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此篇文章名人传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这天,我满怀激情地读完了《名人传》。这是一部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着的,由《贝多芬传》、《米开郎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的著作,它们的主人公虽然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作出努力。
就说贝多芬吧,从四岁起,他就被逼着每一天练钢琴。六岁时,他就能演奏美妙的曲子。贝多芬的一生都是那么艰苦,命运一向在折磨着他。贝多芬天天都在思考经济的事情,几经挫折、坎坷,他好不容易才获得人们的欢迎。但是之后,作为音乐家最宝贵的器官—耳朵,慢慢地听不见声音了。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的痛苦啊!但听不见声音了。对于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的痛苦啊!但他不服输,在耳朵完全听不到声音后,他谱写了第五交响曲,获得人们的尊敬。以后的几年里,他仍然奋斗在音乐殿堂里,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又宝贵的音乐财富。
我觉得,《名人传》十分好地印证了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贝多芬的名言:“在悲哀隐忍中找栖身。”证明了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他告诉我们,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大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就应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我的信仰……
生活是残酷的,对于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是历经苦难的,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博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这博斗是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无论谁都要拼搏,因为命运不会优待任何人。
古今成大事业者,必有坚韧不拨之志,无论是贝多芬的“用痛苦换来欢乐”,米开郎琪罗的“愈受愈苦我喜欢”,还是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证明伟大的人生都是历经苦难的。在我们悲伤、失望、怀疑自我,遇到困难或得到荣誉的时候,重读《名人传》会使我们掩起悲伤,忘记苦难,洗掉疲惫,有谈荣誉,识别出它们虑无一面,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更加坚信自我。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我们要奋斗,我们要取得辉煌成就,我们要跻身人类中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贝多芬他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名人传》真是一本令我感悟很多的好书。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名人传》,又称为《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此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还有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尽管父亲性格粗暴母亲的文化素养不高,自己的长相也十分丑陋,最后还不幸的失聪,但他也能成为一名享誉全球的音乐大师。古语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贝多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坎坎坷坷,六岁丧母。即使十三岁进入画室,但由于成绩过于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就转头另一所雕塑学校。又因为宗教冲突,他离开那先后到达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得到了提高。即便如此,他也能创造出名作。
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是一个孤儿,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但他在人生的征途中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以上三位名人,都有不平凡的一生。一个人如果过的值得去记录,那么就成功了!即便他们在这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困难,他们都能一一克服。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很多,不成功还对的起自己吗?遇到困难就想想他们是怎么做的,学习借鉴,不断进步,就可成功!
名人传读后感 篇3
读了《名人传》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看完这本著作后,文中体现了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这个意义上说,《名人传》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而且在提高人们对历史伟人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音乐巨人贝多芬。令我感触最深,贝多芬人生坎坷,但他却能摆脱这一切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建至伟而不朽的作品——《命运交响曲》。他令人相信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
作者罗曼·罗兰指出人生是艰苦的,生命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彼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写作《名人传》要把为人的心灵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使他们得以安慰和鼓舞。
读后这位伟人的著作后,使我更对“命不由天”这个词的坚定。
从小我就怀着自卑的心理。总是觉得不如别人。无论在家庭、学校、生活等都是一路坎坷。在学校我尝试参加不少课外或年级里的各项比赛。但总是高兴地进入考场,愁眉苦脸地出来。当我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是我性格更加自卑,无法与别人沟通,心理压力便更加大了。总是埋怨,为什么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坎坷的呢,别人的却这么一帆风顺?老天呀!你太不公平了吧?
直至,同学介绍我看了《名人传》这本名著后,我才知道没原来世界还有许多比自己坎坷的人。就像文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原来,他经历过耳聋、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疾病。尤其是当一名音乐家失去听觉后,怎么去创作音乐呢?但,这一切困难难不倒贝多芬,最终他创建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正因为它具有不屈不饶,意志坚强的精神,才成为了世界名人。如果我与他相比,岂不是小菜一碟吗?是他,他告诉我,做人不要相信命运,无论你家境多么贫穷,只要怀着一颗意志坚定的心,什么事情便迎刃而解,人生有了坎坷才有成长的经验。所以我不要在挫折面前低头。
同学们,当“千里马”没遇到“伯乐”,它是否要自暴自弃呢?
做人嘛,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伯乐”不赏识我,自有人会赏识自我的。所以我会很理直气壮地对你说:“我们的命运绝对不是由您这老天决定。”
名人传读后感 篇4
传记里的三人,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或由病痛的折谋,或由遭遇的悲惨,或由内心的惶恐矛盾,或三者交叠加语一身,深重的苦恼,几乎窒息了呼吸,毁灭了理智。他们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人类的信心。
2世纪初,整个欧洲资本社会普遍存在拜金主义的倾向,一切都以利己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社会变得庸俗不堪。在物质意义决定一切欺小凌弱的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人们需要的是高尚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王为人类献祭的榜样。因此,正是罗曼罗兰所说:“我们要打开窗子,我们要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我们要呼吸英雄们的精神。”他想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他选择了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9世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为他们立传,是希望这些艺术巨匠的精神能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
年轻的'朋友们,生活是广阔的,但并非处处都开满鲜花,更不能指望处处都有林荫道,有的地方是崎岖陡峭的小路,有的地方甚至棘刺丛生。这里记述的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同样都需要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承受这样那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生而平等的。人生就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的过程之中。不经奋斗的来的享受不会给人带了任何快乐,只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后攀登上生命的巅峰,才能感受到灵魂升华的喜悦。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要想让生命迸出火花,没有任何捷径,也不必乞灵于神灵。可以视为神示的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贝多芬所说的:“人啊,靠你自己吧!”
罗曼罗兰说的不错,生活是严酷的,对那些不安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
名人传读后感 篇5
《名人传》读后感
我不喜欢读名著,那些不熟悉的,认为它们无趣,然而这个假期,我却捧起了这本《名人传》。
《名人传》分别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贝多芬极富音乐才华却失聪,米开朗琪罗是伟大的雕刻家,却一生饱经苦难,列夫·很早就拥有了财富、荣誉、地位,但它却抛弃了家庭,离家出走,客死郊荒。但这三位伟人在经历磨难时,没有选择逃避,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接受现实,承受上天给予他们的痛苦与磨砺,最终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成功者。
三位名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坎坷,十七岁丧母,被迫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二十六岁开始耳聋,《名人传》记录了他人生从辉煌到低落。因为不想让人知道,他只好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也没有,贝多芬就这样在孤独与苦难中创作,他一直都在与不幸的命运抗争,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是凄苦悲凉的。
而面对悲惨命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面对这些磨难的呢?他勇敢的直面坎坷,接受现实,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住一切,而也正是这些经历,才培养了贝多芬坚毅而顽强的品格,是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得以冲破艰险,战胜命运。
而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比如成绩下降,被老师批评等。而我们在面对这些阻碍时,是怎么做
的呢?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或请求他人的帮助,而很少的人会像书中的贝多芬那样,直面命运对自己的打击,并以自己坚毅的品质承受住它们。贝多芬在面临人生中的巨大挫折时,丝毫无惧。而我们虽是学生,也许不会有贝多芬那样的遭遇,但我们仍需磨练自己,培养自己的毅力,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只有克服困难我们才会更加优秀,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感叹命运的悲哀,而是把生活中的各种坎坷、沟壑,当做对自己的磨练与考验,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
贝多芬跨过了生命中的一道道坎坷,并把它们当作垫脚石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而我们也要学会勇敢面对挫折,使自己更加优秀!
名人传读后感 篇6
一位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艺术家,一位是俄国的文学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过度,却有着同样的人性的真、善、美,同样为了一份事业而献出毕生精力。永远坚信只要自己坚忍果敢,不因痛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沦落,就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辉煌。
贝多芬“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年少的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强制逼迫下学习音乐,也开始了悲惨的童年。贝多芬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当他遇见莫扎特时,增加了不少经验,但灾难又一次降临,贝多芬双耳失聪。正如傅雷所说:“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但贝多芬没有放弃作曲、放弃生活。终于战胜了命运,写出了《英雄》、《田园》等不朽的佳作。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米开朗琪罗“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市民家庭,有很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教皇们给他的巨大压力使他喘不过气来,他在建造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时还要受着新教皇的压迫。他没有自由,没有反抗,只有被教皇当成牛马来使唤。七十余岁还需爬上梯子弯腰作画。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他的忍让成就了他的艺术,却也摧残了他的灵魂。这个时代成就了他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托尔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享受着高等教育,富足的生活。但他并不快乐,他因自己的富裕与安逸而羞愧不安;他身居上层,却永远为下层人民着想。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与社会决裂,但他没有力量,没有支持,永远孤独。他与上层贵族为敌,得到了开除教籍的结果。八十二岁时,他离家出走,最终死在了一个火车站。托尔斯泰一生都在关心广大生灵的脆弱与渺小,传播着爱与宽容。不愧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学习贝多芬的坚持,米开朗基罗的隐忍,托尔斯泰的博爱。他们永远是精神的传承者,传奇的创造者,世界的征服者。