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狼》语文教案

2025/09/12教案

此篇文章《狼》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狼》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寓意

三、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

学法:读书感无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

五、教学内容:

(一)、《牧童和狼》

1、《狼来了》这个故事原本的题目是《牧童和狼》,故事的原文是这样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

师出示《牧童和狼》的原文。

2、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3、牧童两次大叫,他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听听看,哪一次是狼真的来了?

师区别读。“狼来了!狼来了!” 你觉得哪一次? 为什么?

4、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出示: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请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谁来试?指名读,学生评价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引读,并提醒要注意恐惧的神色。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 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 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 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 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5、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指名说

6、小结

板书设计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 没人相信)

六、教后反思:

《伊索寓言》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在教学中,我能比较好地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当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教《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我摒弃了以往教学寓言时,把隐含的寓意用语言向学生描述的做法,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演,去说,去感悟,去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拓展。在轻松,愉悦的表演中,笑声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挖掘出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类似“牧童和狼”的现象,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狼》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背诵课文。

2.了解“快乐”、“烦恼”等反义词的意思。

3.懂得只有心地好,朋友多,才会有快乐的道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快乐”、”烦恼”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准确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课件出示摘苹果。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摘苹果。

2、同学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把树林里两个小动物都吸引过来了,它们就是松鼠和狼,(板书:松鼠和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松鼠和狼》,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4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朗读时,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错字、不加字、不漏字。

2.检查初读情况。

(1)刚才小朋友们都在认真朗读,现在老师想听听哪一小组读得好,声音又响亮又整齐。小组逐段朗读课文。

(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松鼠和狼之间的故事。

3.小松鼠是怎样掉在狼身上的?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谁来说说?(松鼠不小心掉在了狼身上)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调皮的,可爱的)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松鼠这么活泼可爱,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它的可爱吧!下面我们一齐朗读第一自然段,读“跳来跳去”时,要读得活泼些。

4.这只可爱的小松鼠掉在狼身上后,狼可不这么可爱了,狼会怎样对它呢?出示灯片,你看狼的样子,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呢?。

5.这下松鼠可就惨了,它会怎么做呢?下面,请小组内的同学一人做狼,一人做松鼠,表演松鼠是怎样求朗读的.,然后再请两位表演好的上台表演给同学看看。教师及时表扬说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帮助松鼠,我们一起来替松鼠求情吧!(齐读)

6.狼听到这么多人为松鼠求情,心软了,答应可以放了松鼠,但是说话时,凶巴巴的,粗声粗气的,还是很生气的样子。谁来读读狼说的话。思考:从狼的话中,你知道谁很快乐?谁很烦恼?你们发现没有,“快乐”和“烦恼”是一对什么词,谁来说说。我们人也有快乐和烦恼的时候,当我们受到表扬或玩得开心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快乐,当我们遇到困难或与同学发生争吵的时候会很烦恼。

7.松鼠听了狼的话后,它有没有直接把答案告诉狼,那它是怎么说的?接下来老师想请女生来朗读松鼠的话,朗读时,语气要诚恳。从松鼠的回答可看出,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聪明的)

8.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狼很想像松鼠那样快乐,它于是放了松鼠,松鼠赶紧跳上树,这下它就安全了,它在树上是怎样回答狼的问题的?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五自然段。

a.思考:狼烦恼是因为什么?我们快乐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讨论:为什么欺负别人没朋友,会觉得很烦恼呢?为什么心地好,朋友多,会觉得很快乐呢?

b.练习说话。这两句话还可以换一种说法,请大家看屏幕,谁能把补充完整。

9.思考:从松鼠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说,然后教师补充。出示句子。

10.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分别扮演松鼠和狼把课文朗读出来,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下面的同学认真听,评一评谁读得好。(老师指导,狼的语气要凶,小松鼠的语气要诚恳。)边读边表演。

三、拓展延伸,升华意境

1、拓展思维:狼听了松鼠的话,后来会怎么样呢?展开想象,接着课文内容编故事。

2、同学们,朋友多,快乐就多,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拥有很多朋友,每天都能快快乐乐。

《狼》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板书:39狼和鹿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吃 天敌)

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

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

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

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

出示: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

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算一算,前前后后一共死去了——九万两千只。

③你想用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眼前出现的景象。(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④男女同学来对读这两段话。

5.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凯巴伯森林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2、3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板书:人 捕杀 大量繁殖 林 糟蹋 毁灭

(一百多年的凯巴伯森林里,狼要吃鹿,人们恨透了狼,捕杀了6000多只狼,使鹿大量繁殖。森林被鹿糟蹋了,鹿从十万只锐减到8000只,遭到了毁灭。)

练习说话。

3.出示:

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

原来,是人们的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凯巴伯森林从此不再宁静。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小节。

引读: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伴随着哀嚎声,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0多年,——

4.人们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鹿,希望这片森林能成为——

出示: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读句子。

5.请你想象一下,鹿在自己的王国里是怎样生活的呢?请你用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把这样的景象说具体。

出示: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抓住“4000”和“100000”,理解“大量繁殖。”

7.大量繁殖的鹿给森林和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的确,十万多只鹿都要吃东西呀,灌木吃完了,就去吃——,小树吃完了就去吃——,嫩枝吃完了只好吃——,最后连树皮也吃完了,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于是——,而人们最想保护的鹿也在短短的两个冬天里就——,到1942年,——。

8.这一切都是当地的——(出示)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令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有什么?请大家默读最后一节,用直线画出有关语句。

9.交流出示: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理解“功臣”。(板书:“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板书:“祸首”)理解“祸首”。

10.贪婪而凶残的狼为什么成了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它对森林有怎样的功劳?对鹿群又有怎样的功劳呢?自己读读最后一节的这段话,用“因为…所以…”“因此…”的关联词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而且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此,狼是森林功臣。)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因此,狼是鹿群的功臣。)

(因为狼吃掉一些鹿,所以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因为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所以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因为森林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鹿就不会饿死。因此,狼是鹿功臣。)

11.同学们,狼、鹿、林这三者之间就是一环扣着一环,互为因果关系。

齐读第4小节。

四、总结课文

1.读到这里,你一定对“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出示)其实,人们打破的到底是什么呀?(板书:生态平衡)

人类、动物、植物在环境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其实是打破了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生态也就不平衡了。原来,造成林毁鹿亡真正的祸首是——人,当地的人们好心办了坏事。

2.现在有什么方法能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先说怎么做,再用“如果……就……”这个关联词来说这样做的好处。

其实课文中所讲的这件事,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它就发生在100多年以前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当时的人们就是这样,一边放狼,一边放鹿,一边种树,使森林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3.(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现在的森林还是像100多年以前那样,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这样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

我们只有了解了大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保护大自然,使它永远生机勃勃!

板书设计:

天敌

“功臣” 狼 和 鹿 “祸首” 大量繁殖

吃 毁灭

生态平衡

捕杀 糟蹋

人 林

《狼》语文教案 篇4

一、课型设计: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3、品读文章。

四、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

五、教学环节

教学铺垫。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

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字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字意:目似瞑,意暇甚。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读出轻重。

②读出快慢。

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狼》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如果碰上这样的恶人,只有机智勇敢地跟他斗争,才是正确妥当的办法。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3个词的意思。

3.能用”非常“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当众说说(狼和小羊)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值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提供的情节进行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训练,难度有些大,加强指导。

教学准备

图片两张(狼和小羊)各一张。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背“、”弄“。

(二)教学过程

1.直接揭示课题:

①齐读课题。②”狼“和”小羊“各是怎样的动物?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⑦听课文录音,想一想: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会发生什么事?

②汇报。

3.自学课文,布置要求:

⑦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想想字意。

②思考:狼很想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每次找的借口用”--“划出。

4.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渎新词、认认字形、说说字意。

重点指导:溪:右边易写错、集体书空。

辩:注意中间是”1“,用话跟人争辩,所以中间是”1“,书空左边的”辛“最后一笔应是”1。

龇:齿十此

嚷:顺口溜记字形,口字旁一点一横俩口并排站,衣服扣子掉在井中央。

②狼故意找借口:

第一次:“弥把我喝的水弄脏了。”

第二次:“我听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第三次:“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5.小羊又是怎样对待狼一次又一次地找碴呢?下节课再学习。接下来我们练习写字。

①练习写字。

②完成课堂作业本(2)、(3)。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狼的凶狠,蛮不讲理,小羊的据理力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因此......所以......”句式,推理小羊说的话。

(二)教学过程

1.复习:①认读生字词。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狼为了想吃小羊,找了几

个借口,它们各是什么?

2.学习第1个借口。

①什么叫“借口”?狼为什么要找这个借口?

②指导看图:从哪里看出狼非常想吃小羊?他会怎么想?(狼看见小羊口水像雨点一样顺着嘴角往下滴,两眼直盯着小羊)(这只小羊可真肥,我正饿得慌,真是送上门的美餐,哈!今天我可吃个饱了!)

③于是他有意找毛病,存心编造了个理由,这说明狼很狡猾,谁来读读狼第一次的话。指名读,比较。(读时要把“非常、故意、弄脏、什么”

读重些,读出责问的语气。)

④小羊有没有把狼喝的水弄脏呢?从哪儿看出?出示小黑板: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

(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括号该怎么说?

小羊讲这段话时心情怎样?态度怎样?(先吓了一跳,但还是希望与狼好好讲道理。)

指导朗读小羊说的话,读出温和的语气,速度慢些。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2个借口:

①狼找第2个借口时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他会气冲冲地说?(因为在狼看来,他第1次那样问,一定会让小羊吓得无言以对,那他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把小羊吃掉了,可没想到小羊的回答反而使他哑口无言,他有点恼羞成怒了。)

②谁来学着狼的样子读读这句话。(这时狼说的话语调升高,音量也要加强,“就算”、“总是”加重。)

③那么小羊去年说过狼的坏话没有,引读第⑤节,并出示小黑板: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

小羊去年还没生下来。

(所以小羊不可能说狼的坏话)用“因为......所以......”句式说括号里的'话。

④小羊这时的话应怎样读?(速度稍快、表现惊恐神情,带着委屈、焦急的语气。)试读,指名读、齐读,然后男女生分角色读4-5节。

4.学习第3次借口。

狼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结果却被小羊给驳了回去,第3次他已经是不想再争辩了。

①“争辩”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狼已经不想再争辩了?“逼近”与“靠近”比较,体会用词的恰当,学生动作演示。

②齐读第3个借口,“反正”什么意思?

这时狼的凶残的本性完全暴露了,说话语气特别凶狠,仿佛立刻就要把小羊吞下去似的,根据狼的第三次借口的“不是......就是......反正......,‘句式联系上文说话:(如:狼不是借口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就是借口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反正要把小羊吃掉。)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狼》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畅地朗读。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教学难点 :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出示狼的图片,并开展成语接龙(带狼的成语)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课文《狼》。

(二)朗读并熟悉课文

1、听范读,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阅读节奏。初步解决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再自读课文(仿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关键字词句考察

(三)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逐步引导疏通文意,明确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 讨论赏析

1、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明呢?

请用:我认为 更聪明,是因为 。 的句式来回答。

2、 小组活动:文中有两个形象,请选择并扮演其中的一个形象,表演一段情节。(注意行动和心理)

3、根据同学的表演,分别概括出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

4、 面对课文,(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思维拓展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现在阅读我们共同查找的相关资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业 布置

1、 以狼的角度用白话文改写本文。

2、 字词句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