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幼儿园
此篇文章科学教案幼儿园(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教案幼儿园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小树叶探索的兴趣。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初步发展幼儿的对比观察能力。
3.认识树叶的基本特征,了解树叶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Ppt:树叶的作用
2.课件:树叶粘贴-昆虫
3.幼儿采集各种树叶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讲述活动《我采集的树叶》
讨论:你采集的是什么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
1. 观察感知树叶的多样性。
(1) 提问:这些叶子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2) 小结:叶子的颜色很丰富,有黄色、红色、绿色等;
形状也各种各样,有手掌形、扇形、针形、椭圆形等;
大小也不一样,但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2.引导幼儿按意愿给树叶分类。
(1) 同时出示绿色针形树叶和黄色手掌形树叶,启发幼儿找出不同。
(发展幼儿对比观察力)
(2) 幼儿自主给树叶分类,并介绍分类依据。
(如大小、颜色、形状;通过自主分类巩固对已有经验的掌握)
3.树叶的种类
心形: 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
(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披针形:也叫枪锋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如桃、 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
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叶。
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4.引导幼儿了解树叶的作用
课件演示:树叶的作用
蚕宝宝爱吃的桑叶
有助消化的山楂树叶子
保健身体的核桃树叶子
可以驱蚊的桉树叶子
还可以做肥料
5. 欣赏树叶画
课件:树叶画—昆虫
三、延伸活动
了解特殊公用的树叶
(如可以吃的树叶、有特殊本领的叶子等)
科学教案幼儿园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基本的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的。
难点:感知红、黄、蓝两两不同组合后会变出橙、绿、紫三种不同的颜色。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
2、看好了,水宝宝是透明的。水宝宝要和我们玩变变变的'游戏,我们一起念“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
(教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好玩吗?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宝宝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摇瓶子,要说:“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哦”。
1、请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用力摇,使其变色。(老师鼓励孩子用点力,再加加油)
师:“你们变出来了吗?变出什么颜色了?”
2、颜色对应
师:水宝宝要休息了,请给它找个家(与框子对应放)
三、解读秘密
师:我们的瓶子怎么能变颜色呢?
请一幼儿上来尝试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再换上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
师:这个怎么都变不出来,那个却变得出?好奇怪哦!
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这个盖子里有什么?盖子里有颜料,水宝宝就可以变出颜色了。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
(2)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
(3)教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哇,颜色可真有趣,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活动反思:
在活动预设时,考虑到科学领域的特点,也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一节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这节课的目标是1、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玩色游戏,初步感受颜色的变化。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色的乐趣。整个活动我以变魔术贯穿始终。
我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以老师的小手有魔法“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从简单的“摇摇摇变变变”一边摇一边念“魔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参与活动,使幼儿兴趣高昂。此环节幼儿感觉我的手真有魔法会变出黄颜色。
第二个环节尝试配色,感知体验色的变化。以再次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师拿出另外一个瓶口已涂上蓝色颜料瓶子里有黄色颜料的瓶子又一次变,顿时变出了绿色,幼儿十分的兴奋,感觉很神奇。
第三个环节梳理归纳,初步了解颜色变化的秘密。
一个活动下来,自我感觉幼儿对此活动非常得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这是非常开心的,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但也有不足之处:最后环节没有达到一个提升,只有让幼儿通过用两种颜色进行配色变色,在幼儿尝试配色,体验色的变化时只问了个别幼儿,没有一起来总结颜色是怎样变出来的。
科学教案幼儿园 篇3
【活动目标】
1、看图阅读画面,感知画面中小蛇多多外出游玩的经历,知道不要贪吃食物的道理。
2、通过猜测、拜访图片、讨论等策略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蛇多多吃水果的顺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不同体态的小蛇,猜测故事的情节
(1)教师(出示小蛇图片):这是谁?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这条小蛇的名字叫多多,他的肚子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3)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猜测,再让幼儿观察胖多多肚子里的水果,启发幼儿想一想:小蛇多多肚子里的水果是从哪里来的?
二、幼儿自主阅读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有趣的故事《小蛇多多》。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翻到相应的页码, 鼓励自己阅读图画故事。教师走到幼儿身边,倾听、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小蛇多多吃了哪些东西?后来怎样了?
三、师生共同阅读童话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阅读童话故事。
(2)师:小蛇多多到外面玩,走着走着,第一个看见什么水果?(依次类推)
(3)师:小蛇多多吃了哪些水果?吃了那么多东西小蛇多多感觉怎么样?是、后来,是谁帮助了多多?带领幼儿讲述故事的'结尾。
四、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把握故事的重点
(1)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喜欢小蛇多多吗?
(2)师:小蛇多多为什么会难受?不能动了?
(3)师:我们小朋友平时吃东西要注意什么?怎样吃东西不难受?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吃东西要注意的问题,教育幼儿不乱吃东西,好吃的东西不贪吃,肚子会吃坏的。
五、音乐活动:苹果
(1)师:小蛇多多把水果都送给了小蚂蚁,他回到家以后,肚子就饿了,小朋友们,我们去果园摘一些水果送给多多,好吗?在送给小蛇多多的时候,你想对多多说什么?
(2)弹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扬唱歌曲《苹果》,还可以带领幼儿仿编歌表演。
科学教案幼儿园[精华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幼儿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幼儿园 篇4
科学教案幼儿园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幼儿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幼儿园 篇5
目标: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准备:大螃蟹数只、各种不同的螃蟹图片、背景音乐磁带
绘画材料(油画棒、各色彩纸、颜料、橡皮泥等等)
重点:寻找螃蟹的主要特征
难点:探索螃蟹的'表现方法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幼儿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准备材料:
①蜡笔画(记号笔、油画棒、绘画纸)
②粘贴画(各种不同形状的彩纸做螃蟹身体、细长条的做螃蟹腿、浆糊、棉签、抹布等)
③泥工(各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④拓印(泡沫板制作的螃蟹若干只、调好的各色颜料数盆)
四、结束活动
你们给螃蟹宝宝拍的照片真好看,我们一起去跟着螃蟹爸爸跳个舞吧。(幼儿随着音乐边念儿歌边舞蹈)
附儿歌:
我是一只,大螃蟹呀,两个大钳,八条腿呀,眼一眯呀,脚一伸呀,爬呀爬呀,爬回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