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2025/09/13教案

此篇文章珍珠鸟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1

感受不一般的爱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接着,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内容,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2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透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能够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最好的诠释。

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务必与最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能够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能够么”,立刻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思考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能够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能够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此外,对于拓展环节中,课件里的音乐出现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遗憾。原本,我的解说,配上蒂皮与野生动物的温情画面,和着动听的音乐,能够营造一个直入人心的完美境界。只可惜,课件出现了差错。与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但是,这也正好说明:适当的音乐辅助,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能够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3

今天上完了《珍珠鸟》一文,现把教学反思日下:

角色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小珍珠鸟和我慢慢熟悉的过程时,我通过让学生变化角色,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首先是充当小珍珠鸟的爸爸妈妈的角色。让孩子们充当小珍珠鸟爸爸妈妈的角色来体会父母的胆小,害怕,感受人类曾经对鸟类的伤害,让所有成熟的鸟儿谈起人来,就不妙瞠目结舌。

其次,充当小珍珠鸟的角色。我再次让孩子充当小珍珠鸟来谈一谈自己对作者冯骥才的看法,对人类的看法。孩子们通过联系课文,轻松地谈到由于冯骥才先生对小珍珠鸟毫不干涉,关怀备至,所以得出了其实人类非常友善的.结论。

最后充当冯骥才的角色。让孩子说一说,如果你是冯骥才,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们主要从相互尊重,互不影响,和谐共处等内容入手。

通过不同角色的互换体验,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信赖,才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珍珠鸟》这一课,是仿照昨天晚上看的何捷老师的课上的。

何老师一节课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和信赖产生的过程;另一个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写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方法为情感服务。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也许是预习不够,学生对课文不熟悉,这一环节进行得异常艰难。我知道,一个课时肯定上不完。

果然,一课结束,我仅带着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和“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梳理了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相互信赖的过程。

而关于写作方法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能留到下一课时去讲。

但是这一课,其实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突然觉得有些沮丧。

学生五年级了,但似乎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做批注,他们就把《字词句篇》中的句子赏析抄在书上。

昨天我特别提醒,只需要把课文读熟,今天来上课,很多同学书上一片空白,自然段也没标。当我提到文中的句子,他们竟然找不到。说明回家没有完成“把课文读熟”这一个作业。

开始上课时,我预设他们是把课文读熟了,要求他们勾画出能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凡写不出理解,竟然也找不到相应的句子。我实在有些灰心了。

可见,我的语文教学有多失败。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5

思维实际是一种过程,只要一个人在思考,它就处于不断地变化中;而儿童正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下,他们就会有不同的多种思维、心和经验。因此整个教育教学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现在回头来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孩子们,他们普遍早早地脱离野外生活和观察思考,早早地远离周围的生活,终日困坐在钢筋水泥铸就的藩篱之中,沉浸在电脑的网络世界中,更多的在纸面上、在虚幻世界中来完成自己的成长。

记得那天我进行了《珍珠鸟》的教学,在学完课文后,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第四小节,也来写一写自己和小动物的一个亲近的过程。在此之前,我设想他们一定有自己很多的话要写,我心里还想着、等着可以美美地欣赏、分享他们的各种快乐。可是在写完后交上来的练笔中,我却没有看到预想中的一种欣喜,看到的却是一种悲哀。在他们写的片段中我看到了儿童语言的苍白,体验的缺乏。他们只是模仿着文中的写法,编写了一个自己和小动物的'亲近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没有让人感受到儿童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情感体验。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是怎么了?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他们会有不同的思维、心理和情感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儿童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智的成熟、拓展,他们的那种生活体验却并不丰富,甚至还显得那么匮乏呢?这不得不令我们所有的教学者值得反思,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儿童面对周围生活的体验、思考却反而更少了,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网络世界里,在纸上完成自己的成长。儿童小小的记忆力和知识领域被全人类的这种社会现实压得窒息了。

我们知道孩子实际是基于其个性、兴趣和智慧而发展的,具有独特性、阶段性、多元性,他的见闻、思想、言语、劳动都是天性成长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成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对待儿童的观点往往是静止的。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令我不觉冷汗直流,如果我们忽略整个教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是错的。所以,我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过程,我们要重视过程,要引导儿童持续发展,让他们不能总是困坐在钢筋水泥铸就的藩篱之中,要带领儿童走出去,走进野外生活,走进周围的生活中。我们要慧眼识童,让儿童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多种的思维,在这样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成长!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篇6

《珍珠鸟》是篇略读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根据本文的特点,我的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走进本文,抓住重点句让学生进行理解,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教学时,我主要分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通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和照料珍珠鸟的;

3、珍珠鸟是怎样在作者的照料和呵护下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

4、引导学生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5、扩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不仅人与鸟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

本节课存在的亮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得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边放音乐边朗读,让学生发挥想象,幻想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各种小鸟,其中就有珍珠鸟,再出示珍珠鸟图片。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根据本文是略读课文的.特点,我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细心呵护、照料珍珠鸟以及珍珠鸟怎样与作者一步步亲近的。学生在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

2、直奔中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尾有个中心句,而且课文内容是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中心句展开,先让学生理解文中重视谁对谁的信赖,小鸟为什么会这么信赖作者,怎样自然而然地引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弄懂这些问题后,也就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领会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3、以文为本,重视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后,引导学生扩展延伸: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人与鸟之间需要信赖吗?他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让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白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对,才能互相信赖,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