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此篇文章《郑和下西洋》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篇1
郑和,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中独树一帜,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航海家,更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国家的繁荣。当我读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书籍和资料后,内心深感震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航海成就,更因为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穿越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的红海一带。这样的航海成就,不仅在古代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在现代也是令人赞叹的。他的船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每一次的航行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探索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和所展现出的那种从容、坚定和勇敢,无疑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种鼓励和启示。
他的航行不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更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推动国家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在他的船队中,不仅有大量的航海家和士兵,还有各种工匠、医生、翻译等,他们一路上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传授技术,分享文化,使得明朝与海外各国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这样的交流,不仅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传承。
郑和的航行,还展现出了中华民族那种包容、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在他的航行中,无论是对待友好的国家,还是对待存在矛盾的国家,他都始终坚持和平、友好的原则,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胸怀。
同时,郑和的航行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和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和精神上。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了强大的文化和精神,才能真正地走向繁荣和强大。
总的来说,郑和的航行不仅仅是一次航海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他的航行,不仅仅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更展现出了中华民族那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我们现代人的鼓励和启示,更是对我们未来的一种期许和期望。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郑和下西洋》。主人公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他后来进宫时,燕王赐名“郑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和探险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1405年起,他先后率领208只宽十八丈,长四十四丈,载人上千,载货近千吨的船队,这是世界上无论任何一个国家的船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郑和带着27000位经验丰富的水手历时28年,七次率船队通过大西洋,为开辟西方航线的计划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国外商人都喜欢搭乘中国的远洋船队,却不愿乘坐他们国家的船只。
在航海的过程中,郑和风雨无阻,什么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有一天郑和的船队停泊在今天印尼巨港时,突然遭到海盗的袭击。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郑和表现出了他的大智大贤。他先命令部下查明是哪一股海盗,原来海盗头目是广东人,名叫陈祖义,经常在这一带劫持商船。郑和一心想为民除害,便下令奋为杀贼。经过一番激战,陈祖义打不过郑和,便派人假装议和,等郑和一上船,就杀了他。郑和早知道海盗会出此计谋,就将计就计,派人上船散布谣言:郑和的人都睡着了,快动手吧。愚蠢的海盗不知是计,被大船上的`火箭杀死五千余人,陈祖义也被斩首了。从此,各国商船在海上畅行无阻,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名字------“郑和”。
还有一次是在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归航时路过锡兰。当地国王看见郑和的船上有许多财富,便起了恶念,把郑和一行人骗进城内休息,又派五万人上郑和的船里抢财宝。郑和醒来后才知道船队被抢的消息,他马上意识到:不能硬拼,必须杀进王宫,活捉国王,才能解船队之危。一声令下,将士们犹如一枚枚弓箭,冲进了王宫,逮捕了国王,锡兰士兵不战而逃,当地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郑和”。
1433年,郑和在远航归途中病故于印度的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他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下来。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和郑和一样,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虽然事隔690多年,但这种精神,永不磨灭!生生不息!”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篇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世界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一个世人皆知的名字,他的英名早已传遍了世界的千山万水。他以博大的气概和伟大的英勇精神,带领明朝庞大的船队,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历经千辛万苦七次出使西洋,共用了整整28年时间,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曾经到达过非洲的红海一带,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人数最多、行动范围最广的远洋航行活动。他沿途一路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文明礼貌带到了落后的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它的影响深远,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广泛建交,发展了多种形式的海外贸易,是中国外交史上历史性的突破,那里至今还保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印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次没有侵略的远航,这可比哥伦布的远航强多了。
郑和这位海之骄子,奋斗在海上,成功在海上,最终也殉职在海上。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每当我们面对着浩瀚的大海,每当我们发出深切的呼唤时,总能想起郑和那载着文明的金碧辉煌的大船,浩浩荡荡地行驶在大海上的壮观景象,他的一切丰功伟绩流传千古、他的百折不饶、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海强则国强,海静则国宁。”郑和让一个和平、强大、雍容大度的礼仪之邦—中国从海洋中崛起。也正是郑和开拓进取精神指引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航海事业中,他是多么伟大啊!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应该向郑和学习,以他为榜样,学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勤奋努力,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做时代的先锋人。我还梦想着将来能做一名友好使者,把友谊、和平、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篇4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如今,几乎无人不知郑和这个名字。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伟大荣誉的背后是多么艰辛的道路,能走过这条道路的人当然能创造出万世奇功。
郑和幼时就成了太监,但他忍辱负重,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他辅佐燕王君临天下,接着七下西洋,在这期间,他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历尽常人无法忍受的磨难,最终实现了梦想,创造了奇迹。他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没有过不去的路,只要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可实现抱负,走向成功。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霍金虽全身瘫痪,却仍然努力奋斗,思想走向了无穷的宇宙,神奇的黑洞。郑和也没有因自己是太监就丧失信心。因而,能否成功主要在于人的.意志。
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后,如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也不能成就大业。郑和在五次下西洋获得了大量成果后,并没有好大喜功,而是看到了国家潜在的隐患,并继续披荆斩棘,努力奋斗。在他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满足于已有的辉煌,闭关锁国,以所谓天朝尽善尽美自欺,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处处被动挨打,郑和的精神给我们以巨大鼓舞,同时又警示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要在荣耀的背后看到威胁,不断努力奋斗,继往开来。
《郑和下西洋》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郑和下西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下西洋加强了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这是很重要的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就像大河与小河,只要大河有水,小河才不会干涸。只有国家强大,个人才能施展才华;只有国家富足,个人才会有尊严。
正是由于明朝的`富足强大,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所以国富民强是每个国家的基本目标。我们只有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把国家建设的美丽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