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读百年孤独有感

2025/09/15心得

此篇文章读百年孤独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1

最近浅读了一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只能说有自己的一点理解,写点读后感,感谢各位看官赏脸。我在这把《百年孤独》分成四部分来解读。分别是:人物关系图,杰出人物重点解析,名句解析,自我感悟。首先说明一点,只要不是原著,那所有的翻译都是有瑕疵的,所有的书都是必须要读原著,英文如此,古文亦是如此。

人物关系图

《百年孤独》的人物关系图很乱,有很多网友评价,分不清的名字,看不懂的家庭关系。这里我就给大家一张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来分析一下。

这里人物关系相当乱,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识别方法,第一代比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1A,第一代人的第一个人名,依次类推就是乌尔苏拉为1B,咱们主要探讨的是这个家族的人物,其他关键人物也好区别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读百年孤独,但是在结尾真的震撼到我了,那一瞬间我明白了这个家族的很多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人生和经历,说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联想到他做的事情。

杰出人物重点解析

在此处我选择每一代去选择一到俩个在我心中感觉真正孤独的人去解析一下,不够周全的地方请各位多多包涵。

1A: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这是他们家族的开创人,他是我认为他们家族第一个枭雄,他的故事有很多,我挑几个印象深刻的事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的亲戚1B乌尔苏拉力排众议选择结婚,搬迁出原来的地方,选择了那个小镇,从零开始。从这个家族看我们的人生,每一个家族必须有这么一个人敢于去闯,去努力的改变自己这个墨守成规的家族,我可以称之为首代创业者,不要说这个家族最后是怎么样,起码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家族是蒸蒸日上的,这是他对的抉择。第二件事就是他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吉普赛人拿着那些很神奇的东西去的时候他敢于尝试,(这也是因为什么百年孤独说魔幻的原因,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会飞的毛毯),他能去持续性的学习新东西,这是一个初创者必须要有的性格。第三件事就是他因为一直搞发明,被认为是神经病,一直锁在树下面孤独终老,终日与自己的好友(梅尔基亚德斯)的灵魂为伴。他是我见到的这个家族的第一个孤独的人,于外人看来,他一个人孤独的去搞发明,一个人孤独的被锁在树下,一个人孤独的老去,尽显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二字。但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面,他是充实的,就好像百年孤独里面的这句话:很多人选择了向虚拟现实的魅力屈服,寄情于自我幻想,这纵然不切实际却更能与人安慰。

1B:乌尔苏拉

这是我必须要讲的一个伟大的女人,本来我打算一代讲一个杰出的人物,但是这个伟大的女人值得去细讲。纵观整个家族,我认为乌尔苏拉是最伟大的一个女人,她的格局和心智值得去用所有的词去夸奖,在我浅薄看来,一个女人能够做到像乌尔苏拉这样的话,那她对得起所有的人,但是我还是不建议去这样做,可以去学习这个精神,但是不建议去这么做,因为容易对不起自己。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家族的成功的80%是因为这个女人。她用一己之力去扛起了整个家族的杂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用自己的热情好客去迎接每一个客人。在这个伟大的女性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坚定的意志,在自己100多岁的时候,眼睛盲了的时候,依然去凭借自己的意志为这个家族做出自己的贡献,她的骨子里面的坚韧和要强是最突出的特点。照顾自己的曾孙什么的也都不在话下,在她活着的时候这个家族一直都没有倒。她的一生都是伟大且骄傲的。

2C: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此人是我心中百年孤独的主角,他对于这个家族的贡献有点像李世民的感觉,他把他整个家族的声望提高到了顶点,他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像一个每天在屋子里读书的文化人,突然有一天拿起剑来直接荡平了整个江湖的感觉。他在家度过的前半生属于很平淡的,有一个真正的做学术人的意志,从那时开始他就喜欢孤独,到生命的尽头也是孤独死去,但是他的人生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在家里本来是一个学者的行为,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女孩子,之后俩人顺利结婚了,如果不是2D意外毒死了这个小女孩,那他就会有一个很稳定的生活,一辈子所谓的平平淡淡,但是在自己的妻子死后他的心态略微出现了一丝的变化,知道后来成为一个努力多次都以妥协为终点的革命领袖。由于他的出现,让整个家族都在他的国家盛名。他的孤独是做自己的小鱼,持续不断的做。但是在我看来,他找到了自己的归途,在经历了名利之后的一种淡然。他是我这本小说中第一个感觉到孤独的人,但是在最后发现他并不孤独,反而充实。

3A:阿尔卡蒂奥

这个人给我的感觉就是从小缺少自信,之后在得到一点权势之后去作威作福,最后导致了自己的悲剧。他小的时候不是在自己家长大的,对家的归属感不是太强,陪他比较多的'是那个吉普赛人梅尔吉亚德斯,教会了很多东西。在他得到同母异父的叔叔2C的授权下获得了当地的指挥权,在他统治的这个间断,马孔多更多的是有了一个暴君,不服从的人就除掉,这是他的统治方式,直到最后被枪毙的时候才想起来没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名字。这也是孤独带来的后遗症。在我看来他和他的叔叔2C有点相似,都是像一个研究者,在获得权力后却是俩种不同的做法,这也注定了他不能走到最后。

4B:奥利亚诺第二

他是他们这个家族最后一个稍微振兴一点的人,也可能是他用光了他们家族所有的运气,他的一生是比较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过用钱当墙纸的强盛时期,也经历过为了给女儿赚学费挨家挨户推销卖彩票。他娶了一个在我看来让他们家族走下坡路的女人4C,所谓的娇生惯养和高高在上,没有拔高这个家族的高度,反而让其走向了灭亡。他通过大量繁殖的牲口赚的盆满钵满,在一个雨季过去之后幸运之神最后一次降临在他身上可能就是让他活着送女儿学习。

5C: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她是4B最疼爱的一个孩子,甚至为了她拖着重病的身子挨家挨户卖彩票去为她赚学费,也是我感觉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她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她在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时候回来了,给这个硕大的院子带来了生机,她敢爱敢恨,在自己发掘喜欢上6A奥雷里亚诺的时候,选择告诉自己丈夫这个残酷的事实。她的结局是非常悲惨的,在生下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孩子之后去世了。

6A:奥雷里亚诺.巴比伦

他是整个家族第六代唯一的一个人,但是他的身世却是十分悲惨,父亲由于身份太低,和母亲在浴室约会被外婆看到,间接害死了他的父亲,他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个孤独的人,他从小墨守成规,他之前沉迷于几代人传下去的羊皮卷,并且在最后他解开了整个家族的秘密。也正是那神秘的羊皮卷让我感受到了这本书的震撼。他的前半生的世界是孤独且充实的,在他的小姨也就是5C的出现才仿佛给他带来了光,他不可自拔的爱上了自己的小姨,也成功完成了对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的最后一击。他和他的小姨生出了一个猪尾巴的孩子,但是小姨生完孩子后死了,在回来找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被蚂蚁吃了。猪尾巴对应了前面的伏笔,从科学角度来说,近亲结婚的确实是会影响基因,从本文前面来看也说过这个。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突然破解了困扰了他们一家好几代人的羊皮卷的秘密:第一个人将会被锁在树下,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

名句解析

原来时间也会失误和出现意外,并因此迸裂,在某个房间里留下永恒的片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震撼我,它出现的地方是在6A研究羊皮卷的时候出现的,那个房间就是时间遗忘的地方,当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去做研究的时候,时间会为你停留,最好的解释只能叫废寝忘食了。

许多年后,面对着行刑队,奥雷连诺上校都会回想起那个下午,他的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

这是2C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一次被抓住的时候,马上快被枪毙的时候出现的一句话,当然结局是没有被枪毙,正是那个下午他的父亲让他看到了科学的迷人之处,也开始了他的孤独之路,人终究会踏上一条路,但是路的起点才是人最内心深处的东西。

失眠的最可怕之处,不在于让人毫无倦意不能入睡;而是会不可谨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

这是这个小镇集体患失眠症的时候遭遇的问题,他们甚至在物品上贴上纸条去提醒自己,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想要集中精力的干活,那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而不是俩点睡九点起床,过量的熬夜不止伤害的身体,更严重的是大脑。

预感总是修然来临,灵光一现,好像一种确凿无疑的信念在瞬间萌生却无从捕捉

这是他们家族很强的一种预感,包括上面说到的上校对于自己死亡的预感,在上校被拉到刑场的时候依然知道自己不会死去,像1B对自己的死亡在三年前就预感到了,说到我会在雨季结束后死去,然而雨季持续了三年,彻底改变了她努力拼搏出来的家庭。

自我感悟

在看完整篇文章的时候,对于我来说是整个的震撼,因为我对这本书前面的期望不是太高,留了很多疑问,比如他们每代都会出那么一个人呆在那个被时间遗忘的小屋里面去翻译羊皮卷,那到底写了什么,但是在最后一刻公布内容的时候震撼到我了,冥冥之中好像有什么在指引着他们,就像余华说的,他说百年孤独里面每个人都是热热闹闹的,没有孤独啊!余华老师可能也就是开一个小玩笑,因为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有的是在热闹中孤独,有的人是在孤独中热闹。纵观整篇文章,就是一个家族的兴亡史,仿佛我们的古话:富不过三代!或者更像是唐王朝的兴盛与衰败一样,来的那么猝不及防但是又合乎情理。把我们自己生命的时间线拉长,放在整个家族或者国家的时间线来说,我们可能是不起眼的一个小点,但是我们这个小点依然为这条时间线做出自己的影响,每一个未来的走向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这个小点做的微不足道的事情。所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自暴自弃,时代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与时代共进。

更多的是我们去做自己的事,让时间去静止下来,沉下心去干事,守护好我们这一代应该去做的事。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2

自6月7日晚开读范晔译本《百年孤独》,经过10余天睡前醒后的卧读,今日晨终于通读一过,也算了却了多年的夙愿——终于读过《百年孤独》了,否则,在文化人面前怪没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张周围文化人属稀有动物。

书是读完了,想谈点什么却难,因为老张不是评论家,更不谙翻译之道,不过,话还得从译文说起。范晔先生青年才俊,不过文笔却非常老到,这其中也许就有译不下去时狂读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经典作品之功,总而言之,译文的“雅顺”应该是老张能够一气读完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于老张而言,第二个原因恐怕就是书籍的装帧与印制比较合乎老张的口味,套封魔幻、内封素雅,传统大32开精装,字体大小适中,书签令老张喜爱有加,既便于阅读,闲暇还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张也许是过于看重形式了,但个人喜好没有办法。正是基于上述两点,老张才得以欣赏马尔克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的巨著。魔幻现实主义,这名字起得真正科学,或者说是很真理。历史和现实,人世和它世,真实和虚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百年的孤独融汇始终,马孔多小镇的兴亡也贯穿始终。或许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寓意,老张领会不了,至今连到底写了老奥家几代人也没有理清。但这并不妨碍阅读,照样还能读得津津有味,或许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说魔力。上海译文黄锦炎等先生译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张一直未能通读,今日想来也许有年龄的原因,年轻匆忙,很难在一个点停留过长时间,小张没读的书只能留待老张了,哈哈。人与书,有没有缘、有没有分、有没有缘分,或许冥冥之中早有定论,这个说不好,不好说,只好不说也罢。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3

这本书,我第一次拿起是在20xx年9月,看了1/5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放下了。20xx年7月再次拿起它,只用了几个晚就看完了,看的我痛苦流泪,久久不忍放下,这次是读进去了。

1.关于百年的变化发展

“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无数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这句话我很喜欢。

这本书前一半,就有些无聊和难懂,重复的几代人重复的名字,有着不同的发展但性格又很相似。而读到一半时,随着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驶来,随着香蕉种植园的发展,一切的变化使得本地人眼花缭乱,也才让我真的读进去了。

而这也和我生活的时代相似,每早起来充斥着无限的变化,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随着发展也充满着无限焦虑,技术的发展正在某些领域向我们展示它令人惊喜-或者说令人战栗的能力。就好似看到20xx年5月27日大国手柯洁败给机器时,柯洁起身离席,走到现场宣传板后哭了起来。很多时侯,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哭起。

2.关于百年孤独的秘密

制造小金鱼,是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后期生活,重复制作,做好了,再把它融化,再更加精细地做好,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日程安排,不紧不慢按照自己的速度重复着。我想我是理解这种无聊的制造小金鱼的生活,虽然上校经历过很多,即使发动了几十场战争,但在某一时刻,我想大部分人的生活将会是重复制作小金鱼的过程。静下来看,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会是这样的,一百年还是几百年,这将是不变的秘密。

“奥雷里亚诺第二忙着应付各种需要处理的琐事,直到一个下午坐在摇椅上望着早至的暮色,想起佩特拉科特斯却毫不动情,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衰老。”奥雷里亚诺第二是书中最富有活力和能量的人物,但孤独与衰老这一刻或早或晚依旧都会感受到。

3.关于百年的性与爱

“很长时间后,她看见最后一只黄蝴蝶在风扇扇叶间撞的粉碎,便认定是马乌里肖巴比伦已死的明证。然而她没有放弃。她继续想念他,这期间她们骑在骡背上艰辛地跨越了幻象丛生的荒原,奥雷里亚诺第二在寻找世上最美的女子时曾经在此迷路,又沿着印第安人的道路翻过山脉进入那个阴风惨惨的城市,那里的石板路上回响着三十二座教堂的丧钟齐鸣。

此家族都有极强的性爱能力和冲动,才会发生后续所有的故事、传奇以及悲剧。如果年轻的.时侯,问我会不会因为性,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我想不会的人大概不会体会人生真正的美好吧。就像奥雷里亚诺第二,为了美好的女子千山万里也再所不辞,也奋身不顾,但自然也不会想过这条千山万里的路,终究会被日常的生活琐碎,性格的不和磨平,谁会记得初心呢?除非是悲剧发生的时刻。

如果再问我会不会因为性,奋不顾身爱上一个人,我想我依旧会;我想再问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和奥雷里亚诺,他们也依旧会。正如他们的曾曾祖父母,即使百年来这家人都在担心猪尾巴的孩子出生,但任何人任何事都阻挡不了,性和爱的内心选择,而大概只有生活能。

请相信,一本好书,暂时没读懂放下,也只是天时地利的原因,随着自己的发展,它终究在莫个时间点等着与你再次相遇。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4

“妄图在虚幻中寻找真实感的人,脑子一定有问题。”

我在网上看到这句话时不禁一笑,右手边是看了一半的《百年孤独》。这本诺奖得主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声名远扬,但此刻,我只是借翻阅它来消磨一个长长的无聊的下午。亦实亦虚的魔幻故事,庞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以及虚拟世界里的一句话,和真实的我凑在永恒的时间里,就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我看了很多遍《百年孤独》。最初的观感是晦涩痛苦的.,因为一长串反复出现的名字、人物癫狂而奇怪的行为、神秘而混乱的环境。作为一个学着“三观端正”现实主义课文长大的学生,这种将与真实生活毫不相干的灵异传说放在极具真实感的现实里的叙述,实在别扭难过。但不可否认,故事非常精彩。当我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这个苟延残喘的家族永远地消失不见,一群啃食着血肉的蚂蚁,一棵被绑着“疯子”的大树,我心中空落落的,意犹不止,也好像“大雪白茫茫真干净”的惘然。我可能自己也没有发现,我正走向一条不那么普通的文学之路。伟大的作家布下隐形的指示,指示着每一个读者,去虚幻中寻找真实。

我曾一度认为自己的阅读是肤浅的,因为富有特色的文学表达相较于它的内核仿佛更能吸引我,这种隐蔽的羞愧在阅读《百年孤独》时尤甚。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实在太迷人了,幻想现实碰撞,重彩写实融合,争锋相对的矛盾,水到渠成的和谐。而我这才发现,正是这种独特的写法,让虚幻的文字处处体现着真实的张力。比如奥雷良若上校的孤独。他整天埋头于作坊中做小金鱼,他的头发上可以长出蘑菇,口中长满青苔,明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却感觉“空气中浸满雨水的潮湿”。这是上校行将死亡之前的感受。我知道现实中,一个活着的人不可能头上长着蘑菇口中长着青苔,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感受、触碰他的孤独,一种隔绝与世的荒芜,一种压抑到窒息的孤独,就好像生活在充满雨水的空气中一样。故事是虚假的,但孤独一样沉重。

于是,我越来越热衷于在虚拟故事中去寻觅真实,我不得不去寻找真实。先前我以为真实触手可及,周围的一物一物皆为真实,牛顿三大定律,科学唯物主义。《百年孤独》却告诉我,真实无处不在,但也极难寻觅。人们在真实的物质里狂欢,不知觉将灵魂的真实乱丢一地,要么伪装成虚伪的美丽。于是我们身处热闹人群,依旧如一个百年家族那样孤独。真挚纯粹的孤独,也是人类存在最后的依靠。如果,有一天连孤独都能物化,真实又何处可言?

美丽的姑娘微笑,人们真正动心于一瞬间灵魂的美好,而不是皮囊的功劳。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5

很难相信自己能看完这部人物名字又长关系又复杂的小说,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从来都让你猜不中开头,也猜不到结局,直到最后一刻才解开疑惑。如果说前者是我看过最震撼人心的爱情故事,那么这部作品则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精神之旅。

静谧安宁的马孔多小镇映射着这个时代的缩影,勤劳的乌苏娜尽其一生也没能挽回家族衰落的命运;奥雷连诺的宿命在他的后代身上不断重演;猪尾巴孩子的咒语并没能阻止布恩迪亚和他的姑姑相爱;"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吉普赛人的预言最终实现,伴随最后一个人的离去,经历了兴衰荣辱的马孔多小镇也被一阵飓风卷走,只留下笼罩百年的孤独。

剧情虽然荒诞不经,却给人无限遐想。在最迷茫的时期读了这本书,用了很长时间来思考,从小说回到现实,关于放弃和坚守,逃避和面对,突然就释然了很多。我们何尝不是马孔多小镇的居民?我们孤独的来到这个世界,驻足在各自的小镇,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拼命逃离,有人被吉普赛人的魔术勾起不安分的灵魂,有人永远对外面的世界无动于衷。而最终,所有人仍旧不可避免的孤独的离去。无论怎样的人生,最后都殊途同归。如果我们能够活过百岁,或许真的能够看见命运的惊人复制,而我们穷尽一生去追求的结果其实也早已注定。"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一切都会逝去,唯有孤独永恒。这一生中,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不是爱人,也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可是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真正静下心来享受孤独?曾经也害怕一个人,吃饭都要找个伴。直到那一年,独自休婚假去南方,经历了一次从害怕孤独、适应孤独到享受孤独的过程。一个人的旅途,自由的呼吸,自在的.行走,和内心对话,与自己相处,带着怜悯出发,心怀感恩回家,感谢没有人陪伴的十八天,让我看到更加坚强的自己。

现在每天忙碌的生活,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于是在下班后,选择一条风景最美的路回家,在周末的清晨慵懒的坐在窗边晒太阳,心情低落时听温暖的音乐,失去方向的时候读一本好书。享受孤独,成为我犒劳自己的方式。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如果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孤独,与其逃避不如面对,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

感同身受,我们都只是旅客,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如果不能在孤独中找到答案,那么当答案昭然,我们往往措手不及。因为吉普赛人的预言实现的那一刻,便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人生短暂,不过百年。孤独始终,如影随形。

最后,用张楚的歌作为结束: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孤独的人,他们从不寻找,从不依靠,非常的骄傲。

读百年孤独有感 篇6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了《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