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此篇文章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
《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了古代战争的故事,里面的情节迂回曲折,惊心动魄,一群英雄、奸雄……
我痛恨吕布,他表面深知民族大义,武艺高强,其实是没头没脑,贪色贪财,有勇无谋。金钱杀丁原,美色杀董卓,曹操将他斩死在白门楼他罪有应得。
我佩服“卧龙”—诸葛亮,此人乃天神下凡,智慧的头脑,他本人武功,却能几十位武功高强;他神机妙算,善于摆阵,熟读《孙子兵法》、《六合阵法》、《春秋兵法》等兵书,曾帮刘备取过西川、荆州等地。最后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佩服常山赵子龙—赵云,他和关羽、张飞三人称“万人敌”,他曾单骑救阿斗,连杀曹营二十多员战将,使一七尺长矛连挑五十人,可以看出力气有,跟随刘备二十几年,刘备死后,他又跟诸葛亮六出祁山,当第七次出祁山时,不幸病死,可惜啊!
我羡慕刘关张桃园结义,三兄弟同甘共苦,共筑大业的`气概永远在我……
我还佩服有勇有谋的周公谨、七进七出的典奉效、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张文元等等。
《三国》可真是开卷有益啊!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三国演义》,令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三个国家抢夺天下。在这英豪辈出,令人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里一个个故事精彩至极,让人拍案叫绝。
我最喜欢孔明的那一出草船借箭,因为它充分显示了孔明足智多谋,周瑜让孔明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周瑜还特意让工匠们做箭时拖延时间,这却没难倒孔明,三天啊!造十万支箭,谈何容易呀!但对孔明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之所以他胸有成竹,是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天之后,能借天时地利,借箭成功。他让鲁肃给他准备二十只船,每只船上安排三十名士兵,船上用青布做幔,船两边各扎一千多个草把。第一天,孔明没有动静,第二天,孔明也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对鲁肃说:“走,我们去取箭。”于是,他俩上了船,到那儿的时候,只见雾气蒙蒙,什么也看不见,他让人擂鼓呐喊,曹操听见,让弓箭手射箭。当草船上都是箭的时候,他们便回去了,这么难的一件事,孔明却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多么了不起呀!太让人敬佩了!
我心想:只要有智慧,没有造不成的'事,我们虽然是小人物,但是我们也需要智慧,我们遇到事情,也要动脑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3
读了《三国演义》,我不由赞叹一声:“好!”
《三国演义》里有胸怀大志、仁义之至的刘皇叔;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的'诸葛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义重如山的汉寿亭关羽;正义凛然、艺高勇猛、坚不可催的莽张飞;老奸巨滑、假仁假义的曹操;忘恩负义、阴奉阳违的孙权……
《三国演义》里有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胜,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还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无不叫我拍手称快。
其中诸葛亮在我印象里最深。他为蜀汉耗尽心血、鞠躬尽瘁、效犬马之劳。可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未出茅庐先知“魏蜀吴三分天下”;“博望坡”设计烧曹营;“新野”留空再败曹军;以“苦肉计”火烧曹军连营三百里,令曹军望而生畏!诸葛亮真聪明!
我一定要像诸葛亮一样,为社会多做一些好事!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4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的是从战火四起的东汉末年,经过桃园三结义,至最后分裂成三个大国,吴、蜀、魏,呈三国鼎立之势,发生了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等。是一部文学巨著。
《三国演义》情节复杂,一波三折,刻画了200多个人物,有神机妙算的孔明、心胸狭窄的周瑜、讲义气的关羽……特别是关羽,重情义,投降之后,还不忘旧主,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因为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不忘,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一马,他的义气是家喻户晓。还有一个令我钦佩的人,就是诸葛亮,他料事如神,赤壁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博望坡为刘备赢得了一场胜利,体现出诸葛亮初出茅庐,就显现出他的过人的才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的笔下,都把这些人物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
《三国演义》是部文学作品,读了以后,让我懂得了,古代人的战争谋略、使用人才的智慧等,让我深有感触。但有些和历史不符。如人物的身份,事件的发生,其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看来小说就是小说,有文学修饰,但把历史改变了这也不好,但如果不加上这些精彩环节,《三国演义》就不精彩了。就是因为有了文学修改才让人百看不厌。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5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出的,是一本古代的历史的'一本书。书内有许许多多人物和国家,他们为了占领地盘,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有三个国家分别是蜀、魏、吴。每个国家都有领袖。领袖旁边,便是军师。蜀国的军师是最聪明的———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善知人,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战。
我最深刻的部分是:三顾茅庐,故事是这样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去拜见诸葛亮三次,但诸葛亮三次都不在。后来,刘备又去拜见他,张飞说:”如果,他不来,我就绑他来。”刘备说:”你们不懂得尊敬人才,你们这次就别去了。”关羽、张飞答应不再无礼。然后三人就去拜访了。离诸葛亮家还有三公里,刘备就下马步行了。到了诸葛亮家后一位童子出来,他说,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说,不要叫醒先生。刘备随后进了草堂。等了几个时辰后,诸葛亮把他请进屋里。
后来,诸葛亮下了山,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和他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对着张飞、关羽说:”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