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此篇文章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乌塔》有感 篇1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想到了我每次出去玩都不能走远,而且晚上还不能出去,而乌塔却能自己出去,而且旅游的钱也自己挣,这让外国儿童和中国儿童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外国儿童自理能力那么强,而中国孩子却没有这么强的自理能力?我想对中国的家长说:“是时候打开笼门,让笼子里的鸟儿飞翔了,不要让它们在狭小的空间里认识世界,这样只会没有半点收获!
读《乌塔》有感 篇2
这周,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叫做——乌塔。这篇课文跟本单元的课文差不多,都是讲童年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乌塔,虽然她不是伟人,但是她的话语让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受家长的约束,而乌塔比较自由。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如果你们的孩子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话,你们的孩子哪怕成绩再好,长大以后,照样还是一个不会对社会做出奉献的'人。”做人同龄人,我想说:“只有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还要行万里路。年仅14岁的乌塔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全,我们应该学习乌塔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和她一样独自去旅行,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克服依赖思想,积极尝试,勇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并逐步走向成功。
读《乌塔》有感 篇3
这是对孩子的训练,就是爱孩子。他们总觉得孩子要去见见世面,见见天下奇观。孩子自己独自去体验,遇到困难找警察,问路人或看地图。中国的孩子却对这种事十分惊奇,想到的是家人的担心。
在外国人的眼里,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西方人从不把孩子当成小王子或小公主,从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从小让他们出去锻炼,知道外面世界的奇妙和爸爸妈妈赚钱的艰辛,但是在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就更加一味的宠溺孩子,从不让他们独自出门,说是太危险,节假日,不让他们去外面游玩放松,开开眼界。阳光明媚的双休日,当美国的孩子从外面大汗淋漓地打完棒球回家,中国的孩子却刚刚从补习班下课,正在回家的路上,难道这就是中国孩子的假日吗?
比起乌塔,我们真的太渺小了,就像一颗沙子一样微不足道。多么希望有一天,在世界的`某个火车站,也能看见我们的中国少年正踏上通往全球各地的旅途!总有一天,我们中国的孩子也能像西方的孩子一样,在未成年的时候,游览着全球各地,个着独立自主的生活!
读《乌塔》有感 篇4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心无法平静。
乌塔的旅游不花爸爸妈妈的一分钱,自己却用三年的时间去赚钱,再去旅游。如果换做是我们中国人,肯定让爸爸妈妈花钱带我们去旅游。就这样,我们中国人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我们中国的父母只会把我们捧在手里,并不像外国人的'父母,只要孩子的翅膀硬了一点,就适当地放开双手,不管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只能死死地读书,经不起风吹雨打,只能让父母帮他们干。为什么我们会养成这种习惯呢?那是父母担心,我们要是想去有点远的地方,父母的回答只有一万个不同意。
假如我们是一只小狗,那父母就是主人,他们只会死死地牵住我们,不让我们受伤。如果换做外国人是小狗,小狗肯定会把绳子给咬断独自生活。
假如我们是一只风筝,放飞者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们只会让风筝顺着风向——他们的要求行驶,换做是外国人,他们一定会挣脱线条,像凶猛的雄鹰翱翔在浩瀚的蓝天之中。
中国的父母亲们,如果你们爱我们,那就放开你们的双手,让我们大胆地生活下去吧!
读《乌塔》有感 篇5
在我们四年级上册,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那就是27课——《乌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我”去欧洲旅游的时候和一个小女孩住在一起,她就是14岁的乌塔。乌塔告诉“我”,她是趁这次放暑假一个人来欧洲旅行的,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然后还要去希腊。她还说,自己为了这次旅行就准备了三年,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从第七段中,可以看出她为了准备这次旅行,安排得很细、很周到、很周密,而且准备充分、计划性强。也可以看出,乌塔盼望这次旅行已经盼了很久。就是说,乌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爱生活。她恨不得用一天的时间就能环游世界好几周。
你们发现了什么?没错,乌塔说这全是她自己做的,而且说的时候语气平静缓和,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国家——中国里面,那可算是一个大新闻了。看了这篇课文,很多同学都希望自己也能一个人环游世界一周,那这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有两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就是这问题出现在我们自身上。现在想想自己,你是否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呢?你是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我举一个例子吧,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女生一个人在家,忽然家里的门铃响了起来。她以为有坏人,竟然吓得哭了起来,一直哭到她的爸爸妈妈回来。只是她的邻居按错了门铃,居然也能把一个五年级的人吓哭!和乌塔相反,这个五年级的女生胆小如鼠,生活不是不会自理,而是不敢自理,没有信心。乌塔呢,有事敢大胆地做,并且有自立意识,能够自力更生,独立生活能力强,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敢于大胆地猜测。牛顿说得好,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那个五年级的女生那么胆小?因为她没有勇气,没有勇气去锻炼自己。
第二个答案,就是家长的问题。现在,很多的家长每天都要“护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放学。我知道家长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怕孩子遇上坏人,被坏人拐走,或者是迷路了。可是,生活中有那么多好的机会,家长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锻炼呢?越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越要让孩子去锻炼,从小抓起;越锻炼,才能越降低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不仅是这样,很多家长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你们这样做,只会害了我们啊!
家长们,希望你们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就不再继续这样做下去,为你们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打好良好的基础。孩子们有出息,你们也才能尝试骄傲、自豪的滋味,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啊!
读《乌塔》有感 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乌塔》,讲的是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读完后,我感慨颇多。
乌塔利用了三年时间准备游历欧洲,旅费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挣的,她在家中就设计好旅行路线,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再给家人打个电话,寄张明信片。乌塔设计的是多么细致,她是多么勇敢啊!我们中国家长别说让孩子游历欧洲,恐怕让孩子独自一人在小区里玩,都提心吊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乌塔的精神状态:作者在睡眼朦胧时,乌塔已经准备出发,作者晚上疲惫地回到旅馆时,乌塔却惬意地吃着糖,看着书。我逐字逐句,细细体会,我感受到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应该是平时的积累。我们中国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照顾的'无微不至,当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乌塔之所以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是因为她有很强的独立能力和时间观念。而我,每天早上妈妈喊着叫着,我还舒舒服服地赖上几分钟,才伸个懒腰,睡眼朦胧的起了床,比起乌塔,我真是对自己太宽容了。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更比不上乌塔,家务活我一样也没干过,我也从没自己叠过被子,洗过自己的衣服,更别说为家人做一顿饭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自惭形愧!
我要向乌塔学习。学习她时间观念强;学习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她关于安全问题安排的有条不紊;更学习她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