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案
此篇文章玩出了名堂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1
【原文】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列文虎克的工作是看守大门,并定时到钟楼去敲钟。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片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建议】
1.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2.识字写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还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3、围绕“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重点来读。
4.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有一个拓展。
5.请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看守、定时、放大镜、细微、显微镜、微生物、拜访”等词语。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了解段、特点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花钟》、《蜜蜂》两课文告诉我们应该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今天的这课文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2.师出示课题 “玩出了名堂”,先让学生读准课题,再让学生说说“名堂”是什么意思,如回答不出,可放到教完课程后再来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课文写谁在玩,是怎样玩的,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看守 磨薄 待着
定时 清闲 聘请 拜访
简单 浪费 千里迢迢
放大镜 显微镜
让学生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指导:
(1)说说四个多音字“看”、“磨”、“薄”、“待”另外的一个读音并组词。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交流。
(3)放大镜、显微镜是怎样的,课文中也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A.指名读准字音。
B.简介放大镜(出示实物):它运用凸透镜原理,能把原先的事物放大若干倍,用来看细小的东西;放大镜的发明者有的说是的一名工艺匠,有的说是十三世纪英国的学者罗杰、贝肯等,说法不一。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A.指名读准字音
B.出示图片或实物、资料简介放大镜。
3.分节朗读课文并正音。
4.填空:列文虎克玩(),玩出了大名堂,发明了(),发现了()。
三、再读课文
1.过渡: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列文虎克却在玩镜片中有了发现,玩出了大名堂,那么,他是怎样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呢?找出有关的句子。(板书:玩 名堂)
2.学习第三自然段: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1)要把这么厚的玻璃四周磨薄,那是多么枯燥的一件事,可列文虎克却玩得不亦乐乎,想想,他一边磨一边会怎样想?
(2)指名回答,从中引导学生明白虽然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列文虎克很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玩得很投入。
(3)齐读,读出列文虎克的专注、欢喜。
四、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镜、待、调、访”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拜”的右边是四横,
“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在看守大门期间是怎样玩放大镜的。
二、精读课文 再探玩法
过渡:列文虎克做成放大镜后,并没有就此罢手,他越玩越有兴趣,玩出了更大的名堂,让我们来看看他又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一: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1)请同学们读这两句话,读懂了什么?
(2)交流:从“想”、“会怎么样”读懂列文虎克在玩中有着一定的思考;从“啊”、“不得了”读出列文虎克的惊奇。
(3)指导朗读,读出疑问、惊讶的语气。
句二: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1)“带劲”是什么意思?列文虎克总是拿着放大镜变着花样玩,如果你就是列文虎克会怎样玩,一边玩一边会想什么?(让学生把两只手当作放大镜,边玩边想)
(2)让学生学着“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的句式充分交流。
(3)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靠的是什么?让学生再次感受列文虎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板书:观察 思考)
(4)这样列文虎克就成了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带着赞赏语气读。
句三: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种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1)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除了水和牙齿,还会观察什么?
想象训练: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发现---------。
(2)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要求学生结合资料袋来说说“小人国”、“居民”指什么?
(3)教师补充微生物的资料(附资料),可见列文虎克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
(4)当时列文虎克的心情怎样?带着惊奇、喜悦的心情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引读: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更大的名堂,他最早——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就是——(生读第一句)
(2)分读:师读第一句,生接下去读,让学生感受总分构段特点
(3)现在你会填吗:列文虎克玩放大镜,他------------------。抓住重点词“最早、全新、聘请、千里迢迢”等词,联系上文明白“玩具、居民”指什么?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
(4):正是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3.回读第一自然段
(1)原来玩中也有这么大的成就,现在你对玩肯定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来说说吗?
(2)齐读。
三、巩固
再读2—5自然段,看看文章按照先后的顺序怎样来写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经过的?(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玩出更大名堂)
板书设计:
观察
玩--------名堂
思考
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 完成同步练习
2、小练笔: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补充富来克林揭开雷电之迷的资料)。让我们像列文虎克、富兰克林一样在玩中观察,在玩中思考,来写写玩中的发现或收获吧!
邸云舒已阅
教学思考: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将课文内容理解,并能讲述这个故事了,所以第二课时的时间就放在学生汇报自已受启发的部分,互相交流感受后,重点放在了小练笔上。“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吧。”首先让学生讲讲他们都爱玩些什么游戏,再说说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描述一下是怎样玩的,最后谈谈在玩耍中有什么思考和发现。有了课上的指导,本次小练笔写的还不错。
玩中的发现
作者:张双豪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和陈汉铭打篮球,打篮球的规则是:不能走步(也就是不能抱球前进,要拍球前进),打手(不能用手打打别人的手),撞人……
昨天中午我就和他PK,他连赢我两次,(大家可能说我的技术太差了,可不是这样,你们听我跟你们细说)在休息时间里我了一下;刚开场我就走步两次,下半场又走步了两次,所以让陈汉铭有机可乘。自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的技术还可以,但老违规,这才输,第三场刚开场我就克制好自己,不违规,给他了一个下马威。在他灌篮是我一把防下,他使劲一扔,被我拿到,冲过去一个灌篮“进了”让他心服口服。哈哈!第三场我赢了,我非常高兴!
我喜欢和陈汉铭打篮球!
玩中的乐趣
作者:刁慕冰
一
今天,我在中午放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从大树上落下来的东西,还是淡绿色的,不一会儿,我又发现了许多。这时我的脑袋里产生了疑问,这是什么呢?有可能是......不管了,先带回去“研究”一下。
我快步走到了小饭桌,查起了资料。我可真忙呀,一会儿翻翻书,一会儿问问小饭桌的老师。最后,老师告诉我说这是一颗种子,把外面的皮剥掉,里面就是它的种子。我剥开一看,果然是一颗种子。种子又细又硬,可以拿它做我新发明的小制作“小刺猬”像刺球一样的外套。
我准备开启一个“剥种子”计划。
二
今天我要开启我的“剥种子”计划了。
课间我开始剥了。我发现有很脆的和硬的还有软的。我把它们分为坏品种、硬品种还有软品种。我把剥好的种子一个一个地放在一个香香的小瓶子里,这样从瓶子里倒出来的种子都很香。
因为大多数的都是坏品种,我邀请张嘉荷和我一起剥。张嘉荷告诉我这个种子叫单刀。我们齐心协力剥了一共一瓶子。我们要开始做小刺猬了。
我想用纸杯的三分之一(底下的那一部分)做小刺猬的身子,再用水彩笔画出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在小刺猬的背上插上种子,最后把小刺猬的底部封上底,做成一个小刺猬。
玩出了名堂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设计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设计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进而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究。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做游戏引入。板书课题。
2、看课题质疑。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检查一下词语的认读情况。
2. 指名接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课文,领悟玩法
1、指名读第一段。与家长对玩的看法比较。再读读第一段,体会 “但”。
2、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列文虎克玩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3、交流体验
(1)玩放大镜的目的。
(2)再玩的新发现。
(3)指导朗读。
四、精读课文,欣赏玩的名堂
从哪看出他玩出了大名堂?读读第5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微生物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再读读课文,结合刚才学习的收获,做做填空练习。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和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识字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各种方法识字。写字时加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并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围绕“”怎么玩“和”玩出什么名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阅读,边想象边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再读,体现为三个层面:初读,整体感知;研读,领悟玩法;再读,挖掘名堂,从而得到启示。
具体描写玩的语句:
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2、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游戏:高老头
指读生词,接读课文。
默读2—4段,研读描写玩的句子,重点围绕第四段,完成表格。
新的想法
新的玩法
新的'发现
朗读第五段,体会描写的特点。(小人国、居民 玩具)
2、谈谈对“名堂”的理解与新认识。
3、拓展话题:其他玩出名堂的故事和人物。总结成功秘诀。
六、作业
推荐阅读:
莱特兄弟玩橡皮筋发明了飞机。
富兰克林玩风筝发明避雷针。
瓦特因为观察烧开水的水壶而发明了蒸汽机。
爱迪生发明电灯。
第二课时
一、 交流课外阅读收获。
二、 指导练笔
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赶快用笔记下来吧。
1、说一说准备怎么写。
2、师生讨论,总结: 谁?玩什么?怎么玩?玩中的收获或发现?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整理观察日记。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讲讲有关“玩出了名堂”的小发明家的故事,使课文内容得到拓展,升华“名堂”的涵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外玩中注意观察和发现,再把玩的乐趣和收获写下来。 交流玩出名堂的名人故事。
指导完成练笔
学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谁? 什么? 怎么? 名堂?)
列文虎克 玩镜片 做放大镜 做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好奇心 观察 思考 求知欲 课后反思 本课紧扣“玩”字,把“玩”与“名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怎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为线索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悟得“玩”的学问,教学中既注重让学生思考交流,同时也注意点拔。在感悟的基础上,融“阅读”与“练笔”为一体,先让学生阅读小资料,进一步领会许多伟大发现都是“玩”出来的,再让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写自己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玩”,这样从“悟玩——拓玩——写玩”环环相扣,促使学生的感悟步步深入,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玩同化在学习内容之中。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4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 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 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 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 学生交流想象时,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很枯燥的事,但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 指导朗读。
三、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 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3)交流讨论。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个玩法竟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评点交流。
6. 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什么?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1. 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2. 朗读第5自然段。
(1)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多遍地讲。
(2)指多人朗读。
3. 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名堂?
4. 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说说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话中的标点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交流玩中收获
1. 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作业设计:
小练笔: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伟大发现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
玩出了名堂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7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放大镜,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玩的很开心,谁想告诉老师你们平时最爱玩什么?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看待你们玩的? 学生交流。
2、玩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但是有许多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玩的小故事 (板书:玩出了名堂)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 : ①什么是名堂? 发现
②谁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
③怎么玩的?
④他玩的是什么? 镜片
⑤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
二、初读课文
1、先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难懂的词语,多读几遍,读通为止。读完以后想想你能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 (你读的很认真,你预习工作做的很好,)
2、下面同学们先读读这课的生词,一会儿老师要检查同学们读生词的情况,看看谁读的最好,最准确。
谁想起来大声的领大家读一遍?谁想起来当次小老师感受一下。
看生字卡片齐读。我要看看谁的声音最洪亮。
三、理解课文
1、咱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默读一遍,画出文中表示“玩”句子。谁想给大家读读你画的句子?
那你们认为磨镜片好玩吗?为什么不好玩?(生:枯燥,没意思,乏味)
那列文虎克为什么喜欢玩镜片?(看细微的.东西)谁来想象一下,他在磨镜片的时候会想些什么?(我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磨镜片明明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但是他喜欢玩,想看细微的东西,所以才这么投入,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 对他的这种精神很佩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咱们就用这种赞赏、佩服的语气读读这一段,自己先试一试。谁想起来读读?
列文虎克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 放大镜
2、 拿出自己的放大镜,你来玩一玩,看能发现什么?
下面大家自己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