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此篇文章年(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年 篇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猜谜语吗?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习。在练习环节出示问题。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如此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08年8月8日这个历史意义的日子的记忆火花,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最后知识拓展环节出示以全班集体照为背景的月历,让同学们兴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数学课,制作月历,为下节课知识作铺垫。
年 篇2
教学过程:
1、礼物:年历(正面:哈尔滨风光反面:各个年份的年历)
师:你从手中的年历中能知道什么?
生:上面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月
师:数数大家都会,通过数数体会数的含义就不简单的了。板书:12个月
生:有的是28天,29天、30天、31天
师板书;
生:只有二月是28天
师:只有说明了她与其他月份作了比较,观察和比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师:年、月、日
2、20xx年年历
师:多少个月?你拿的是哪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
生选择年份说。
师:她找到了年与月的关系,板书:1年=12个月
师:哪几个月是31天?带生共同找到。课件演示。
师:有序观察就不会遗漏了。观察自己的年历,哪个月是大月?板书:1、3、5、7、8、10、12月
师:找哪几个月是小月?
生:4、6、9、11月
师: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你手中的年历这几个月是30天吗?
师板书:4、6、9、11月
师:还剩下一个特殊的月份,二月有多少天?
生:28天或29天
师:在年历告诉我们的知识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有时二月是28天,有时是29天。
播放:二月
师:听了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生: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师:二月是28天的那年叫做平年,平年的.一年是365天。二月是29天的那年叫做闰年。闰年的一年是366天。
3、记忆:
(1)师:怎样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好方法?同桌商量。
生1:记大月,7前面是单数,7后面是双数。
师请生看课件。(课件闪动:1、3、5、7、8、10、12)
年 篇3
今天是我校进行第三轮数学赛课的第三天,我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年月日》,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总结出判断的规律。
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的不足:
1、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把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先发言,教师不该代替学生来说。
2、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学法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年 篇4
《年月日》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名课”。称做名课是因为:很多数学老师只要选择上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大多数都会选择这一课,我在班班通优质课上也选择了这一课,通过前的几次公开课的摸索和历练,我对《年月日》这一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一、研究“一个月有几天”
导入:乐乐的奶奶有高血压病,每天都需要吃1片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一盒药有30片,够媒奶奶吃一个月吗?同学七嘴八舌“够多”这一种导入方式与我以前讲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过去通过观察“年历表”等学习资料,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后,得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这种方式也能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等方面显然难以顾及。这次以“药够不够吃一个月”的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既暴了学生的真实起点,又培养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当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时,我再顺势引导:小组观察、讨论,探索一年中各月分别有多少天。有效地将一个现实问题抽象成了一个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大月、小月”的知识。再通过歌诀法巩固: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是个特殊月。
二、研究“一年有几天”
在研究一年有几天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乐乐的奶奶觉得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地去药店买药挺麻烦的,为了方便,奶奶一下子买了一大盒降压药,这一大盒里有12小盒,每小盒有30片,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每天吃1片,这一大盒够吃一年吗?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等同学们讨论完了,我说:“我们已经知道一年有12个月,还知道了各个月的天数,能不能列式计算一下自己手中那份“年历表”中一年的天数?”然后小结: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大家想出了很多好的计算方法,帮助奶奶解决了问题,真不错!我认为将数学信息隐藏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解决,呈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内化。
由此,我想到,数学课应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载体,将知识应用融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有效地化解知识难点。同时,在这些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通过奶奶吃降压药,巧妙地将数学信息隐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自主选择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解决问题和知识学习有机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发展性的水平和需求。
年 篇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第五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其中一首古诗,抒发了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浓浓的思乡之情。学习这首诗主要就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因为今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所以我用“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呢?”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过渡“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
然后用“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感受王维的心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同学们离开过自己的家和父母分别过吗?我们班也有好多同学是从外地学校转到我校来的,你们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吗?你们想不想远方的小伙伴呢?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不少小朋友表示曾经到亲戚家住过,少则两三天,多则半个多月,所以小朋友说的时候都表达出了自己很想家,这时候,我提问学生:“王维离家多久了?”“两年!”小朋友几乎是喊着回答,“会多么想家啊!谁能读出诗人的.感受?”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朗读起来颇具深情,效果较好。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体会到了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种角色的互动,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真切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课上我留下了一个遗憾,在解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时,没有讲清楚,应该是诗人联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在思念自己的画面。这里,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语言训练:兄弟们思念王维么,会怎么说?这样将会更清楚的了解诗的意思。这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表达一定要清楚,语文要说得明明白白,否则,学生就听不明白,一头雾水,久而久之甚至会失去听课的乐趣。
年 篇6
目的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年月日等相关的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整理与应用
教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学生自由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1231246060
(7、4、1)30
29(30)
计时的方法:
⑴普通计时法(12小时计时)
⑵24小时计时法
主要让学生举例说明互相转化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
⑴求经过的小时数
⑵求经过的天数
⑶求经过的年数
主要让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年=个月1日=小时
1小时=分1分=秒
讨论1年=天
2、把下列时刻用普通计时法写出来。
19时8时22时30分5时13分24时
3、把下列时刻用24小时计时法写出来
上午10:50早晨3:20下午2:25晚上9:45
4、练习一的第4、5、6、7题
采用的主要形式生报生写师报生写
三、加深练习
练习一的第8题
讨论后反馈
方法⑴先加小时数
⑵再加分数
⑶满60进1小时
实际应用:
计算是否过保质期
四、课堂练习
作业本
单元检测
目的:系统回顾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