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2、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难点: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谜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歌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回顾方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预测:1、学习词语。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投影示)
三、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
(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
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
(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四、感知文本:
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2、带着第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
4、汇报:
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
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
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五、读写结合:
1、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3、汇报。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虚实结合
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
吉化六小 吴俭
《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9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基础知识落得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
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
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
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
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
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示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同学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身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名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同学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考虑:
1、课文每一局部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同学分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掌握课文。让同学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同学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同学沉溺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掌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同学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同学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身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同学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安排:
( )的新赵巷,我爱( )。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4
【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说目标】
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常年生活在上海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用小标题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众多材料是本文的写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组织上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突破点。
说重难点: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说教学准备】本课的学习需要一些图片并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学生朗读课文两遍。制作小报。
【说策略】
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因此,本课的学习要通过诵读、品读、体悟、讨论来完成。
【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①“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篇5
【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35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学中尽量做到教师适时引导,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解决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
教学内容分析:《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铺天盖地”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的与本文交流,在自读、品读、感情朗读等形式的朗读中,朗读课文内容,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及以及他们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学习维吾尔人虽苦尤乐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教学难点】
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教学时数】
1课时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
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板书设计】
豪气与乐观 热爱土地
和田的维吾尔爱美的天性 能歌善舞 聚餐多样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在教学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再次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