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此篇文章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1
临近暑期校长推荐一书《窗边的小豆豆》。假期休息之余翻看此书。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所著。文章第一篇描述了小说主人公小豆豆的妈妈和老师的见面,老师列举“小豆豆在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屉,就是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么就是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然后请他们表演,好不容易等艺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经下课了。这么一来,老师还能讲课么?”大堆事例,妈妈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再麻烦同学打扰老师了。妈妈没有告诉豆豆是被退学而领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学校——巴学院,精彩的生活开始了……
说心里话,我羡慕调皮的小豆豆的,她碰到了小林校长。小林校长对儿童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他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试想如果当初对一个六岁的孩子的指责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怎样的烙印?所以我觉得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巴学园精妙之处在于教导学生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爱人,爱己”。如何尊重自己,爱自己?就是通过实现别人对孩子的尊重,让他自己赢得信心,和自尊,那么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来了。书中列举一侏儒症孩子,校长为了他举办了学校的“小型运动会”。在他根本无法跳过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马时候在背后暗暗地帮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赞叹。这一来,培养了残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补偿———自尊和自信。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正因如此后来这个男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还在一家公司担任了专门融洽同事们人际关系的职位。
其实天下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动(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较大咧咧。但不管他们因此犯了错误还是怎样,不可以妄下“坏学生”的定论。他们也需要尊重。平时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尊重学生,尝试从他们的角度想这件事,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跟他们平等交谈,解开他们的心结,然后再诱导。巴学院校长做到了,第一次见小豆豆时听她讲了四个小时话,不打断,知道她想停的时候才停。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够沟通。而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巴学园,正因这样一位校长——小林,他对儿童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有创意,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他尊重儿童,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他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他无言辞的指责而是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个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不由的对这个"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老人肃然起敬。我想这才是我们要找的本质,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把孩子的这种本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们成为他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巴学园奠定了黑柳彻子(小豆豆)一生的基础。这种尊重,是一种高尚的爱,深沉的爱,理智的爱,科学的爱,恰到好处的爱,富有艺术的爱。教师只有真正懂得尊重的艺术,才能春风化雨,收获成功。
这本书让我记住了"巴学园",记住了小林老师,记住了一个慈祥的妈妈,读出了怎样去面对一个孩子的行为,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使自己好好思考一下过去的我是如何,今后的我又该如何呢……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2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我对这本书颇有感悟。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姑娘,她刚上一年级就因为淘气被以前的学校退了学,来到了巴学园。那里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比如,教室是由电车改成的。在这里,简直就像是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
主人公小豆豆可爱、善良、调皮、乐观,还时常做出一些让人捧腹大笑的趣事和傻事,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给了我无数的欢声笑语。小豆豆是“特别的”,但她也是幸运的,遇到了小林先生如此出色的教育家。就是这样一个校长,一生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他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其中书中的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博爱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点点成长,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触。我记住了那明智的妈妈,那幽默慈祥的小林宗作校长,更记住了那开朗而又天真烂漫的小豆豆。我希望在我将来成为一名教师后,我所面对的学生和班级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起自由学习,快乐学习,就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一样。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窗外一片春意盎然,我情不自禁地翻开老师刚发下来的《窗边的小豆豆》,读了两页,我便被小豆豆那自由舒适的学校给迷住了。
每当想到她因为好奇而跳进厕所时,总让我不禁捧腹大笑;每当想到她丢失了好朋友牧羊犬时,也总让我伤心难过;她乐于助人,从来不嘲笑别人,她与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让我非常感动。我非常喜欢天真活泼的她,真心希望能和她成为好朋友!
这本书带给我们欢快的笑声时,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现在不用烦恼吃和穿,更不用担心有空袭,在如此优越的校园环境里,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努力学习的大好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4
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我真舍不得合上书,总想看看书中的小豆豆是怎么调皮捣蛋的,再听听小林校长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小女孩是怎样变好的,书中描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巴学园和一位与众不同的好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在小林校长的指导下,很多让人头疼的孩子渐渐变得乖巧、可爱了。
小林校长很温和,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都不会严厉地批评他(她),而是告诉他(她)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还记得有一次,小豆豆把心爱的钱包掉进厕所了,她还把便池里的东西全部挖出来,被小林校长看见了,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提醒她说:“记得要放回去哦!”
在生活中,我也有这样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上体育课,我的同桌郑可,他被另一位同学一不小心把头弄到了,伤了很大一个口子,老师很着急,连忙把他带到医务室并给郑可家长打电话,家长把郑可带去了医院,可过了一会儿,老师还是不放心,又给郑可的家长打电话问郑可的情况,直到老师听到郑可已经没事后才放心。
爸爸妈妈更是对我无限的宽容,有一次,我考试只考了85分,刚开始我怕爸爸会骂我,可我回到家,把试卷小心地递给了爸爸,我不敢看爸爸,可我却听到爸爸说:“别怕,我们来分析一下……”
合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记住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我想: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老师、父母这么多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我一定会在他们的关爱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5
沉浸在巴学园这所特殊教育的学校氛围中,总是会联想到现在的教育环境,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也能接受到这样的待遇呢?
女儿看完的第一个问题是:“妈妈,真的有这样的学校吗?”我想,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实际的吧?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理念被埋没,根本得不到实施。从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是目前的学校和老师能借鉴一下巴学园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接受自然的教育,多给孩子一点点肯定和表扬,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