浪地球》的情节设计比较巧妙,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时,中国英雄同国际精英们一起拯救世界,这隐含的爱国情节,看了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从题材的选择来看,《流浪地球》以星际穿越拯救地球为题,往常这样的科幻题材只能在美国大片中才能看到,《流浪地球》打破这个垄断,为国产电影的制作寻找到了新方向。
从情感发展来看,《流浪地球》是亲情为主的戏路,这比较具有中国特色,这点上如果再有一条爱情线,电影就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谈完《流浪地球》好的方面,谈谈个人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这条亲情线,从个人角度讲,如果我是刘启对父亲应该更多的是崇拜和想念,但影片中表现出的'更多是埋怨和不理解。哪怕最后这层感情因为刘培强的舍身大义而反转,感情上很难理解和认同。
影片总体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值得肯定,观众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掀起了中国电影创作模式改革的新篇章。
网络上有个有趣的说法,讲整个娱乐圈都不敢为吴京和《流浪地球》发声道贺,因为《流浪地球》犯了大忌,不按套路出牌。
以往的电影都靠流量明星。不管啥剧情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或明星扎堆出演就能保障票房,但随着烂片泛滥,观众审美疲劳,渐渐不买账了。
吴京的电影把精力和经费都倾注在电影的情节和拍摄上,倾注在电影的质量上,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这次转变来的有点晚,这次转变是必然,吴京抓住了机会,作为观众要感谢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好的电影,相信商人的嗅觉永远是最明锐的,期待未来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3
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去看,因为我对《流浪地球1》并不是很感兴趣(特效什么的有点尬),而且我觉得过年应该看《交换人生》这样的喜剧比较好。
结果朋友圈都在推荐小破球,而且二刷的呼声不断,还有位大神头头是道写了一篇小破球的评论,跟《三体》做了个类比。这下可让我家那两位三体迷坐不住了,硬拉了全家大年初二送票票。
首先是本人的观后感——
作为女性,最重要的是打动我本人。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刘培强与师傅之间的父子情,图恒宇和丫丫的父女情,图恒宇与马兆惺惺相惜的同事情,刘培强师傅和他那位外国哥们的战友情……都挺让人动容的,尤其是“五十岁以上,出列”以及月球上核爆炸的那一刻,我是哭了的,身边那俩借着黑暗偷偷抹眼泪这种事,我就当不知道好了。
周老师和那位女外交官的部分,我没有特别感觉,虽然我是根正苗红的,但平凡的叙事更能打动我。
然后就是我家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上次把这两位祖宗请进电影院还是成龙的《天将雄师》了,这二位也是认识大明星的人,奈何出来就抱怨:太闹了,耳朵震得疼,吓死人了晚上回去要做噩梦……
这次么,什么都忘了,一个劲地说:哎哟,这个像真的一样!
出来问他们好不好看,说没看懂!没看懂还看了三个小时都不肯睡觉,厕所都不肯上?!
人家说:好看啊!
果然是字面意义的好看!
我家那两位的想法呢——
这个是在致敬暗黑森林!
妈妈,快看,那个闪烁的红灯,意味着数字生命很可能已经叛变了。
妈妈,如果三体人半路上遇上流浪的地球,会不会很尴尬?
妈妈,这座屋子像不像《星际穿越》的五维空间。
——至于他俩说的什么空间塌陷,什么时空多维化,原谅我根本听不懂也不想听!
我就看个电影而已,难道还得去考个物理学博士?
看个热闹还能看出两条线,我觉得已经对得起我的智商和荷包。
不说了,二刷走起!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4
昨天带着孩子观看了《流浪地球2》电影,回来后,闺女一直嚷嚷让我写篇关于观后感,关于这部片子的影评已经多如牛毛,自己思考良久,就从其他的角度来说说这部影片。
首先这部影片整体上是成功的,对于中国科幻题材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和突破,但依然存在一些硬伤,比如情节还不够紧凑,共情铺垫还不够好,矛盾冲突表现不够突出。整体来说瑕不掩瑜,是值得称赞。
其次,由于主线比较多,也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一次观影,不足以全面了解和理解,如果要深刻领会影片表现的主题和含义,需要二刷和三刷,自然好剧值得反复收看。
再者,影片也极度表现出中国如今的自信,以及希望未来中国在全球事务里有更多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用中国的哲学思维来理解灾难,理解生命,理解人类文明,在突出的团队精神,而不失英雄主义,这是有别于西方灾难影片或者科幻片最大的不同。
还有其影片与西方天马行空的科幻不同,属于比较贴近现实的科幻,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创作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不是原著作者的思想局限,而是现实中一些审核所局限,也局限了中国科幻题材的高度。
最后,还是人类文明与数字生命的冲突。影片开始,我以为是人类与数字生命选择不同的冲突,结果是共同拯救了地球,这出乎我的意料。其实数字生命在未来科技中不是不能实现,但如何界定就是个社会的难题。还有就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强大,人类与计算机之间如何共处也是未来要面临的挑战。个人觉得,人类文明将来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灾难,而是来自人工智能的觉醒。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5
如果有一天,太阳即将熄灭,人类将何去何从啊?小时候,我们害怕黑暗,畏惧一切黑漆漆的东西。甚至连被锁进一间不透光的小屋,都能成为年幼的孩童心中最恐怖的惩罚。
而当生于光亮,长于光亮,面朝光明的人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太阳——那是被人们视为地球的母亲的'太阳时,又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经历多少艰辛,哪怕要用10亿代人去完成名为“流浪地球”的计划,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去完成。那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这时的人类,已经无路可逃。
可是,正当人们以为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的时候,变故突生。死里逃生的地球,即将毁灭。此时的人类,已经黔驴技穷,无能为力。
电影中的场景是这样的,惊慌的人们如闹哄哄的蜜蜂一样,发疯似的推挤争吵、四散而逃,却又不知往哪儿逃。到处都有人绝望地自杀,幸存的人们,有的声嘶力竭地哭喊,有的目光迷离地仰面狂笑……支撑在他们心中的那根名叫“希望”的柱子——垮了。
可在,得知地球文明仍抱有一线希望时,勇敢的人们却又是那么尽力,那么热情地投入救援,仿佛刚才你见到的颓唐是假象。坚韧不屈的人类,又活过来了——仅仅因为那一丝渺茫的希望的火焰,又燃起来了。
在千万年的劫难中,人类如同在浩瀚星河中缓缓爬行的蝼蚁,一次次面临被赶尽杀绝的境地,又一次次奇迹般地绝处逢生。坚强,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唯一理由。
孩子们呐,困难来临时,别再用眼泪来回答。“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让我们带着希望的火炬,用勇敢与智慧拥抱未来!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篇6
暑假我看了梦寐以求的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讲述了2075年太阳即将毁灭,而且迅速膨胀,500年后将吞没地球。人类为了继续生存,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而在去往“新家园”的途中,因为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地球上所有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都停止了工作,地球危在旦夕。于是联合政府号召全球的救援力量在36小时内重启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时间紧迫,木星强大的引力就要吞噬地球。经过太空站的刘培强和救援队的刘启、王磊等无数人的'不懈努力下,点燃了木星大气能量,地球离开了木星的引力圈,人类得救了,地球暂时安全了。但刘培强为了救儿子,为了救人类,他驾驶飞行器助燃了木星的能量。最后牺牲了自己,化为木星最灿烂的能量光……
看完这部电影,我又失望又感动。失望的是我以为刘启会和爸爸刘培强团圆,但爸爸永远留在了浩瀚的星际宇宙,爷爷留在冰雪覆盖的上海,这是刘启心中最大的伤痛;但我又很感动。在拯救地球最后的36小时,每一个人拼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前进的路上不断有牺牲,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一派从容,面带微笑。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这蓝色的星球,他们牺牲小我,成全了大我,无畏危险,舍生忘死,值得我们心生敬佩……
《流浪地球》的最后,只有一句话问大家:我们是否有勇气,带着地球去流浪?为什么不,我热血沸腾。人类无论最后要走向哪里,我们都会选择希望。绝不服输,前方是500年也好,2500年也罢,坚持希望,我们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