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此篇文章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么一个小村庄,那里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自己的家园。
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 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3
一、导入
1、出示橡树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枝叶茂密、郁郁葱葱、粗壮……)
2、是的,这就是一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橡树。板书:橡树(橡注音,三拼指导)
3、简单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叶子比手掌还大,它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通常能开出黄色的花朵。果实坚硬,是小松鼠的最爱。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橡树有关的课文。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
过渡: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文中带拼音的生字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分读
字音:“延”整体认读音节,“尚”后鼻音,“楔”字特别难认,多拼读。
字形:“延”和“挺”字后半部分区分。
字义:楔子结合图片理解,保持固定位置,上粗下尖的物体马蹄形结合简笔画理解。
3、交流大意:(若概括有难度,预设:人们在南北两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的公路,但因为——改变了计划,最后公路——。)
在南北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要修建一条怎样的路?板书计划宽阔平坦漂亮这条路计划中和实际建成的存在着不同。实际建成的是什么样?板书实际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板书笔直弯曲但它却只是一个地方弯曲板书只在一个地方
三、细读文本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橡树的句子。
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具备了怎样的特点?
齐读本句,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把橡树比做哨兵?
(草原上的哨兵给你怎样的感觉?不怕风吹日晒,笔直挺立有精神,守卫草原有意志)
橡树和哨兵有共同之处充满生命力,挺拔,粗壮结实经得起考验,经历了风风雨雨依然挺立着)
哨兵守卫草原为草原放哨,那橡树呢?它守卫着什么?
朗读指导,读出橡树的生命力
4、如此一棵高大、结实、挺拔的大树出现在修路工程中,人们又有怎样的反应呢?配合读(4-6自然段)
工程师:什么话也没说(没有命令,不知道怎么办,计划不能随意修改)长久地(内心复杂,可能在想什么)叹气(应该保护、计划不能修改,如何是好,为难)
工人:沉默不语意思理解,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不想砍,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等待安排)沉重叹气(工程师没有答复,担心,心情沉重)
3、要保护橡树,只有公路绕行,但这样一来,公路就不是笔直的了。工程师无奈。最后问题解决了吗,采用了怎样的办法?引读第7段。
工程师为什么要在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楔子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不受到伤害)
看到这个办法你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保护了树木,为了保护树木而弯曲,甚至影响了美观)
朗读指导:我们和工程师工人一样,关心着橡树的命运。它被保留下来,大家都松了口气,轻松多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这个决定。
4、几年过去了,当坐车过往这条笔直而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的公路时,人们总不约而同地赞叹。
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他们的做法大家很赞同,认为很好)
高尚的心是一颗怎样高尚的心呢?(爱护橡树、保护大自然……)
四、深化总结
1、如果是你,还会怎样赞叹呢?
2、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3、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你们在赞叹工程师和工人的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触动,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想他们一样保护一草一木,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五、板书
8、路旁的橡树
粗壮、结实、挺拔
计划实际
宽阔、平坦、漂亮——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
改变高尚的心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5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我们在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同学们还记得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却不是那样做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个关于树木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题目)。
2、揭示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交流第一个问题: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⑵ 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子的?(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
⑴ 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⑵ 工程师最终想出解决方案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⑶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⑷ 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5、总结:
① 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③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五、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起因将修一条宽阔、平坦而笔直的公路 发现橡树 改变计划热爱自然高尚的心 保护橡树 结果一处弯曲却受到了人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