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2025/09/13教案

此篇文章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品读、对比研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品读中体会情趣。

2.合作品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方法。

3.对比研读,在比较中总结提升。

4.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了解作者,读读资料袋。

2.学生介绍松鼠。

3.播放一段小松鼠视频。

请学生谈谈松鼠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灵活、聪明、敏捷、可爱……)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使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让他们一下子就爱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能够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也跟随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去看看他笔下的松鼠是怎样的。

生: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课件:

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机警 玲珑 帽缨 歇凉

榛子 榉实 橡栗 蛰伏 错杂 苔藓 圆锥形 梳理

出示图片:解释“帽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一看十八世纪法国女士帽子上的帽缨,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是多么生动形象。

(三)合作品读

出示课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1.这段话有几条要求?哪个是基础要求呢?指名读要求,然后想一想。

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呢?怎样表达出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共有三条要求,“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是基础的要求。)

师小结:看来阅读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了解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更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孩子深入理解课前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先认真自学,思考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围绕一个方面,用读一读或者说一说的方式来呈现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发言:

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吃食:端庄;姿势:优雅。

乖巧──横渡溪流:智慧;有人触动大树:警觉;储备食物:聪明;蹦跳动作:轻快、敏捷;叫声响亮,不高兴发出恨恨声:情感丰富;搭窝:智慧。

解释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聪明伶俐),机智。

驯良──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活动时间:晚上(不骚扰人)。

解释驯良:和顺(温和顺从);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其他:生育、换毛、喜欢洁净。

小结:读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文章在课文开始用这样一个总起句统领全文,后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具体介绍松鼠,这就是总分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读书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且自主设计阅读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等方式。

3.体会语言的优美: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呢?读一读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同学们刚刚读过的句子中提取的,你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清秀 玲珑 闪闪发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警觉 锐利 敏捷 响亮

干净 光溜溜

漂亮 驯良 乖巧 讨人喜欢

提示: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一组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词。

师:看来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是通过这样的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漂亮、乖巧、驯良的小动物。那你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再由句子到词语,深入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种严谨巧妙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

出示课件:阅读要求

与《鲸》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填写表格,然后交流。

课文 内容上 表达方法上 语言风格上 《鲸》 形体大、进化过程、 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 语言平实、朴素 《松鼠》 外貌、性格、行动 比喻、拟人 语言生动、融入了喜爱之情 《马》 《蚂蚁》 相同之处:都是介绍动物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师小结: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我们也感受到,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学习,进行阅读比较,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研读,让学生深入比较同样是说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会因介绍对象不同,作者写作风格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五)布置作业

阅读《马》或者《蚂蚁》,和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完成学习表格。

【设计意图】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掌握说明方法。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标:A.理解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说明顺序。

B.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述,掌握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描述松鼠。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师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反复朗读,查找工具书了解松鼠

教法:运用多媒体,范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朗读,归纳概括,小组合作学习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答)谁可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松鼠?(生答)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学者布丰去与松鼠作一次亲密接触吧。(板书课题,放映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一下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提及重点。

学生浏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师生共同述说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2.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一二。

驯良:xùn和顺善良。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玲珑:精巧细致,这里形容松鼠的面孔好看,反应又灵。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歇凉:xiē乘凉。

错杂: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

梳理:shū用梳子整理。

蛰伏:zhé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矫健:jio强壮有力。

3.辨别词义。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很快,往往形容平时的性格,一般是形容词。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

学生读文章中相关句子体会。

(三)整体感知课文。说说看:(1)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为什么?(2)小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教师范读1-2段,指名3位学生朗读3、4、5段,全班学生齐读第6段。

B、教师展示若干图片。

明确: 漂亮、驯良、乖巧 (板书:主要特征:漂亮、驯良、乖巧)

(四)1、根据已有的感性认识,学生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概括出段意。

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应加以适当提示,告知学生方法,比如找中心句、关键句等。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一层(2)介绍松鼠形体的特点。

第二层(3)介绍松鼠驯良的特点。

第三层(4-5)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

2、教师:由此,同学们可不可以看出本文介绍松鼠的说明顺序?

(板书: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五)教师放映影片,学生观看并阅读第2、3段,分组讨论:

1.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语能说明其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

教师启发、引导。

漂亮:脸(清秀)、眼(闪闪有光)、体(矫健)、肢(轻快)、

尾巴(帽缨形、美丽)、体态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

驯良:活动范围(只喜欢……住在……)

活动时间(晚上)

食物(杏仁、榛子等)

(六)分组朗读第2-3段,使学生有竞争意识。教师做适当点评。

三。知识延伸:

给下列词语造句:乖巧、玲珑、错杂、矫健、机警、警觉

学生口头造句,教师点评。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抓住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理清了作者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再具体说明松鼠主要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其他知识的思路,对松鼠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热爱小动物,自觉保护小动物。

五。板书

松 鼠

布丰

主要特征:漂亮、驯良、乖巧 (很讨人喜欢)

说明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

六。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根据课内对松鼠漂亮、驯良特征的分析,试着分析它的另一个特征即乖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哪些词语能说明?

思考: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4张)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定个名吗?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给大家讲了小松鼠的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指名回答,板书 美丽、可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可爱的小生灵单元中的第二课 松鼠。请看学习目标

二、引导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一)

1、自读第一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找出描写松鼠美丽的词语用“~”画出来。

3、同桌交流。

班级汇报: 指名回答 生:这段话是围绕“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来写的,这也是这段话的'中心句。师:松鼠很美丽,那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松鼠的美丽呢?指名回答,师在文章中画。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说明了松鼠很美丽,也很讨人喜欢,松鼠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尾巴很大并且总是向上翘着。板书:翘,这段话作者些小松鼠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脚的顺序写的,我们以后写小动物的文章时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方法来写。请我们再带着对小松鼠的喜爱再读第一段,齐读。

三、交流释疑

师:松鼠的可爱又表现在哪呢?

出示自学指导(二)

1、默读2—4段,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可爱?

2、小组交流并挑选最喜欢的一段反复朗读,读出自己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班级汇报:指名回答 师板书:生活习性、搭窝、吃食

师:哪个小组喜欢的是第二段小松鼠生活习性的,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很机灵,它们很活泼等 小组齐读(出示第二段幻灯片)

师:哪个小组喜欢的是小松鼠搭窝的段落,指名回答,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小松鼠机灵,搭的窝很结实、很安全等。

师:在写小松鼠搭窝中用了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出示幻灯片)请在这段话中圈出来。指名回答,师在幻灯片中圈。谁能用它们说一句话,(出示幻灯片)指名说。还有哪个小组也喜欢这段话一起读。让我们带着喜爱的心情再读这段话。齐读。

师:哪个小组喜欢最后一段话,指名回答,

生它吃东西时的样子很有趣,它还是一种冬眠的动物。小组齐读。

(幻灯出示)这段话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指名回答。

第一个指小松鼠,第二个指过冬的食物,第三个指小松鼠。

师:(出示幻灯)让我们学者它有趣的样子读这段话。

师小结:松鼠是多么美丽可爱的小动物呀,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像小松鼠这样可爱的小生灵,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它们,(出示幻灯)。

四、拓展延伸

(出示幻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呢?指名回答。

师:这篇课文也使我们知道了要学会写文章时要用心观察。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

2、给爸爸、妈妈或者你的好朋友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标:

A、理解作者思路,掌握文章说明顺序。

B、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述,掌握一定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描述松鼠。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师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反复朗读,查找工具书了解松鼠

教法:运用多媒体,范读,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法:朗读,归纳概括,小组合作学习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答)谁可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松鼠?(生答)那就让我们随同法国学者布丰去与松鼠作一次亲密接触吧。(板书课题,放映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看一下学习目标。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提及重点。

学生浏览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师生共同述说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作家,著有《自然史》等。

2、解释下列词语,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一二。

驯良:xùn和顺善良。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玲珑:精巧细致,这里形容松鼠的面孔好看,反应又灵。

清秀:美丽而不俗气。

歇凉:xiē乘凉。

错杂:两种以上的东西夹杂在一起。

梳理:shū用梳子整理。

蛰伏:zhé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矫健:jio强壮有力。

3、辨别词义。 指名学生答,教师点评。

机警: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很快,往往形容平时的性格,一般是形容词。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

学生读文章中相关句子体会。

(三)整体感知课文。说说看:

(1)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为什么?

(2)小松鼠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A、教师范读1—2段,指名3位学生朗读3、4、5段,全班学生齐读第6段。

B、教师展示若干图片。

明确: 漂亮、驯良、乖巧 (板书:主要特征:漂亮、驯良、乖巧)

(四)1、根据已有的感性认识,学生速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概括出段意。

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应加以适当提示,告知学生方法,比如找中心句、关键句等。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第一层(2)介绍松鼠形体的特点。

第二层(3)介绍松鼠驯良的特点。

第三层(4—5)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其用途。

2、教师:由此,同学们可不可以看出本文介绍松鼠的说明顺序?

(板书: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五)教师放映影片,学生观看并阅读第2、3段,分组讨论:

1、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哪些词语能说明其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

教师启发、引导。

漂亮:脸(清秀)、眼(闪闪有光)、体(矫健)、肢(轻快)、

尾巴(帽缨形、美丽)、体态吃相(坐着、用前爪送吃)

驯良:活动范围(只喜欢……住在……)

活动时间(晚上)

食物(杏仁、榛子等)

(六)分组朗读第2—3段,使学生有竞争意识。教师做适当点评。

三、知识延伸:

给下列词语造句:乖巧、玲珑、错杂、矫健、机警、警觉

学生口头造句,教师点评。

四、小结:

本堂课我们抓住松鼠漂亮、驯良的主要特征,理清了作者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再具体说明松鼠主要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其他知识的思路,对松鼠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热爱小动物,自觉保护小动物。

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品读、对比研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品读中体会情趣。

2.合作品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方法。

3.对比研读,在比较中总结提升。

4.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了解作者,读读资料袋。

2.学生介绍松鼠。

3.播放一段小松鼠视频。

请学生谈谈松鼠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灵活、聪明、敏捷、可爱……)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使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让他们一下子就爱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能够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也跟随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去看看他笔下的松鼠是怎样的。

生: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课件:

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机警 玲珑 帽缨 歇凉

榛子 榉实 橡栗 蛰伏 错杂 苔藓 圆锥形 梳理

出示图片:解释“帽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一看十八世纪法国女士帽子上的帽缨,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是多么生动形象。

(三)合作品读

出示课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1.这段话有几条要求?哪个是基础要求呢?指名读要求,然后想一想。

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呢?怎样表达出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共有三条要求,“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是基础的要求。)

师小结:看来阅读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了解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更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孩子深入理解课前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先认真自学,思考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围绕一个方面,用读一读或者说一说的方式来呈现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发言:

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吃食:端庄;姿势:优雅。

乖巧──横渡溪流:智慧;有人触动大树:警觉;储备食物:聪明;蹦跳动作:轻快、敏捷;叫声响亮,不高兴发出恨恨声:情感丰富;搭窝:智慧。

解释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聪明伶俐),机智。

驯良──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活动时间:晚上(不骚扰人)。

解释驯良:和顺(温和顺从);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其他:生育、换毛、喜欢洁净。

小结:读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文章在课文开始用这样一个总起句统领全文,后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具体介绍松鼠,这就是总分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读书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且自主设计阅读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等方式。

3.体会语言的优美: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呢?读一读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同学们刚刚读过的句子中提取的,你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清秀 玲珑 闪闪发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警觉 锐利 敏捷 响亮

干净 光溜溜

漂亮 驯良 乖巧 讨人喜欢

提示: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一组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词。

师:看来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是通过这样的`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漂亮、乖巧、驯良的小动物。那你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再由句子到词语,深入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种严谨巧妙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

出示课件:阅读要求

与《鲸》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填写表格,然后交流。

课文 内容上 表达方法上 语言风格上 《鲸》 形体大、进化过程、 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 语言平实、朴素 《松鼠》 外貌、性格、行动 比喻、拟人 语言生动、融入了喜爱之情 《马》 《蚂蚁》 相同之处:都是介绍动物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师小结: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我们也感受到,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学习,进行阅读比较,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研读,让学生深入比较同样是说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会因介绍对象不同,作者写作风格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五)布置作业

阅读《马》或者《蚂蚁》,和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完成学习表格。

【设计意图】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掌握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