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2025/09/17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一:“垃圾的`产生”

活动准备:

1、各种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活动二:“垃圾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幅:

(1)垃圾堆上布满蚊蝇等害虫;

(2)在医院打点滴的腹泻病人;

(3)行人手捂鼻子、踮脚在污水横流、垃圾横堆的路面上行走;

(4)小朋友捡了垃圾放进口袋里。

2、实物投影仪;活动室地面散布一些纸屑、纸片。

活动过程:

1、让幼儿查看地面上有什么,教师清扫地面。

2、组织幼儿讨论:垃圾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

3、看图片(1)—(3)了解:垃圾的危害。

4、看图片(四)讨论:小朋友往口袋里捡垃圾,他做得对吗?有什么害处?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1.ppt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公园

1.观察图片:公园

教师:你们看,公园里美吗?公园里的什么很美丽?为什么?

2.激发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图片:随意丢瓜皮、果壳、包装盒的行为。

讨论:随意乱扔的行为对吗?应该怎样做?

知道应该将瓜皮、果壳、扔到垃圾箱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1.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

(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讨论: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3.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

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但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有的垃圾会被送到焚化炉焚化,但这又会排出有害烟雾。

三、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课件演示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的宝贵材料制成的。

讨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为什么?

2.垃圾中可以再生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类。

(1)金属。如可乐罐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2)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包装纸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4)塑料、香蕉。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

四、不会腐烂的垃圾

观看课件

1.塑料不容易腐烂,是白色垃圾。

2.树叶,纸制品等时间久了可以腐烂。

3.告诉幼儿:不要随地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制成的?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篇3

一、设计意图:

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让幼儿从小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爱环境的好习惯,《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亲近自然,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本次活动就是要帮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成为;良好习惯的执行者、宣传者,让每个人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二、活动内容与分析:

幼儿每天产生垃圾,但不会分类投放垃圾,成人在教室也没有给幼儿创设有利条件, 有垃圾放纸篓,没有形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本活动以游戏形式,把生活搬入课堂,进行生活化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三、教学策略设计:

我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通过互动游戏,穿插讲解、示范、启发、评价等手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完成目标;与教学策略相适应,幼儿通过故事、视频欣赏、游戏互动等方法,培养幼儿个性发展。

四、活动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纲要》要求,我把目标确定为:

1.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2. 认知目标:学会给垃圾分类。

3.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重点:让幼儿学会给垃圾分类。

难点:让幼儿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并带动周边人群保持环境清洁。

五、活动准备:

垃圾小样、PPT课件。

六、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导入,区域互动:有垃圾怎么办?

2.幼儿进行讨论,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二、基本部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1.幼儿看短片,了解垃圾要分类投放:

可回收垃圾:废纸、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制品等。

(绿色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各种果皮、果核、菜叶、剩饭菜等。

(黄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破损温度计和日光灯等。

(红色垃圾桶)

(这一环节通过趣味性的动画形式,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形象直观地了解常见垃圾的正确分类。)

2.游戏:看谁做得对。

(1)课件互动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幼儿观看动画,教师选择性地请幼儿大胆尝试。

(互动游戏是对第二环节的巩固学习,请幼儿参与电脑游戏,既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又做到前呼后应。)

(2)区域分组游戏:幼儿进区自主投放垃圾,教师观察并奖励。

(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深化,是生活的再现,通过游戏幼儿能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投放,而且采用分组的形式,给幼儿提供相互交流的的机会,培养幼儿团队精神。)

三、结束部分评选卫生城市,争做环保志愿者。

1.观看公益广告,了解身边人是怎么做的,贴五星评选“卫生城市”(长治),激发大家争做环保志愿者。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激发幼儿保护身边环境,为美丽的长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师总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要大家少制造垃圾,并养成不乱扔垃圾好习惯,天才会越来越蓝,水才会越来越清,空气也会越来越清新。

(该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教学的难点,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

七、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一起捡拾垃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怎样少制造垃圾?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张贴在幼儿园的布告栏里,呼吁大家少制造垃圾。

幼儿园社会活动教案《垃圾》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2、激发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1.ppt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公园

1.观察图片:公园

教师:你们看,公园里美吗?公园里的什么很美丽?为什么?

2.激发幼儿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图片:随意丢瓜皮、果壳、包装盒的行为。

讨论:随意乱扔的行为对吗?应该怎样做?

知道应该将瓜皮、果壳、扔到垃圾箱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课件:垃圾分类与处理

1.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

(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等。)

2.讨论: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3.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

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但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

有的垃圾会被送到焚化炉焚化,但这又会排出有害烟雾。

三、了解垃圾的回收利用

课件演示

1.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的宝贵材料制成的。

讨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为什么?

2.垃圾中可以再生利用物品大致可分四类。

(1)金属。如可乐罐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2)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包装纸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4)塑料、香蕉。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

四、不会腐烂的垃圾

观看课件

1.塑料不容易腐烂,是白色垃圾。

2.树叶,纸制品等时间久了可以腐烂。

3.告诉幼儿:不要随地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

五、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