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此篇文章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用常见物品制造声音的乐趣。
2、发现碰撞、敲击、摇动物品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3、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4、学习使用“摇”、“敲”、“碰”等动词。
活动准备:
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勺子、木珠、塑料盒、瓶子、豆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熊宝宝的宝盒》,引发幼儿好奇与探索的愿望。
2、提问:“你们喜欢熊宝宝的宝盒吗?为什么”;“熊宝宝的宝盒都有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有这样一个宝盒呢?”
二、制造声音
1、观察材料,提问幼儿材料的名称。
“老师也有宝盒,看一看里面都有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探究
“用他们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用两件物品怎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试一试其他东西看看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三、分享与交流
1、教师请小朋友演示他们的发现。
“你们真能干,制造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哪个小朋友给大家表现一下,你是怎样制造出好听的声音的?”
2、引导幼儿归纳:用敲一敲、摇一摇的方法,可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
活动延伸:节奏活动“好听的声音一二一”。
活动反思:
整节课下来,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成功。但我发现自己许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通过反思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争取做的更好。如:有的幼儿对所准备的`材料很感兴趣而忽略了我对活动的讲解;在活动过程中我也没能关注每个孩子,有个孩子老是说生日吃蛋糕,我没能做出相应的回应,以至使这孩子注意不集中。还有我想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点,结合活动目的有机地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让活动进行的深入、透彻。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2
活动时间:
6.14
活动名称:
科学:夏天真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投影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室外观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动,让幼儿感觉夏天天气的特点,自由讨论:小朋友,刚才在室外活动感觉怎样?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
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
师:夏天天气炎热,树上的知了会怎样呢?小狗会怎样让自己凉快呢?水牛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
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
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
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饮料瓶、铁罐、纸盒、玻璃瓶、木珠、皱纸团、米、豆子若干。
2、四张桌子分别布置成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的家。
3、录音机和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引出硬币放在饮料瓶里会发出声音。
二、幼儿自由探索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教师先示范在小狗和小鸡家是怎样做客的,其中渗透常规教育,提醒幼儿要有礼貌,要把玩好的东西整理好。
2、引导幼儿总结探索的结果:
(1)不一样的东西放在瓶子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一样的东西放在不一样的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三、请幼儿自由选择一个瓶子,边听音乐边摇动瓶子高兴的出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4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欣赏《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为《吹口哨的少年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是美国科学幻想广播剧《布克的奇遇》的插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爱心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音乐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为单三部曲式,2∕4拍,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引子,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他高音乐曲为之衬托。由于这里运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音乐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经过一段过门后,进入乐曲的B段。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其他乐曲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再现。乐曲的结尾处出现小主人对小狗发出的两声招呼式的哨声,小狗立刻朝小主人欢叫着跑去这部作品,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品中欢快活泼的情绪,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狗和小主人头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用具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头饰和用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三连音节奏型,能够听辩出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能够听辨主题旋律并用动作表现出来,能够感受歌曲节奏、体验歌曲艺术内涵,完成“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重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提升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难点):用动作表现音乐,并从听觉上感受三连音。(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没接触过三连音和后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型,但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而且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对音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本节课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法、学法):在教法上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欣赏法,比较法,实践法,创造法等教学手法。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使学生能够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在学法上,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聆听、体验、参与、实践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着口哨走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问:刚才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模仿一下吹口哨?生:口哨
3.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和口哨有关的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4.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师生律动)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生:小狗、小鸟5.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拍起手来;没有口哨时,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脚走起来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同学们拍了几次手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那同学们走了几次呢?(1次)是第几次?(第2次)(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师:第二段和第一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呢?生:声音要稍微低一点,没有第一段响亮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小鸟——小狗●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第二乐段——男同学锤着手蹲下来踏步第三乐段——女同学举起双手踏步
小鸟——飞翔小狗——节奏结束句——定型动作【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
2、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各10瓶、一次性塑料杯、色卡、毛巾、纸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故事讲到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绿色时,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会跟爸爸妈妈怎么说这个好消息?
二、分组验证(一)投放蓝色、黄色颜料瓶,请小朋友动手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2、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出示色卡)。绿色真漂亮,让我想到了气球是绿色的,你们想到什么是绿色的?
(二)再投放红色颜料瓶,请幼儿进行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1、请小朋友分组,进行配色活动。(做好常规要求)2、请幼儿交换场地,进行另一种配色活动。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4、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出示色卡)。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
四、寻找颜色是啊,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我们到外面去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好吗?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 篇6
活动目标:
1、对泥塑活动感兴趣,体验塑造活动的快乐。
2、运用已有的经验、技能大胆塑造。
3、学习从多角度观察的方法,表现自己对狗的瞬间动作与姿态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在泥工区开设一面小墙饰———幼儿搜集的狗的图片、照片等关于狗的内容。
2、各种材质的玩具狗(绒毛狗、布狗、石膏狗、塑胶狗)。
3、将活动室两个大窗台作为陈列泥工作品狗和玩具狗的`场地,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欣赏评价、抚摸感受。
4、帮助幼儿完成作品所需的不同的胶泥,软硬的电线、小木棍、豆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在种类繁多的狗中确定下要塑造的两种体态特征表现明显的狗———大狼狗和京叭狗。
二、谈话导入
你喜欢哪种狗?喜欢它的哪种样子?请幼儿表演一下狗的姿态,重点帮助幼儿整理当时狗的身体动态和头部、嘴部的特征,分析大狼狗与京叭狗的凶狠和温顺表现最明显的部位,如:大狼狗遇到生人两耳竖立,瞪着眼睛,张开大嘴,吐着舌头很凶狠,它跑起来身体细长,骨架明显。小京巴狗圆滚滚的身体,圆圆的小脑袋,短短的小腿很可爱。
三、幼儿按意愿塑造
四、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观察幼儿在塑造过程中的表现,如遇到技能表现的问题,以平行游戏的方式影响或示范;姿态表现上的问题,可播放录象或抚摸感受玩具狗或辅助工具来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五、相互欣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