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乌龟大班教案

2025/09/18教案

此篇文章乌龟大班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乌龟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影子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亲手让影子动起来”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新奇,熟悉与新奇的碰撞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他们喜欢做做玩玩,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实验、记录等操作能力,这些经验、能力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动画游戏形式的科学活动“会跳舞的乌龟”,让幼儿通过亲历—感悟—实践来发现、获得一些有关影子的感性经验,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单;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搭建感悟支点,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评析:这一激趣环节,旨在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会跳舞的乌龟”正是幼儿感悟的一个支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提醒幼儿把白纸的一面对着自己,手电筒放在对着乌龟的一面表演,鼓励幼儿互相表演,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解决。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你们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有光,当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3、引导幼儿再次讨论: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跳舞”。

①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②讨论:“为什么都用手电筒照了,有的乌龟会跳舞,有的却不会呢?”

师幼共同小结:“原来,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小乌龟就会‘跳舞’了。”

(评析:有思才会有疑,有疑才会有动力。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发展。)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

教师进行示范“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是怎么动的,乌龟的影子又是怎么动的。”(手电筒往左,乌龟的影子就往右)出示记录表、红色和黑色箭头符号,让幼儿根据观察结果演示记录。

2、幼儿两人合作,一起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向上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下;当手电筒向下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上;当手电筒向左时,小乌龟的影子就向右……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

(评析: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采用了探索法、记录法、体验交流法等来突破难点。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错误,验证错误,最终获得一定的科学经验。)

三、迁移经验,实践提升——动物舞会:

1、引导幼儿迁移经验,尝试让其他海洋动物“跳舞”,发现有关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奥秘,体验探究的乐趣。

2、最后集体随音乐进行欢快的动物舞会,(温馨提示)可以单独、亦可以结伴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评析: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经验转化为生活实践经验,这个环节的迁移实现了显性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可以说是活学活用。)

活动反思:

一、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是“听”科学、“看”科学,更不是“想”科学,而是“做”科学。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有这么一句话:“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只有幼儿亲历真实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其掌握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遵循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战性的原则,以“会跳舞的乌龟”作为感悟的支点,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孩子们在做中思考,做中动手实验,做中创造,做中进步。

乌龟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复述故事,能记住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2、乐意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青蛙、狐狸、乌龟的头饰若干,录音机。

2、布置故事中草地、池塘的场景。

3、幼儿每人一颗五角星。

4、挂图《聪明的龟龟》。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复述故事,能记住故事中主要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活动难点:

设计动作,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聪明的乌龟》的故事吗?(本文。来源:。教案网)

2、结合挂图,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3、幼儿分段跟讲故事,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并设计动作。

4、幼儿跟着录音磁带完整地讲述故事。

5、分组排练。

(1)讨论组内人员各自的分工:讲述故事旁白部分以及扮演不同的角色。

(2)幼儿分组排练,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从动作以及语言语调中突出角色的主要特征。

6、幼儿复述并表演故事。

(1)教师提供表演头饰,每组幼儿在布置好的场景中进行故事表演。

(2)请所有的幼儿做评委,给自己认为表演好的组贴五角星。(幼儿不能参加本组的评选。)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观察乌龟、倾听故事、启发提问等形式,帮孩子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了乌龟的聪明,懂得在遇到危险时,有时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保护自己。

大班的孩子大多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故事进行复述,特别是故事中的语言,更能惟妙惟肖地进行模仿,但是对于一些比较长的故事,幼儿的复述能力相对小了很多。所以,针对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个课时,我让孩子们来表演这个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表演,加深印象,从而能更好的记住故事内容和其中的语言。对孩子来说,表演故事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单调的模仿对话也会降低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前,我便准备了相应角色的胸饰,并设计了场景。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我首先让孩子来练习角色对话;再请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集体前表演,从我说旁边变为其他看的孩子说旁边;最后到小组分角色表演。这样一层一层环环相扣,孩子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了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变化。从而复述故事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乌龟大班教案 篇3

活动名称:绘画——乌龟

活动目标:

1、能抓住乌龟特征进行作画,并且大胆画出龟壳各种花纹。

2、引导幼儿大胆添画背景。活动准备:范例、画纸、画笔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图片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个故事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呢?(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

2、你们会不会讲这个故事呢?(现在请你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会游动的.小岛》。

3、今天我就要请小朋友来学习画画这个故事里的乌龟好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看,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欣赏完画后回答)。

3、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绘画乌龟的方法。(先用笔画乌龟的背壳,再给乌龟画上头和眼睛嘴巴,最后给乌龟画上四条腿。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乌龟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以小乌龟的角色来快速爬行,能够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

2、通过小组合作比赛的方式增进集体观念,并且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1、一处可用来爬行的宽敞场地,用粉笔画出起点和终点。

2、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乌龟壳”胸贴,并且用四种不同的颜色。

3、用旺仔牛奶罐做成的'“梅花桩”来作为活动中所需的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室内讲解,引出活动主题:

1、以谜语来引出“乌龟”的话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让你们来猜一个谜语。你们知不知道有一种动物,有四条腿,背上啊有一个又大又硬的壳,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把头缩到壳里边去。而且它走路的速度很慢很慢,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对啦,就是乌龟。”

2、展示一张乌龟的图片——“小朋友看,这是一个可爱的小乌龟。你们喜不喜欢小乌龟啊,想不想学小乌龟的样子来爬行呢?今天我们的活动就叫做《乌龟一家》,每个小朋友都是乌龟家族的一员。现在老师要把乌龟们分成四个小家庭,有小红龟,小绿龟,小黄龟还有小蓝龟。每只小乌龟要把胸贴贴好哦,然后我们就要出发了!”(老师发放胸贴,帮助小朋友们贴好)

二、活动前的热身:

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模仿乌龟扭头,缩头,转身,爬行。(老师喊口令)

三、乌龟一家来比赛:

1、比赛开始,两组一起,赢的小组进行下一轮比赛,直到选出最后赢家。第一轮比赛结束。——“小乌龟们注意了,现在我们从起点出发,每一组的第一个小朋友是领队的乌龟,要带着大家爬到终点,四个小组来比赛,看哪一组先到达终点。一定要全部的小朋友到达终点才算赢哦!”

2、让小朋友进行小结,说说获胜或者落后的原因。

3、增加比赛难度,在途中放上“梅花桩”作为障碍物,让每个小朋友在前进的时候要以“s”形越过障碍物,最后到达终点。

四、活动总结:

——“现在呢,小乌龟们要回家了,领队们要把自己那一大家子的小乌龟们安全的带回家哦。”回到教室,老师进行活动小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表扬表现好的一组……)活动建议:在爬行比赛过程中,不同协调能力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速度,教师要引导他们尽力发挥,其他小朋友们要给予鼓励加油,发挥友好合作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1、爬行途中可以多设几项障碍环节来加大难度。

2、动作可以多样化,不仅仅是爬行,还可以是踏步,跳跃等。

乌龟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乌龟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龟大班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

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

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

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

活动目标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

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

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

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

(一)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

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

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 "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 为什么有的不会跳舞

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寻找发现其中的秘密。

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尝试。

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

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

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

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

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