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此篇文章草房子艾地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篇1
读了《草房子》第四章——艾地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里面的故事情节不断的在我脑海中出现,所有的喜怒哀乐,描绘的淋漓尽致。内心的这份不平静,并伴随着隐隐的痛……
艾地,不单单是这块地,也不单单是这地里的艾草!更重要的是讲这艾地的主人——秦大奶奶的故事!
秦大奶奶住在油麻地小学西北角上,她的矮小草房和艾地龟缩在那里,与油麻地小学显得格格不入。学校与地方联合想把秦大奶奶赶出这片土地,花费十多年的功夫,最终也没有成功!也难怪,这片土地是秦大奶奶与丈夫用了几十年心血换来的,几乎耗费半生精力,秦大奶奶的丈夫在刚获得这块土地时又撒手而去,秦大奶奶无儿无女,唯有这块土地了……这事放在谁身上,都不会轻易放手!即便这块地是用来建造学校,服务社会和国家,造福百姓和子孙,我也特别能理解她!
当政府采取办法的时候,秦大奶奶是还没有想开的时候。所以无论是多么耐心的,多么充分的给秦大奶奶说道理,还是想尽办法采取强硬措施,都不能顺利完成。就算给秦大奶奶架着拖走,她哪怕以死相拼,用尽全力哭嚎,一路挣扎……都要坚守自己的土地。读到这时,我胸中一团火在烧,秦大奶奶太无助!丈夫离开,无儿无女,没有一个亲朋好友站出来替她说句话?!哪怕是安慰两句也是好的呀!却没有一个人,她是如此孤独又无助!当秦大奶奶被关在新的房屋里,她使尽全身力气撞门撞窗,等她终于弄断窗棂,钻出屋子,跑回那片土地时,她的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她满地的麦子也已收割一尽,地上撒了一道道白线和无数木桩,甚至已经挖开了好几道墙基……一切皆面目全非。秦大奶奶一无所有了……读完,我好似秦大奶奶附体,脑海只有这几个字“完了,完了,全完了”。我的心疼痛,愤怒,怨恨而又无奈,好想去扶秦大奶奶一把!只是默默扶着她。
不久,学校想栽培楝树苗,得知秦大奶奶的艾地多用了一方,就给这一方土上她的'艾草全拔了,种上楝树种子。秦大奶奶生气的用拐杖捣着地,鞭打着楝树苗,甚至在苗圃里打滚。可以想象终日干干净净的秦大奶奶,居然不顾自己的衣服和形象,在地上滚来滚去!她是该多么的无力,多么的痛心,多么的不知所措!我好想把她搀扶起来,和她说说话!
由于秦大奶奶的鸡鸭鹅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学校不得不再次采取措施!秦大奶奶再一次被强制性抬走,她这次不哭不闹,不骂不叫,不挣扎,不声不响,任他们抬走!反而让我心如灌铅,十分沉重!秦大奶奶被抬走后,她就不声不响默默返回她的艾地,躺在艾地里。在这土地的怀抱中或许还有一丝丝的温暖和依靠!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被强制抬走,不声不响走回来默默躺在艾地里……再被强制抬走,就再不声不响走回来躺在艾地里……桑桑再次发现秦大奶奶躺在艾地里时,她一身寒霜,我的心也冰冷的无处安放。或许有人不懂她的悲伤,觉得活该!而我却想抱起这个固执的老太太,给她一点温暖!
冬去春来,小孩子也像植物一样复苏,胡乱跑着撒欢去玩。当贪玩的乔乔掉下水时,秦大奶奶听到呼喊,却毫不犹豫的扑在水里,用尽她微弱的力量将孩子推出水面!而她却沉在了水里,被过路的人打捞起来时,已经没了呼吸。读到这里,你就知道秦大奶奶也是有勇有谋,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好人!乡亲们,奔走着,呼唤着,叫医生的,牵牛的,大家都在想办法抢救秦大奶奶……许久都没有任何动静!秦大奶奶像睡着了一样,空气似乎也停止了流动!乔乔的父亲抹着泪,把乔乔往前推了一下,让他大声呼唤奶奶,再大点声!期待着给秦大奶奶唤醒。桑乔校长和老师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叫喊着“奶奶——”声音响彻天地,穿透每个人心……读到这里,我泪湿眼眶,我想哭一声这受苦受累又孤苦无依,可怜的秦大奶奶……
也许人心所向,也许上天怜爱,在越走越急的牛背上的秦大奶奶发出了一声叹息……很多人围上来,关切的问候着,伺候着。老师们,同乡的妇人们轮流照应着秦大奶奶,直到一个月后基本恢复……油麻地好温暖!从此,小孩子们尤其女孩们都爱去秦大奶奶那里玩耍!秦大奶奶就会给这些小姑娘们梳小辫儿,包红指甲……秦大奶奶由原来的破坏变得开始呵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呵护学校的瓜果蔬菜,呵护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我觉得她本就是这么宅心仁厚,心胸开阔的人吧。我总想着能和秦大奶奶谈谈心,说说话,一起晒晒太阳该多好……
为什么,我会想扶她,想安慰她,想温暖她,心疼她呢?其实可以看出秦大奶奶心底深处还是很柔软,很善良的!她只是放不下自己和丈夫努力的那些岁月,放不下对丈夫的念想,放不下他们共同的心血,放不下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和赖以生存的土地……我相信给她足够的理解,足够的时间,她一定会支持国家和社会,虽然她嘴上说着“我没有子孙”。在她亲昵的抚摸桑桑的脑袋,舍命救乔乔时;在她心甘情愿搬出那块地后,给孩子们梳辫子时;在她卖掉她的鸡鸭鹅,呵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时。她已经想开了,支持了!想开了,是的,秦大奶奶想开了!
最后,秦奶奶为了把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从水里拉出来,她却滑到了水底,再也没有醒来!永远永远的离开了这块土地,永远永远的离开了她爱的孩子们,永远永远的离开了那些有特殊香味代表着她的艾草……
秦奶奶的送葬队伍十分壮观,墓地是桑校长选的一块风水好地,墓前从原先的艾地移来的艾草……
愿伴随着这特有的艾香气,秦奶奶可在这块好地上安眠……
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篇2
艾地,是一片普通的艾地;桑桑是一个普通的小孩;秦大奶奶是一个普通的秦大奶奶;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人身上,却发生了感人而不普通的故事┄┄
秦大奶奶的丈夫叫秦大,他们在1948年用了十几年的心血买下了这块地,种上了麦子,可是,秦大没能等到麦子在和风的吹拂下跳舞;没能等到麦子深弯着腰行礼,他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秦大奶奶倒是等到了。可那时,麦子轮不上她割。那时,土地不再属于她。油麻地的人在那儿盖了一座学校,非法入侵了那地。政府是厚道的,在另一个河边盖了房子,并划了一片小小的地给秦大奶奶。可秦大奶奶就是不走,因为人们不知她不是舍不得这地,而是丢不下这田前屋后散落着的'记忆。
终于,政府在校内划给她一小片地,政府放得下,学校丢不下,10几年来,一直做着攻击,秦大奶奶也反抗着。直到那一天,她为了一个落水的孩子掉进水中。从此,秦大奶奶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再破坏,而在维护。当人们都她当成学校里的一员的时候,她又掉在水里了。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她是为了一个南瓜;与上一次不同的是,她去找秦大了。
我不明白,她为了一只南瓜怎么会跳进水中?也许我永远也不会明白。
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篇3
《艾地》描述的是油麻地小学的一个角落,住着秦大奶奶,这栋小房子挤在学校里破坏这里的和谐。学校的校长也因此拼命地想将她挤出去,但因为这块地是秦大奶奶用几十年的艰辛换来的,所以她死也不搬,并恨这里的一切。直到一天,她救起了一名落水的'学生……从此,秦大奶奶和学生友好地相处,但最后秦大奶奶却因为要拉起学校里掉进水里的一只南瓜而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这篇作文让我如同真地走进了艾地,来到了油麻地小学。文中的政府没有理解过普通人的感受。秦大夫妻花了十几年的努力才换来的地,他们不能理解;秦大夫妻对普通的欲望也没有了想法,这是他们不能理解的;秦大夫妻的痛苦和期待,更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因为不被理解,因为这块地是秦大奶奶的唯一,因为秦大奶奶没有任何亲人,所以秦大奶奶才会拼命反对油麻地小学,才会讨厌孩子和老师。
而之后,由于桑桑对秦大奶奶打招呼用了:“奶奶”乔乔落水时喊得是:“奶奶”学生们一声一声地叫唤“奶奶”使秦大奶奶重新有了亲人的感觉,甚至为了油麻地小学而失去了生命。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唯一:唯一的橡皮,唯一的礼物……这些是我们可以再用金钱买回来,但是爱和亲人是无法再次拥有的唯一。就像天空中太阳的唯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哪怕你曾经一无所有,没有爱,就丢失了切,哪怕你曾经应有尽有。
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淡淡地悲伤,在我心中总是挥之不去。
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篇4
曹文轩说: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的确,曹文轩的书中的语言由始至终都充满了美感。而他所描绘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更是一种美的体现啊!
曹文轩用他那风趣又不失庄重的风格,用他那华丽而又显清新的文笔,向我们栩栩如生地讲述了男孩桑桑与他的同伴们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曹大作家十分成功地让书中的人物有了鲜明生动的形象。他们仿佛在我眼前演了一出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戏剧。书页是帘幕,我们就是观众。在九个故事当中,有秃鹤拼命想展现自己,重获大家认可的所作所为;有纸月羞涩和坚定;有白雀与蒋一轮之间曲折的感情纠葛;有细马的倔强、耐心和旁人无法察觉的细腻感情……
而其中让我最感动也是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艾地》、《红门》与《药寮》。 《艾地》是让我流泪的次数最多的一章。目光在文字间游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秦大奶奶守护艾地的执著,她那虚弱的坚强。那种近乎执怮的执著比大海还有更深万里,比高山还要坚硬不挠。随着故事的情节,油麻地的人们对秦大奶奶的恶语相向和软磨硬泡,使我对油麻地的美好印象陡然下降,油麻地在我心中俨然成了抢地掠宅的强盗。而秦大奶奶瘦弱的身躯在我眼中却变得高大,得有怎样一颗坚强的心才能让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与学校对抗,与政府抗争啊!不禁感叹作家的写作功底。一滴水珠落在了书页上,又接二连三地落下许多,在弥漫着淡淡书香的纸张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是——泪吧?我哭着看着秦大奶奶孩子气的行为:养鸡鸭让它们去校舍捣乱;把学校种的瓜果摘了扔到河里;在学校栽的苗圃上滚来滚去……秦大奶奶也只能做这些无力的行为,让令人心疼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守护她与秦大撒血撒汗才换来的地啊!
然而,让人更感动的`是秦大奶奶撑着衰老的身体跳河救人,和她醒来后的所作所为。那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大奶奶对油麻地的人们已经不再饱含敌意了,变得十分的善解人意:拄着拐杖去集市上卖鸡鸭;为女孩们扎小辫、染指甲;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为油麻地小学做些事……甚至还自愿搬出,这次不愿意的是已经接受秦大奶奶的油麻地小学的众人。但和以前一样,秦大奶奶依然固执地一意要搬走。读到这里泪又潸然落下,喉咙里发出了细碎的哽咽声。是一种感动,是一种悲伤,是一种心疼。直到后面秦大奶奶悄然逝世,躺在装有艾草的棺材里时,我已是泪流满面。这时,她的容颜一定是美丽而又安详的,因为她已经想通了,已经没有什么遗愿了。并且,秦大奶奶人生的最后一瞬闪耀出了耀眼的人格光彩。人性的美哟!
《药寮》、《红门》也是如此。他们在与厄运抗争,而这过程当中,有多少爱在爆发着它们的火花,有多少美在闪耀着它们的光彩。现代社会的明争暗夺已教许多人冰冷麻木得不知道一种名为感动的东西,有多少人对身边的美视而不见那是最可悲的了!他们会因此少体会到多少种感情,少看见到多少种美丽。而《草房子》就是一本让人们找回感动的书,在里面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看到了真正的美。
大家,希望你们能在工作学习之余,放下平日沉重的担子,去寻找,去享受去聆听,这个世界的美。
草房子艾地读后感 篇5
秦大奶奶在这书中似乎是格格不入的,在满是童趣的文字间,却穿插了这个“老顽童”给麻油地小学带来的各种麻烦,难免让人心生厌恶。
秦大奶奶是秦大的妻子,他们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买下了这片土地。在这几十年里,他们除了努力买下这片土地,便没有别的欲望了。他们在这片土地的中央盖了一幢草房,或许还不能用“幢”。从此,两具疲劳了大半辈子的身躯终于不用受这重压了。
这年春天,土地上只剩一片汪汪的绿与草房子相映成趣,可未等到收获的季节,秦大就在田埂上永远地睡着了。而秦大奶奶还得好好地活着,带着两个人的梦想,守护这片土地。
麻油地的人们为了孩子们能上学,在这里盖了小学,而草房子已被挤到了小学的西北角,只有秦大奶奶在拼命挣扎着。这可是她用青春换来的土地,这里是她和丈夫的梦想,是她的归宿,她必须反抗。哪怕用河对岸的一幢水泥房也不换,哪怕只身一人跟学校争个你死我活也不愿放弃,哪怕成为人人讨厌的“老太婆”也在所不惜……她要反抗到底,尽管只能用一些幼稚的.把戏――让鸡鸭鹅飞进学校扰乱学校秩序。
可当她被强行搬离这片艾地的时候,她没有反抗,不哭也不闹。而到了晚上,自己又溜回艾地,草房子没了,就睡在艾地里,闻闻这苦艾的香味,静静地躺着。到了清晨,她蜷缩的身上已满是寒霜。可这偌大的天地间,她只认艾地,哪儿也不去。但命运不公,连这样小小的心愿也不能实现。
她是可怜的,她爱这片土地却不能继续安稳地呆在这,劳累了数十载还得与命运顽抗。她是可爱的,她善良的心始终没变,她会因为桑桑的一声“奶奶”甚感欣慰,她会为了救小女孩而下水使尽所有力气把她推向岸边,她会柱着拐杖去河边挽捧回学校的一个南瓜……
后来秦大奶奶自愿离开了艾地,就像当年谁也没法让她离开这里一样,现在谁也无法再让她留下来。如果问为什么秦大奶奶有这样突然的转变,我想是因为爱。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童年不该只有趣事,还应该有爱,有懂得付出的爱。
因为麻油地人们的爱,让她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让她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因为她对这片艾地的爱,她想艾地应该被好好利用起来,但艾地会永远在她心里,永远都属于她。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