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一棵大树读后感

2025/09/11读后感

此篇文章一棵大树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1

去年暑假里,我看了美国作家谢尔·西弗汀的一篇文章——《一棵大树》。从前有一棵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互相深爱着,在一起感觉很幸福。一次,男孩来到树下,他告诉大树,他需要钱生活。树让男孩把它的果子拿去卖钱,树很快乐。后来,男孩来到树下,告诉树他需要间屋取暖。树让男孩把它的树枝砍去造屋,树很高兴。更有一次,男孩告诉树,他需要条船远航。树让男孩把它的树干拿去做船,树为男孩的高兴而欣慰,同时也为再也无力帮助男孩难过。男孩远航回来了,告诉树他需要找个地方歇歇,老树墩让男孩倚在它身上休息一会儿。

大树曾经多少次慷慨地将自己的东西送给他,它就像一位仁慈的母亲,而小男孩确是一个不孝的儿子。我的妈妈就像这棵大树,事事关心着我,就怕我冷着、饿着。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三天两头要进医院,家人总是很宠着我。每天早上,妈妈总是帮我背着书包送我到学校;每天放学,妈妈来接我时总会给我买上喜欢吃的点心,为我准备保暖的外衣。我就像那个男孩,觉得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书包就该妈妈背,家中好吃的东西都应该我独享,我的作业出现错误是因为妈妈没有帮我检查出来。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自己不该那么做,不该向妈妈乱发脾气,我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了作业自己检查,简单的家务劳动也该做一做,好东西要学会分享。

母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一生也偿还不了的。让我们珍惜这份爱,尽自己所能回报这份爱。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2

山窗初明,透纸曙光。静坐桌前,细品谢尔.弗斯汀笔下的大树与男孩,曙光温暖脸庞,故事温暖心房。

初读大树与男孩的故事,是对男孩一味索取的不满,对大树一味给予的不解。

再品《一棵大树》,文字之下的深情,在我心里开了一枪。

都言大树卑微,谁晓卑微之下是慈悲为怀的高尚。我总是不赞同大树卑微求全的说法。在我心里,大树对男孩的爱,是成全,而并非求全。男孩想要皇冠,树给;孩子要果子,树给,孩子要娱乐,要钱,树给;孩子要屋子,树给;孩子要船,要远行,树也成全。树没有用枝干困住男孩,把孩子困在身边,树成全孩子,因为成全使孩子快乐,树也因孩子的快乐而幸福。

都言大树孤单无奈,谁晓无奈之下是最具智慧的宽容。因为宽容,因为大树的知足,只要是男孩来了,大树总是欢呼雀跃,给予男孩它能给的一切,它也因此收获了男孩的喜爱,在男孩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男孩最需要温暖的时候,在男孩最需要肩膀的时候,男孩第一时间想到的,永远是大树。因为树给他的爱是自由的爱,是没有绑架的爱。兜兜转转,几时载光阴过后,当她没有了果子,当她没有了树枝,当她只是一个老树墩的时候,男孩也给予了她这世间最无价的东西——陪伴,这是世间最长情的告白。

都言男孩无情索取,谁晓无情之下,是最深沉的尊重与信赖。男孩在世间兜兜转转几十载光阴过后,当他已走遍高山大川,览过世间美景过后,最初的大树,最初的港湾是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是他览过万千美景,走出半生后的最后选择。他无疑是爱大树的,在最困难无助时,他最落魄的一面只呈现给了大树,这是最高价的信赖与依恋,他接受了大树所有的给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尊重,让大树被需要。她说:“我没有果子了。”男孩答:“我咬不动果子了。”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了。”他答:“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在大树一无所有时,男孩坐在树墩上,默默陪伴,他让大树被需要,让大树有存在感,让大树的生命有意义。

树爱恋着男孩,男孩给予大树这世间最无价的信赖与尊重。谢尔.弗斯汀用最平静的文字为我们上演了这世间最唯美的情景剧。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一棵大树》里面讲了一个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大树索取东西,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故事里的男孩是一个不知报恩的索取者,大树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奉献者,想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中。

文中的男孩只会一味地索取,然而我有何尝不是呢?文中的男孩像极了现在的我,而大树就像为我付出的爸爸妈妈一样,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种后悔莫及的感觉,这种感觉完全来自那件事。

那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在逛街途中,我看上了一个闹钟,只要一到闹钟指的时间,就会叫起来:“太阳晒屁股了,快起床,快起床”唯一不好的就是价格太贵,可那我太小,还不理解什么是太贵,可以这么形容当时的我叫做“年少无知”。我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妈妈买这个,买了嘛!”妈妈看了价格,嘀咕了一下,便皱起了眉头,然后用婉言的语气对我说:“宝贝呀,闹钟就是闹醒我们的作用,不一定要买这个,这个太贵,价值与价格不符,妈妈今天没带这么多钱,能不能买其它的呢?”说着,妈妈拿了一个绿色闹钟,可我不以为然,放声大哭,于是,妈妈对我又哄又骂,可我还是没有停止哭泣,妈妈没办法,只好把我抱回家,在家中,爸爸也一边对我笑,一边拿玩具逗我开心,可我还是没半点反应,过了半个小时,我哭累了,便去睡觉,却听见妈妈说话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走近一看,原来妈妈睡着了,只是在说梦话,我隐隐约约听到“宝贝,什么时候能长大呀”那一刻,我的眼泪顿时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啦啦的掉了下来。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和爸爸妈妈说“对不起!”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4

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只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另一种是只求回报不报答也不奉献的人。第二种人在世界上无法生存。

在日本发生了一场海啸,那场海啸直扑一个大学。当时那所学校里有10多个中国留学生,他们一见海啸来了,便向高山上奔跑。有一个日本人一见,让他们跟爬上一座更高的山。海啸来了,它把日本人淹死了,而留学生却生存了下来。在四川的大地震中,出现了许多舍生忘死的英雄,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同学,有的.是父母。他们一心让别人能生还,而自己却被无情的废墟吞没了。这些人应该让世界、人民、祖国记住!他们应该被世界记住!

现在,流行一种词语,叫做月光族、啃老族,他们一生下来,就被父母疼爱,导致日后理所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团团转。对不起,这种人只有一条路,他们走这条路越来越窄,阳光越来越暗,并走向峭壁。而奉献的人越走越宽,阳光普照大地越走越美好。虽然,有时会遇上困难,但后面有一群人在帮助自己。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不奉献的人,是永远不会拥有这种力量的,不奉献的人后来会被世界排斥。奉献不求回报的人是光荣的,伟大的!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会奉献,也不会回报,必将焦渴而死。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5

今天,老师教了《一棵大树》这篇课文,给了我深刻的教育。《一棵大树》是美国著名作家谢尔·西汀弗斯的一篇文章。

这篇课文里写一位小男孩小时候和一棵大树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朋友。他常在树上荡秋千,可男孩长大后不来了。一天男孩终于来到树下,不过他要了果子就走了,第二次,他要了树枝走了,第三次,他要了树干走了。过了很久,男孩老了,疲惫不堪地来到树下,大树让他在树墩上休息。文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一个老树墩,我真想再给你些什么”,让我深思。

这不正像我们大家的妈妈吗?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和温暖,让我们幸福和快乐。她总是无休止地加班,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这样,她只是微微一笑。这让我想起一首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为我们操碎了心,而自己更加消瘦、苍老。

我像那个小孩一样,妈妈每次给我买好衣服、鞋子,可我却不领情,说这不好那不好,还嫌弃妈妈。

记得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天气寒冷,我穿得太单薄,感冒了。妈妈把我送入了医院,那时正是甲流流行的日子,因为我生病了,身体虚弱,所以染上了甲流,妈妈焦急得不得了,马上帮我办了住院手续。夜深了,我睡了,可仍在输夜,妈妈却未合眼,一心一意在照顾我。我十分感动,我把妈妈为我做的一切记在心里,我想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您!

一棵大树读后感 篇6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棵大树》。这篇文章非常吸引我,因为看到题目我就有些奇怪,一颗大树怎么就成主人公了呢?因此我想读一读这本书,进去看个究竟。

带着好奇的心情,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原来,文章里的大树把一个小男孩当做自己唯一的好朋友,为了逗小男孩开心,大树把自己的枝叶给小男孩玩耍,让小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荡秋千;当小男孩筹钱时,大树把自己的果实给了小男孩;当小男孩想要间屋子时,大树把自己的躯干给了小男孩做船。直到最后,大树把自己唯一的东西--树墩,也给了小男孩当凳子,看完以后,我被大树舍己为人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这棵大树,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不惜一切,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这棵大树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虽然只是一棵树,但它的精神是有些人比不上的。有句俗话讲得好:“为了朋友可以两助插刀”,文中的大树就是这样,为了朋友,牺牲自己。儿小男孩呢,不顾别人的一切,只顾自己,什么都管大树要,一句谢谢也没有。所以我们要学习学习大树舍己为人的好榜样。

这篇文章还提醒了我们。如果总是想办法向朋友索要东西的话,朋友迟早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